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广西年中经济观察之二
广西日报  2018-07-17 09:21:18

  原标题: 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全区年中经济观察之二

  广西日报记者 骆万丽

  回眸上半年广西经济,困难与希望共生,挑战与机遇并存。

  在广西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中,外部环境压力增大,新的增长动力不足,要素瓶颈制约加剧。面对着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广西经济如何稳、怎样进?进的力量从何而来?

  自治区党委、政府审时度势,牢固树立发展新理念,对表高质量发展新要求,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蹄疾步稳推进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

  保持发展定力

  向转型升级要动力

  不久前,柳工集团在未来发展的版图上作出新规划:投资组建广西智拓科技有限公司。开业当天,公司自行研发生产的焊接、装配、涂装、码垛等机器人系统集成产品吸引了众多客户代表的眼球。

  在机械工业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柳工这个有着60年历史的老企业加快在新兴市场的蓝海中寻找发展新空间。

  思路带来出路。“我区产业结构偏重,传统资源型产业、高耗能产业占比高,高端产业发展和高质量供给不足,新旧动能转换不畅。”自治区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有关专家表示,要解决当前我区经济深层次的问题,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不动摇,推动我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筑牢实体根基,经济“满盘皆活”——

  今年5月,全区工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南宁召开,为新时期广西工业发展绘就新的蓝图:着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做大做强工业规模和总量,着力抓创新、创品牌、拓市场,提升工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推进工业发展方式向内涵集约型转变、产业结构向中高端高附加值转变、增长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

  贵港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基地,签约引进电动车项目75家,基本形成电动车产业链条。通过培育新业态、新模式,贵港实现了工业质与量的蜕变,各项指标增速位居全区前列。

  工业重镇柳州吹响了打造万亿工业强市的号角,围绕机器人、智能轨道交通、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招商引资,加快打造一批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工业的参天大树。

  狠抓项目建设,夯实稳增长后劲——

  在钦州石化产业园区,华谊钦州化工新材料一体化项目正如火如荼推进。这个总投资约228亿元的工业项目,承载着延伸钦州石化产业链、形成北部湾沿海石化产业集群、打造国家级钦州石化产业基地的希望。

  1个月前,全区重大项目建设现场会正是在此吹响了号角,以“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千招万招,没有项目就是空招”的理念,千方百计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四个一批”取得新成效。据统计,上半年全区重大项目完成投资348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46.6%;今年以来工业投资连续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扭转去年工业投资增幅下滑的势头。

  加快服务业提质,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今年上半年,我区首批认定38家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名单,在资金、项目、土地、税费、用水用电用气等方面对自治区重点产业园区和服务业集聚区给予倾斜支持,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势头初步显现。

  随着我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新动能”不断释放,“新潜力”不断激发: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迅猛增长,绿色产业渐起风潮;以电子信息为代表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服务业增速创下9年来同期新高,成为拉动我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突破藩篱激发活力

  改革敢于动真碰硬

  中国轻工业南宁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是广西较早走出去的企业之一。随着企业海外拓展的步伐越来越大,新的烦恼也随之而来。

 “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涉及的税务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和多样,由于不熟悉投资国税务制度环境,极大增加了企业税收风险和经营成本。”该公司副总经理滕建军坦言。

  今年以来,滕建军深刻感受到了广西营商环境的新变化。为帮助企业了解境外经济投资税收政策,广西税务部门多次召开座谈会,深入调研广西企业“走出去”状况,对“走出去”企业摸家底、建档案,“一对一”专业服务、专业定做境外税收风险防控方案,不断提高税收服务的针对性和精准性。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力、竞争力,更是驱动力。针对广西经济发展活力不足,民间投资意愿不强,各种要素和金融不够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受到制约多等情况,2018年新年伊始,一场声势浩大的优化营商环境大行动在我区拉开序幕,各地各部门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大调研、大查摆和暗访行动,对标先进、查找差距、采取措施,对照问题清单立行立改。

  5月30日,全区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决定,开展为期3年的优化营商环境大行动,按照“一年重点突破、两年全面提升、三年争创一流”的目标要求,以优化营商环境新成效推动发展新跨越。

  “1+14”配套政策措施文件随之出台。针对企业反映突出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从我区营商环境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切实优化政务、建设经营、融资、税费、人力资源、通关、信用、法治等八大环境,为广西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电力制度改革率先推进。从2018年4月1日起,自治区级及以上的工业园区、自治区首批38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以及经自治区认定的其他产业园区的电力用户均纳入电力市场化交易,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用电成本。

  位于北海的广西三诺智慧产业园成为了此次改革的受益者。“自今年4月参加电力市场化交易以来,三诺智慧产业园区共交易电量564万千瓦,减少生产成本44.72万元。”该园区负责人说。

  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今年6月,我区决定再取消、下放和调整118项行政许可事项,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来市场活力的加法。

  为市场主体松绑,让市场发力,各类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公平竞争环境在我区加速形成。随着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新动能在不断成长,市场主体加快增长。上半年,全区新登记企业6.13万户,同比增长18.6%。

  南向北联东融西合

  谋划对外开放大格局

  北部湾畔,海阔天宽,千帆竞发。在钦州港,一边是集装箱紧张有序地被吊上开往新加坡的货船,一边是开往重庆的列车在钦州火车站整装待发。截至2018年6月初,渝桂班列已累计开行201列。

  数据最有说服力。今年1-5月,我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18.1%,对东盟进出口增长27.6%,对港澳台进出口增长20.2%,全区实际对外投资额增长22.9%。

  今年4月,履新不久的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深入防城港钦州北海就开放发展问题进行调研,提出了广西开放发展新的思路——以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为载体,内聚外合、纵横联动,在南向、北联、东融、西合上下更大功夫、取得更大实效。

  广西开放之路正越走越宽,南向通道的阶段性成果不断显现——

  中马“两国双园”、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等开放合作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以面向东盟为重点的国际合作以及与珠三角、大西南、周边省区的国内合作进一步深化;

  广西北部湾港发展迅速,与7个东盟国家的47个港口建立海上运输往来,定期集装箱外贸班轮航线达29条,年货物吞吐能力超过2亿吨,形成内陆腹地走向东南亚、印度洋、太平洋、地中海等地的海上大通道;

  北海铁山港航道三期、钦州港东航道扩建一期、南宁-钦州及钦州-防城港高速公路改扩建、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等一批通道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多式联运体系进一步完善;

  广西北部湾港务集团文莱摩拉港、印尼泗水港等一批境外投资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随着中新南向通道建设向纵深推进,广西服务中南、西南地区产业发展的支点作用愈加凸显,“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正在加快形成,为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

编辑:唐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