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宁:社区医院优化升级 健身器材遍布绿城
南宁晚报  2022-01-26 11:14:27

  原标题:社区医院优化升级 健身器材遍布绿城 南宁城市15分钟医疗服务圈、10分钟健身圈逐步形成,群众强身健体更便捷

南宁:社区医院优化升级 健身器材遍布绿城

市民在邕江畔使用智能健身器材锻炼身体    本报记者林显威摄

南宁:社区医院优化升级 健身器材遍布绿城

工作人员在急救小屋前展示AED设备 本报记者林显威摄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系,进一步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新建一批急救小屋,提升城市应急救援反应能力;增设健身器材升级设备条件,不断满足群众的健身需求……2021年,南宁市实施了一系列为民办实事项目,其中一项项健康惠民工程的落实,在健康南宁、幸福南宁的美丽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5分钟医疗服务圈逐步形成

  过去的一年,南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百姓健康福祉,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强化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加安全有效、方便廉洁的医疗卫生服务。这其中,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是一大亮点。

  “现在看病方便多了,出门不远就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条件好、服务也好,不用每次生病都往大医院跑。”青秀区金洲社区的李阿姨说道。据悉,2021年南宁市加快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投入资金2700万元,新建1个、购置1个、改扩建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为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基本医疗设备。目前,南宁市有已开业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129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69个。

  “自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以来,南宁市逐步解决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偏少、服务半径过大、服务人口过多的问题,实现了每个街道办辖区或每3万~10万人口设置一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目标。”南宁市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科科长刘文波说,目前南宁市城市15分钟医疗服务圈已逐步形成,群众就医更加便捷。

  人员密集场所建设急救小屋

  “要先判定患者是否存在无反应无呼吸情况,打开AED(心脏除颤器)盖子后AED会自动开机。然后你需要除去患者上衣,在胸腔区域贴上电极贴片……”在人民公园游客中心内,南宁急救医疗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指导园区管理人员如何使用应急医疗设配。只见园区管理人员从游客中心跑出,飞奔前往一旁的急救小屋,输入密码后拿出AED设备,再返回对患者进行抢救。

  “急救小屋是院前急救服务体系重要的一环,而这个体系又是衡量一个城市社会安全保障与应急救援反应能力和急救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志。”南宁急救医疗中心副主任唐连家介绍,心脏骤停抢救最佳时间是在4分钟内,如何确保患者可以得到第一时间的抢救,南宁市已着手建立健全城市公众急救体系,目前除人民公园外还有5个这样的小屋,分布在火车站、地铁站、商场等人员密集的场所。

  在人民公园的急救小屋记者看到,小屋内除有3台AED,还有一定数量的医疗箱。“这些设备可以满足突发情况下的应急使用。如需要屋内设备,可以找现场工作人员打开,紧急情况下也可以砸碎玻璃取用。”唐连家说,2022年南宁还将继续新建急救小屋,AED也将投放150台。

  新增智能设施方便群众健身

  2021年南宁市在医疗方面的一系列举措让群众受益,而体育设施建设在健康惠民工程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体育运动对身心健康有着广泛的促进作用,自从我国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以来,南宁市一直在优化群众的健身环境,不断在城市广场、绿化空地、小区、村庄等地建设健身设施(全民健身路径),方便群众参与健身活动。目前,南宁市全民健身路径就有多达5189片,覆盖100%的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这一数字还在随着城市的发展增加,设施也随之优化。

  据悉,从2020年开始,在南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中,除安排建设传统的一代室外健身路径器材外,还新增建设二代智能室外健身路径器材,加入运动数据显示、运动数据采集、节能环保等内容。

  在江南大道南五里路口旁的沿江公园里,来自山东的王老伯正在使用二代智能室外健身路径器材。“真是太方便了,小区和公园我经常看到健身设施,但是这里的智能器材让我印象深刻,连上手机就可以了解锻炼的情况,很方便。一边健身一边看着江景,多好呀。”王老伯说道。

  南宁市体育局群众体育科科长王一冰介绍,2021年南宁市共投入417.49万元为各县区、开发区公园、街道、社区、街头绿地、行政村新增或更换40套户外全民健身路径器材。目前,南宁市已逐步构建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南宁晚报 记者林显威 )

编辑:杨永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