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植保公约秘书处秘书长高度肯定广西绿色植保工作。
广西罗汉果产量占全国90%以上,是桂林响当当的“三品一标”农产品。
田阳县田州镇龙河村农民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抢种万亩秋番茄。
贵港市樟村生态养殖精准扶贫小区养殖基地。
污水可用于喷灌甘蔗、沃柑等农作物。
广西佳年农业有限公司标准化绿色食品火龙果基地。
“黄板+诱虫灯”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可有效促进农药减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强调,“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要求“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农产品,提高农业综合素质、效益、竞争力”。我区农业部门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坚持农业绿色发展理念,采取坚强有力措施,持续深入推动果菜茶绿色发展和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2017年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达4621.29万亩次,比2014年增加了34.22%,农药使用量比2014年减少了18.96%。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植保公约秘书处秘书长夏敬源对我区植保技术给予高度评价:“广西的植保技术特别是绿色植保防控技术非常好,不仅在全国是前列,而且在世界也属前列。”
广西绿色植保走在世界前列
“广西的植保技术特别是绿色植保防控技术非常好,不仅在全国是前列,在世界也属前列,这是广西多年来努力推广公共植保、绿色植保防控技术的成果。”9月28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植保公约秘书处秘书长夏敬源在广西南宁合一生物防治技术有限公司天敌扩繁基地,观摩绿色植保现场后赞许有加。
近年来,广西实施“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全区农业系统大力推进放蜂治螟、高效植保机械精准施药等,开展绿色防控示范样板建设,带动全区推广应用绿色植保技术。
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不仅减少农药施放量,农作物也实现增产。高效器械推广,使得施药更加精准,从而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通过机械精准施药,农药利用率提高四成以上。同时,有关部门大力推广科技含量高、防治效果好的低毒低残留农药,在用药量大的水稻、甘蔗、果树、蔬菜等作物上开展农药减量控害试验示范,采用植物免疫诱抗技术、喷雾助剂辅助技术、静电喷雾技术等措施减少农药用量。(王林秀)
“桂系列”助力品牌强农
南宁香蕉、百色芒果、桂平西山茶、富川脐橙等广西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既是百姓舌尖上的美味,也是广西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面面旗帜。 目前,广西获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共109个产品,产品涵盖粮食、水果、茶叶、蔬菜、畜牧、水产等类别,年产量达千万吨。
一批围绕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而建设的核心企业,通过“公司+农产品地理标志+基地”“农民合作社+农产品地理标志+农户”等方式,逐渐成为广西农业产业的主力军。恭城月柿、百色芒果、柳城砂糖桔、南宁香蕉、桂林桂花茶等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远销海外。
一批“桂系列”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逐步成为区域经济支柱产业,促进了当地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现代农业发展。桂林是罗汉果主产区,自“桂林罗汉果”获农产品地理标志以来,罗汉果已成为桂林市的优势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并涌现出莱茵生物、吉福思等一批国家级、自治区级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天峨县依靠“天峨龙滩珍珠李”“天峨大果山楂”“天峨核桃”等农产品地理标志,提升发展成为名特优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是该县群众增收脱贫致富的“摇钱树”。目前,名特优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已覆盖天峨县85%以上的农户,其中贫困户覆盖率达80%以上。
水肥一体化打造农业新亮点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当今世界公认的一项农业先进技术,广西从2006年起开始逐渐向全区推广,在我区推广过程中呈现应用面积大、资金投入大、水肥滴灌精准智能化、监测立体化、创新推广模式、创新服务模式的“二大二化二新”的亮点。到2017年,全区水肥一体化技术面积突破170万亩,覆盖全区81个县(市、区),建立起示范基地277个。
广西农业部门通过增加自身技术储备和服务能力,经过连续六七年的广泛试验示范,水肥一体化技术得到广大农民、生产经营业主、农业技术干部的认可。
全区在水果、蔬菜、茶叶、甘蔗、马铃薯等20多种旱地作物上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据对全区55个项目县示范区(每个示范片100亩以上)的调查统计,项目实施之后与项目实施之前相比,节水、节肥、增产、增收的效果都极为明显,平均节水38.2%;节肥26.3%;亩增产20.9%;亩增收800元以上。
通过31个田间试验、55个示范基地田间应用、69个对比试验等大量的试验示范,并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广西农业部门建立了适合我区20种作物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灌溉施肥制度。出版了一本《广西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手册》,录制了一部《农作物滴灌施肥技术》电视宣传培训专题片,《广西农作物水肥一体化示范与研究》获得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王林秀)
畜禽现代生态养殖走在全国前列
为有效解决传统养殖方式存在的污染高、成本高、风险高、效益低(“三高一低”)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我区从2015年初,开始推进畜禽现代生态养殖。截至今年6月底,全区通过生态养殖认证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共4449家,规模养殖场生态养殖比重达64.32%,畜禽现代生态养殖走在全国前列。
我区经三年多实践探索,总结出如下比较成熟的畜禽现代生态养殖模式。一是生猪“微生物+漏缝地板”“微生物+平地栏舍”模式;二是牛“微生物+生物垫料”“微生物+平地栏舍”“微生物+高架网床”模式;三是羊“微生物+网床漏缝”模式;四是鸡“微生物+生物垫料”“微生物+多层笼养”模式;五是鸭“微生物+生物垫料”“微生物+网床”模式。涌现出一大批畜禽现代生态养殖先进企业,比如广西容县奇昌种猪公司(生猪)、温氏股份桂湘区域养殖公司(生猪)、广西农垦西江乳业有限公司(奶牛)、桂林同盛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肉牛)、广西扶绥广羊农牧有限公司(肉羊)、广西富凤农牧集团(肉鸡)等。我区畜禽现代生态养殖模式日趋成熟,已形成具有广西特色、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畜禽现代生态养殖“广西模式”,该模式可达到养殖源头污水减少90%以上,栏舍氨气浓度降到5mg/kg以下,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明显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和产品品质,生产出无抗畜禽产品,每头育肥猪比传统饲喂增加效益100-200元的效果,实现生产过程生态安全、环境生态安全、产品生态安全(“三安全”)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效益”)目标,得到农业农村部和相关专家的充分肯定,得到外省畜牧业管理者、畜牧业生产经营者的广泛认可,近年来超3万人次到我区考察调研、参观培训、交流学习。(赖景涛)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考评居全国前列
我区因地制宜因场施策研究解决全区各地各养殖场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扎实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各项工作。2017年全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72.46%,全区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73.36%,2017年全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考核评分位于全国前列。
全区积极运用畜禽养殖“零污水”和粪污利用“便利化”和“全量化”等先进理念为指导,推进形成“漏缝地板+自动刮粪+异位发酵”的畜禽养殖零污水、养殖场配套足够消纳土地畜禽粪污就地就近利用、委托第三方机构处理利用等模式。玉林市福绵区按照“有偿清运、付费还田、成本自负、长期运营”的原则,构建市场化沼液粪肥“收运还田”第三方机制,用有偿清运降低冲水量,实现畜禽粪污就地沤制成沼液后转运就近还田。将镇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个区域由农业部门动员种植大户使用有机肥,建立若干消纳场,以经济作物为主,农作物为辅,各级国有林场兜底消纳,实现五公里内就近还田。种植户根据作物施肥周期,分批联系合作社,支付低于化肥价格的费用请合作社喷施有机肥,省时省力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产品品质,促进养殖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共赢。
“三品一标”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
我区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示范基地创建为抓手,以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为主攻方向,加快推动“三品一标”发展,促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引领农业绿色发展。目前,全区种植业获农业部“三品一标”产品达1332个。“三品一标”产品总面积1471万亩,产量1427万吨,产值约570.8亿元,产品涵盖粮食、蔬菜、水果、食用菌、机制糖、精制茶等农产品,产品数量、面积、产量、产值均创历史新高。
通过发挥“三品一标”的质量优势、产品优势和品牌优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茶叶、水果、中药材、水产品等“三品一标”农产品出口东盟、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三品一标”农产品推行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目前我区种植业标准563项,初步形成了覆盖农业主导产业和部分特色农产品的农业标准体系
发展“三品一标”,必然离不开减少化肥用量。按“三品一标”标准生产的农产品,化肥的使用量比常规产品减少25%左右,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则减少40%左右,促进了自然生态广西建设。
“三品一标”逐步完善了以企业年检、质量抽检、标志市场监察、企业内检员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监管体系。近年来,全区“三品一标”质量抽检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2017年全区绿色食品企业年检率达100%。(黎柯彤)
农药减量增效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2015年以来,广西加快推进绿色植保,全面实施“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全区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持续增加,农药使用量逐年下降。据统计,2017年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达4621.29万亩次,比2014年增加了34.22%,农药使用量比2014年减少了18.96%。
多年来,广西农业部门实施了“万家灯火”“绿色防控集成创新(农药零增长行动)示范”等项目,研究开发病虫害防控新技术、新产品,创新集成了一批以生态区域为单元、作物生长全程为主线的农药减量、绿色防控技术模式(规程)。深化农企合作,共建示范基地,共同研究开发高效、科学、绿色的作物全程植保解决方案,打造一批依托绿色防控全程管理、标准化生产等先进管理技术集成的优质产品。将绿色防控技术向高产创建示范片、园艺作物标准园、“三品一标”基地、家庭农场等拓展,集中连片、整体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发展。
2015年来全区建设各类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综合防治、农药减量控害等示范区1524个,核心示范面积403.308万亩次,示范区病虫害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农药用量比农民自防区减少20.6%-50%,每亩节约用药成本135-381元,增产80-300公斤,节支增收750-1869元。
化肥零增长提质增效促环保
2015年,农业农村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实施化肥零增长行动,力争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化肥利用率和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0%以上。为推进化肥零增长行动,广西采取了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改进施肥方式、大力推广新型肥料、推进秸秆养分还田、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等多项措施。
经过3年努力,农民施肥观念得到转变,广西化肥零增长工作取得了喜人成效。
化肥用量减少效果显著。据广西统计年鉴资料显示,2015年我区化肥用量为259.86万吨(折纯),同比增长0.46%;2016年我区化肥用量为262.14万吨(折纯),同比增长0.88%;2017年化肥使用量263.83万吨,同比增长0.64%。均达到《广西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中设定的预期目标要求。
作物节肥增效效果喜人。2016-2017年全区累计种植绿肥919万亩,按每亩绿肥平均可节肥10公斤化肥(折纯)计,全区累计推广秸秆还田6683万亩,按平均每亩还田200公斤秸秆相当于减少化肥用量(折纯)1.4公斤算,相当于减少化肥用量(折纯)约10万吨。据全区对比试验结果统计,测土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相比,平均亩节约肥料1.8公斤(折纯),亩节本增收47.3元。
(本篇文图除署名外均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