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梧州健全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加快培育千亿百亿产业园区——构建五大产业 挺起工业脊梁
9月14日,在梧州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梧州国龙再生资源公司生产车间,15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生产。该公司董事长郭家万对梧州提出把再生资源打造成为千亿产业充满信心:“订单排到了12月,今年公司预计产值突破6亿元。”
生产线上的热火朝天,折射出梧州产业兴市的浓厚氛围。今年以来,梧州市工业迸发出强劲的加速度。据统计,1—8月,该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5%,工业投资增长52.2%;截至8月底,在库“四上”企业1326家,较去年同期增加125家,增长10.5%。
在刚结束的中国共产党梧州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该市提出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完善工业振兴工作机制,优化提升园区管理体制,健全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全力构筑广西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打造再生资源、高端金属新材料、建筑材料等3个千亿产业,培育食品医药、电子信息2个五百亿产业。
A 推动企业提质增效
“今年技改项目中的1050轧线2号工程力争在明年3月投产,投产后企业的产值将增加70多亿元。”梧州市金海不锈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金解放说,公司今年计划投入超10亿元,用于完善企业工业链体系和技术升级改造。
为了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梧州市大力开展企业提质增效行动,推动企业加快发展、转型升级、全面提质。
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实施产业链改造,加快再生资源产业延链速度,推进高端金属新材料产业建链补链,推动建筑材料产业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加快食品医药产业扩量提质;提升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2021—2023年,推进企业技术改造项目65项以上。
推进质量品牌提升。树立一批质量标杆,鼓励企业申报中国质量奖和自治区主席质量奖、市长质量奖等,推动质量认证国际合作互认。
开拓工业产品市场。鼓励政府机构及企业优先选用目录产品,力争纳入《广西工业名优产品推荐目录》;组织企业参与境内外展销,行业龙头企业建立海外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实施自治区“千企市场开拓”工程。
培育企业上规入统。支持中小微企业上规升级,建立上规入统企业培育库、上规入统工作部门联动机制,加大用地、融资等支持力度,实行工业企业上规入统奖励政策。力争每年在库培育企业100家以上,每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家以上,到2023年,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家以上。
强化服务企业效能。对重点企业实行一家重点企业、一名市领导、一个服务队的“三个一”服务企业推进机制,强化各部门联动协同,扶持企业达产、稳产、扩产,实现做大做强。
B 加快园区提质升级
“公司目前正处于生产高峰期,今年产值有望突破8亿元。”位于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的梧州国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锡芳说。
该企业是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东融引进的企业之一,带动了15家上下游配套企业进驻,全部投产达产后整体年产值可达100亿元。
产业园区是工业集聚发展的基础,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器。梧州市将通过提升园区集聚能力,推进特色园区建设,积极稳妥实施园区整合,优化提升市级园区管理体制,探索一区多园管理新模式,加快培育千亿元、百亿元产业园区。
其中,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聚焦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梧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围绕大健康、食品医药、智能制造等产业,致力打造为国家级高新区;梧州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聚焦再生铜、再生铝、再生塑料、再制造等再生资源产业链;梧州市不锈钢制品产业园聚焦不锈钢主业,拓展下游产业链;梧州临港经济区重点发展高端金属新材料、建筑材料等产业,大力发展临港经济和港航物流业,形成新的增长点;苍梧县、岑溪市、藤县、蒙山县等县域工业园区结合自身实际,努力打造一批百亿元工业园区。
C 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工业强则梧州强。“十四五”时期,是再造一个工业梧州关键时期。为此,该市结合自身产业及区位优势,将再生资源、高端金属新材料、建筑材料、食品医药、电子信息确定为5个支柱产业:
——再生资源产业链,夯实再生铜、再生铝、再生塑料等绿色主导产业的基础,重点发展铜、铝、铅、不锈钢精深加工,延伸下游产业链,形成较为完善的“回收—处理—加工—再利用—再制造”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高端金属新材料产业链,依托千万吨金属新材料基地,引进配套产业项目,发展金属新材料和汽车用钢、装备用钢、建筑用钢等优质、高端钢材产品,打造精品钢材及精深加工产业链集群。
——建筑材料产业链,以欧神诺、蒙娜丽莎为标杆,加快建筑陶瓷产业升级,引进陶瓷配套产业,利用陶瓷固废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构建“原料开采—加工—釉料生产—废料回收利用”的陶瓷全产业链。
——食品医药产业链,建设特色食品产业园区和六堡茶产业聚集区,延伸“特色食品+健康+旅游”产业链。
——电子信息产业链,推动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智能电声产业发展,带动大湾区上下游配套企业进驻,打造智能电声产业链和移动智能终端制造基地。
据统计,今年1—7月,该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再生资源产业同比增长42.8%、金属新材料产业同比增长20.5%、建筑材料产业同比增长39.8%、食品医药产业同比增长21.3%、电子信息产业同比增长55.5%。(广西日报 记者 梁乾胜 通讯员 李成园 李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