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贺州用5年时间重点打造3条乡村振兴示范廊道 依托区位优势 共建“粤桂画廊”
本报记者 骆 怡 通讯员 陶胜平
7月8日,碧空如洗,天气炎热。在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道石、民田、道西三个村交界的地方,黄承勇组织村民在农庄里干活。
黄承勇是道石村人,目前在贺州经营一家贸易公司。在脱贫攻坚期间,他被聘为道西村荣誉村主任。2018年,他回村建设休闲农庄,想带领村民走一条产业发展的路子。他通过承租荒地加上流转的土地,农庄面积超过500亩。
3年来,他们在这里挖了鱼塘,种下柚树60亩、沃柑40亩,以及将近10亩的绿化苗木。
“这一片是富硒土地,我们想在剩余的土地上种植名贵中草药,但自己是个‘门外汉’,我试种了40多个品种,想看看它们的产量、市场销售等情况。”黄承勇告诉记者。
因地制宜选准优势产业
乡村振兴,产业为先。乡村产业发展的第一步,是因地制宜选准优势产业,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年。贺州市以乡村资源、产业基础、人文历史等优势为依托,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的乡村产业,避免“千村一面”现象。目前,贺州市根据不同村寨现状、区位条件,发展蔬菜、水果和茶叶等有机绿色产品,全市农业企业从原来的630家发展到137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也从1630家发展到2788家,成为贺州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昭平县昭平镇江口村有一个面积86亩的有机茶园,村民们到茶园采茶,在家门口有了稳定的收入。近年来,该县把茶叶产业作为“百亿元产业”来打造,茶叶种植面积24万亩,年产干茶1.6万吨,产值17.58亿元,为当地农户提供10万个就业岗位。
在八步区兴华村,村民陈昌永种植的蔬菜被送往粤港澳大湾区。他说:“今年种的丝瓜从4月份开始上市,每天能摘300公斤,豆角每天收获1000公斤左右,预计今年纯收入可以突破20万元。”
现代特色农业带动能力明显。目前,贺州已累计创建各级示范区(园、点)972个,其中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15个,基本形成八步三华李、平桂水生蔬菜、昭平茶叶、富川脐橙、钟山贡柑的产业发展布局。
厅市共建加快“湾企入贺”
因为独特的产业禀赋,5月31日,贺州市政府与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签订厅市共建农业东融助推乡村振兴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农业农村厅支持贺州市打造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点、开展设施农业应用推广三年行动、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推进“三农”领域改革创新。
厅市共建给贺州农业产业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6月4日,贺州市与广州观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合作框架协议。该公司在贺州市投资60亿元打造具有现代设施渔业产业创新模式的“数字绿色渔业+新能源”全产业链项目,主要建设现代设施渔业养殖区、清洁新能源产业区、绿色产业链聚集区。
“贺州地处大湾区1小时生活经济圈内,我们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以打造东融政策洼地为主抓手,不断加快‘湾企入贺’步伐,为贺州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乡村振兴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贺州市长彭代元表示。
借力发展打造示范廊道
今年,贺州市以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和共建“粤桂画廊”为契机,积极创建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和示范村,用5年时间重点打造3条乡村振兴示范廊道,努力打造成为“乡村美、产业旺、农民富、治理优”的全区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第一条乡村振兴示范廊道,重点连接富川瑶族自治县潇贺古道、龟石国家湿地公园、西岭森林公园和钟山县百里水墨画廊、英家起义红色基地以及昭平县黄姚古镇,具有区域特色鲜明、传统文化浓郁、美丽乡愁突出等特征的乡村振兴示范廊道;
第二条乡村振兴示范廊道,重点连接富川瑶族自治县国际慢城、粤桂扶贫协作基地、华润循环经济园区,平桂区“藕莲天下”水生蔬菜产业核心示范区、平桂区设施蔬菜产业核心示范区、小凉河乡村旅游风景区,昭平县樟木林新华古村落、富罗自然生态风光、马江宜居宜旅养生胜地,具有生活节奏悠闲、产业发展较好、农民收入较高等特征的乡村振兴示范廊道;
第三条乡村振兴示范廊道,重点连接八步区桂岭镇瑶妃故里、大宁河月湾风景区,莲塘镇炭冲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贺街镇临贺故城、满天下李子产业示范区,步头镇瑶族非遗传承基地、森林仙草现代特色林业示范区,具有汉瑶文化交融、村民和谐相处、农旅融合发展等特征的乡村振兴示范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