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架起生命绿色通道 推进健康南宁建设——我市不断加强完善院前急救体系建设见实效
培养公众急救队伍,让“第一发现者”变成“第一急救员”。图为公众自助互救队伍进行婴幼儿海姆立克急救法学习。 (南宁急救医疗中心供图)
建成集多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应急指挥中心,全面提升全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及处置能力。(陈雪丽摄)
开通航空救援通道,搭建陆空立体急救平台。 (南宁急救医疗中心供图)
及时配备救护车等急救设施,不断完善全市网络医院及乡镇卫生院院前急救硬件。(南宁急救医疗中心供图)
组织野外应急演练,提升我市应急队伍实战能力。 (陈雪丽 摄)
按照“6 个 1”建设标准,我市先后打造了 49 个乡镇卫生院急救示范点。 (南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供图)
院前医疗急救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10月22日,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多部门负责人就科技创新、枢纽建设、开放发展、健康南宁、项目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等社会关注的热点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南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唐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十三五”期间,南宁市以实现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稳步推进健康南宁建设。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合理规划布局,不断加强和完善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南宁市院前急救事业取得较快发展。
全面升级 院前急救体系更健全
随着社会现代化和人口老龄化发展,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不断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已成为导致居民死亡和致残的第一位因素。
为了给全市群众提供更有效的脑卒中救治方式,南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创新手段,在2018年通过将13家定点医院+4个质控中心+120急救进行网络串联的形式,搭建起广西首个急性脑卒中救治体系。
“对于脑卒中救治来说,‘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其最佳的救治时间就在发病的4.5小时之内,在1小时内完成溶栓再通治疗,可以大大降低病死率和残疾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据南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组建脑卒中快速救治网络的目的,是实现脑卒中的“精准高效救治”。而南宁市发布的脑卒中急救地图为患者提供了一张“救命指南”,在病人发病时,可根据救治地图将其就近送至具有诊治能力的医院,能极大地节省抢救病人的时间,减少脑卒中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近几年,南宁急救医疗中心通过打造“三级急救体系”、陆空立体救援体系、卒中及胸痛救治体系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极大地提升了南宁市的院前急救服务效率和质量。除了脑卒中快速救治网络,南宁急救医疗中心还先后与广西医科大一附院、自治区人民医院、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合作构建了胸痛救治体系,实现院前急救与胸痛中心无缝对接。此外,南宁市于2017年正式开通航空救援通道,通过搭建陆空立体急救平台,开创直升机与救护车配合开展空地一体化紧急救援新模式,初步建成辐射全区的陆空立体化院前紧急医疗救援网络体系。
目前,南宁市已建立以南宁急救医疗中心为龙头,以网络医院(急救站)及乡镇卫生院(急救点)为支撑,覆盖全市的院前急救网络。已建成的85个急救网点中,直属急救站4个、非直属急救站8个、院前急救网络医院33家、乡镇卫生院急救点40个,实现急救半径大幅缩小,急救效率极大提高。
近五年来,南宁120年均受理调度量8万余次,调度出车7万余次,年均救治人数6万余人。全市每日值班院前急救救护车达到100辆,应急反应时间由以前的20.1分钟降至当前的15.25分钟,全市平均出诊反应速度达1分55秒,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全市院前急救患者满意度均保持在99.1%以上,有效满足群众急救需求。
立足为民 基层急救网底更坚实
在南宁市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救护车交车仪式现场,30辆救护车钥匙交至15家乡镇卫生院急救示范点与12家院前网络医院领导手中,随车一同交付的还有一批价值近20万元的车载急救医疗设备。
“在项目实施之前,院里仅有一辆救护车,而服务人群达5万人,较低的院前应急处置能力无法满足群众的需求。”手里握着金灿灿的钥匙,上林县三里镇中心卫生院院长钟宏奎禁不住跳上崭新的救护车,高兴得摸摸这里,摸摸那里。车载呼吸机、车载心电图、车载除颤仪以及基本功能药包和吸氧装置……“这个新家伙相当于一个院前急救站以及处置突发事件的流动急救站,可以给我们卫生院的急救工作助力不少。”钟宏奎笑着说。
依托南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五年来南宁市共投入6600多万元,打造了49个乡镇卫生院急救示范点,每个急救示范点按照“6个1”标准(即添置一批急救设备、配置一台抢救监护型救护车、培训一批基层急救业务骨干、升级一批急诊抢救治疗场所、健全一套急救管理规范、完善一个基层急救网络)建设。建成后的急救示范点,在软硬件配置、就诊环境、服务能力及社会效益等方面均得到大幅提升,改变了长期以来乡镇卫生院院前急救能力较薄弱的局面,老百姓就医体验和满意度大幅提升,全市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升。
2021年,依托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南宁将再增加建设15家急救示范点,进一步夯实基层急救网底。目前,15家乡镇卫生院均已完成设计工作,部分单位已经完成建设。15家乡镇卫生院都完成了采购计划的制定,部分已经就开始招标。
科技支撑 信息化建设更智能
4月21日凌晨4时许,南宁急救医疗中心调度员卢彩凤接了一通急救电话,“我老婆说感觉孩子的头好像要出来了!”电话另一头传来一名男子焦急的求助声。经验丰富的调度员卢彩凤意识到,孕妇可能已经临产。“你先不要让她走动,就地躺下!”为了能在孕妇生产的时候随时能提供指导和帮助,调度组组长章靓第一时间派出救护车,而卢彩凤继续保持通话,并使用MPDS(急救优先分级调派系统)询问产妇的情况,根据相关预案对该男子进行电话指导接生。
通过一步步耐心指导和安慰鼓励,产妇和家属的情绪渐渐平稳,直到把孕妇和婴儿交接给及时赶到的医护人员,卢彩凤才放心挂断电话。随后,产妇和婴儿被安全送往附近医院进一步观察治疗。
调度员从接通电话起,就参与到院前医疗急救过程中,给患者或家属提供清晰、易懂的急救指导,进一步缓解急救车到达之前的急救“空窗期”难题,降低院前急救患者的致死率,提高救治成功率。
据悉,MPDS主体是一个智能软件,收集总结了全世界常见的急救病例处理方法,将患者主诉归类为胸痛、烧伤、动物咬伤、腹痛、触电等33种预案。调度员从接听电话起,就参与到院前医疗急救过程中,根据求救者主诉进入不同的预案。通过标准化流程以及预案系统提示,调度员在电话里对患者进行清晰、易懂的急救指导,填补了呼救至救护车到达患者身边的这一段空窗期,实现院前医疗急救“零等待”,提高救治成功率。MPDS(急救优先分级调派系统)自2020年7月在南宁急救医疗中心正式上线以来,截至目前,共指导案例7万多例,调度员成功指导了多例分娩、溺水、气道异物、心肺复苏的案例。其中,指导孕妇安全分娩、指导心脏骤停老人急救重获“心”生等案例得到了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媒体报道。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智慧医疗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南宁市加大了急救医疗中心的信息化平台建设。2015年,围绕“深化智慧急救”主题,南宁市投入200万元建设区域120急救信息系统,建立了由指挥调度中心、急救车和接诊医院“三位一体”的信息化体系,实现了院前和院内的无缝对接及院前急救电子病历的使用,极大提升了我市120指挥调度能力,提高了院前急救效率;2018年,南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投入400万元建设南宁市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南宁急救医疗中心指挥调度中心),建成了集监督监控、急救调度、应急指挥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应急指挥中心,实现对日常院前急救、突发事件处置、重大活动医疗保障等现场的统一监督和管理,全面提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及处置能力;2020年,南宁市投入130万元在全区率先正式上线使用了急救优先分级调派系统(MPDS),实现院前医疗急救“零等待”,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
根据自治区的工作部署,南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动作为,积极开展非急救医疗转运服务工作,目前,我市已构建“急救中心搭台,医疗机构参与,人民群众受益”的新型非急救医疗转运服务模式,2021年3月,在南宁急救医疗中心现有的120指挥调度中心的基础上,建成全区首个非急救转运受理平台,实现急救与非急救业务双轨运行,切实为多样化的民众健康需求提供有力保障。
目前,全市有4家医疗机构加入非急救医疗转运服务,拥有可运行的标准化非急救医疗转运服务车30辆,医务人员近百名,配置有齐全的专业设备,可以满足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非急救转运需求。截至10月25日8时,南宁急救医疗中心接到非急救需求电话2827起,调派非急救出车2284次,服务患者2294人次。其中,转运越南籍人员回国治疗(龙邦口岸交接)、转运患者至香港治疗(深圳口岸交接)、转运患者回新疆救治等任务得到了患者家属和当地医务人员的好评。
加强培训 提高市民自救互救能力
近年来,南宁市将公众自助互救队伍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投入50万元在南宁市3个城区及一个开发区分别建立了5支公众自助互救队伍,每支队伍由20人组成,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掌握急救知识及常用急救技能的公众急救队伍,分别驻扎在人流密集的车站、商场、社区等地,公众自助互救队伍建设成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的有益补充,为市民在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的生命健康安全筑起一道新防线,让“第一发现者”变成“第一急救员”,更好保障市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普及急救知识,提升市民急救知识和技能水平,南宁急救医疗中心开展“阿宝说急救”活动。活动走进社区、企业、学校、工地等,为市民带去一堂堂生动的急救知识普及课,推动“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深入人心,切实提高南宁市民自救互救能力。
为提升急救服务质量,南宁市通过政府购买担架员服务,每个出诊车组配2名担架员,担架员经过专业的急救技能培训,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提供搬抬和协助现场急救服务,有力解决了担架员缺失难题。该项目作为南宁市为民办实事经常性项目实施,目前,南宁急救医疗中心4个直属急救站和8个非直属急救站均配备担架员,为有需要的患者免费提供服务,为院前急救患者赢得了更多宝贵的抢救时间,救治效率大幅提高。
下一步,南宁市将以健康南宁建设为主线,着力构建南宁市主城区“急救中心—急救分中心—急救站(点)”三级院前急救体系,大力推进南宁市、县、乡三级院前急救体系一体化,力争实现将横州市、武鸣区及四县120电话业务统一纳入南宁急救医疗中心调度受理范围,全力做好院前急救工作,推动首府卫生健康事业持续发展。(南宁日报 记者李静 通讯员农培耀 陈雪丽 审核:陈璐 统筹:陈洁 陈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