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造样板 “点靓”乡村——看自然资源政策如何助推广西乡村振兴
广西日报  2021-08-30 12:18:21

打造样板 “点靓”乡村——看自然资源政策如何助推广西乡村振兴

鸟瞰被誉为“螺蛳粉小镇”的柳州市柳南区太阳村镇山湾村。蒙福运/摄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广西在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中,充分释放自然资源政策红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点燃乡村振兴内在动力,一个个美丽乡村样板在八桂大地不断涌现。

  A 量身定制: 为乡村改造做好规划

  日前,记者一行来到北流市西埌镇田心村广西美丽乡村设计院里,但见几位年轻的乡村规划师正在图纸上描描画画。

  据介绍,为打造美丽乡村,北流市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了22名乡村规划师,为村民“量身定制”规划美丽家园。

  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处处长阳柳凤说:“编制村庄规划有利于合理布局和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加快补齐乡村发展短板,有利于保护农村自然风貌和传统文化,使村庄规划因地制宜,避免‘千村一面’。”

  2020年6月,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联合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厅印发了《广西乡村规划师挂点服务办法(试行)》,以1名乡村规划师服务覆盖1至3个乡镇的形式,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推行乡村规划师挂点服务。

  西埌镇木棉村是北流市乡村振兴建设示范点之一。过去村里房屋杂乱、垃圾遍地。自从引进国内知名乡村建设设计团队——鲍国志团队担任技术总顾问以来,村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猪圈牛圈、垃圾堆集的竹林变成了公园,泥砖房经过加固翻修变成了陶艺体验馆,破旧的院落改造成了农家餐馆……

  在推进村庄规划中,广西特别注重让农民参与其中,形成“人人主动参与规划编制,自己动手改造家园”的局面。广西在全国率先研发了“国土空间规划调研App—村庄规划版”和“国土空间规划网络意见征集系统—村庄规划版”,村民通过手机App即可参与村庄规划编制,提意见、诉需求、绘蓝图。规划编制团队驻村调研时间不能少于15天,规划成果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审议通过才能报批。

  为让农民看得懂规划图,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明确,对于开发建设或整治修复等规划内容全面的村庄,可编制完整版村庄规划;其他村庄以“一村一图一表一则”作为核心成果要求,编制简易版实用性村庄规划,让群众一目了然。

  “广西目前有486名乡村规划师活跃在基层一线开展挂点服务,全区累计完成900个行政村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成果编制并通过专家审查。”阳柳凤介绍,该厅还统一组织完成了83个示范村倾斜摄影实景三维数据制作和地形图测绘,探索以地形和实景三维模型数据为基础,辅助村庄规划编制分析和决策。

  B 土地整治:为乡村振兴助力赋能

  走进北流市新圩镇河村,座座房屋古色古香,片片菜园青翠欲滴,条条屯道花红柳绿,村前小桥流水,池塘荷花飘香。这里已成为桂东南地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被评为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河村党委书记陈家平有感而言:“是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带来的喜人变化。”

  前年,经自然资源部同意,河村被列入广西首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重点打造“森林生态涵养区、基本农田功能恢复区、生态型农田建设区、村庄特色风貌营造区”4个示范片区,并在各个片区开展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

  在村庄房屋布局上,按照“修旧如旧,就地取材”方式,全村共修缮了40栋老房子,改造美化了503栋新房子,修复和新建景观13个。修缮好的部分房屋打造成共享农庄、民宿、艺术工作室和图书馆等。村庄日新月异,游客纷至沓来,群众收入水涨船高。

  广西自然资源部门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乡村振兴“赋能”,同样打造出以“螺蛳粉小镇”闻名的柳州市柳南区太阳村镇山湾村,让记者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另一种模样”。

  过去,山湾村耕地碎片化、建设无序化,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为助力当地乡村振兴,柳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利用政策优势,先后实施了柳南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拆旧建新工程和太阳村镇山湾村等7个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并把增减挂钩指标交易获得的6.7亿元用于安置区和基础设施建设。

  经过努力,柳南区1180户4602人住进了统一规划建设的集中安置区;构筑形成了以螺蛳粉文化为核心和亮点的产业体系。如今,“螺蛳粉小镇”已成功入围国家4A级旅游景区,打造了万亩竹笋基地、千亩豆角生产基地、千亩韭黄生产基地、千亩田螺养殖基地,带动近1.5万人就业。

  据悉,2020年7月,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的意见》。广西目标很明确,到2025年,全区各县(市、区)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将达到10个以上。

  C 改革创新:促乡村振兴换挡提级

  在北流市民安镇的轻工业产业园,记者看到,几排6层高的标准化厂房已拔地而起,企业年内便可入驻。占地3000亩的农民工创业园也在紧锣密鼓建设之中。

  当地乡镇干部说,产业园可为当地群众提供大量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既增加农民收入,又为乡村振兴换挡提级注入了原生活力。

  近年来,北流市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充分盘活利用农村存量建设用地,为产业园建设提供了广阔空间。

  “仅‘农地入市’这一块,就把北流‘救’活了,一子落而满盘活。”玉林市委常委赵志刚感慨地说,通过“三块地”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农村征地制度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北流长期存在的工业和城市建设短板初步得到了破解,农民也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在“三块地”改革中,北流市积极探索实行“土整归村”改革,由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合作社按工程建设标准,组织村民直接参与土地整治项目施工,减少了项目招标、预算评审、预算核减、监理等环节和费用,土地整治项目利润、管理费得以最大化地转化为村级集体经济来源和农民务工收入。2018年底,北流尚有29个村集体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空壳村”。仅一年后,全市村集体的平均收入超过了11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乡村振兴更有底气了。

  如今,北流市已全面展开农村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处理,逐步建立宅基地有偿退出使用制度,将农村宅基地退出整治复垦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结合起来,为乡村风貌提升和乡村振兴解决了关键的资金来源问题。以新圩镇河村、西埌镇木棉村为代表的一批美丽乡村的崛起,吸引了周边市县的乡村群众纷纷前往学习取经,逐步形成了一条贯通全市乡村的旅游新线路。

  “推动乡村振兴,规划是引领,改革是动力,政策是保障。北流市规划抓得早、改革推得好、政策用得活,经验值得总结推广。”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厅长陈建军说,目前该厅正加紧研究制定和完善适应乡村振兴需要的自然资源政策举措,将建设用地复垦与村庄规划编制、乡村风貌提升、乡村产业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推行“增减挂钩+N”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N”等工作模式,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广西乡村振兴贡献“自然资源智慧”。(广西日报 记者 唐广生 通讯员 黄尚宁 秦耀遥)

编辑:杨永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