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梧州市奋力推动六大重点产业崛起 育先机融入大湾区 开新局跑出加速度
广西日报  2021-01-13 08:57:38

  本报记者 潘 登 梁乾胜 通讯员 刘期雨 杨远航

  寒冬未尽,广西东大门却是一番人勤春早的景象——

  广西最大规模空调生产基地投产后订单滚动,预计年产量150万台;广西双百双新项目、全国首个使用德国西门子100吨量子电弧炉清洁能源的项目投产,预计年产值可达70亿元;梧州首个绿色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基地开工建设,一期投资145亿元……

  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临港经济区等园区一片忙碌身影,全市上下形成加快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起步就要提速,开局就要争先。梧州市委书记全桂寿说,该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按照自治区党委赋予的新定位和新要求,毫不动摇实施“东融”战略,坚持产业兴市和作风兴市,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再生资源、医药食品、冶金机械、建材环保、电子信息、文化旅游等六大重点产业加速推进,实现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精准对接

  “招商,人人都是代言者”

  近日,记者跟随梧州市经济会议观摩组,参观了19个重点项目。

  “持续推进石材企业整合升级,2020年岑溪市新增规上石材企业58家。”岑溪市市长吴伟华介绍,近期投资350亿元的南部(岑溪)石材循环生态产业园项目开工,将加快构建石材产业生态循环产业链。

  “人人都是宣传员,人人都是代言者。”梧州临港经济区管委会主任吕义杰表示,在合力招商下,该园区去年引进冶金新材料、简一大理石、杭萧钢构等一批行业龙头。

  梧州市建筑新材料科技产业园项目等一批投资超百亿元、产值超百亿元的重大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盈田年产150万套高效节能空调生产项目从开工建设到投产仅7个半月时间……2020年,梧州市统筹推进20项“双百双新”、71项“千企技改”和139项重大工业项目建设。

  放眼梧州,这里正加快形成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集聚高地,成为大湾区优质资源要素溢出的“蓄水池”。

  梧州市成立“东融”指挥部,推进“一把手”带头抓招商,根据六大重点产业的生产链、供应链分布精准招商。2020年3月,梧州市恢复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的16个驻点办事处,开展“千名干部东融培训锻炼”行动,选派71名年轻干部到粤港澳大湾区驻点招商,建立健全回访工作机制,各产业招商小分队纷纷登门拜访产业协会、重点企业。去年1—11月,全市共精准对接企业项目1001批次、1332家企业,洽谈966个项目,其中市县两级党政主要领导招商引资对接洽谈920次,当年新签约“三企入桂”项目160个、总投资1645亿元,其中超100亿元项目4个、超50亿元项目1个、超10亿元项目20个,1亿—10亿元项目135个。

  精准承接

  “大干,就有大希望”

  23条生产线开足马力生产,1100名工人排班紧凑。1月6日,位于梧州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国光梧州产业基地像上紧了的发条,“基地每天要生产交付8万套音箱系统,订单不断,品质效率都要高标准。”公司行政经理唐丽萍说。 (下转第四版)

  试验区地处两广交界,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珠江—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梧州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的主要功能区。

  “干,就有希望。大干,就有大希望。”走进试验区公共服务中心,最先映入眼帘的标语赫然醒目。

  试验区地处两广交界,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珠江—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梧州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的主要功能区。

  “干,就有希望。大干,就有大希望。”走进试验区公共服务中心,最先映入眼帘的标语格外醒目。

  这正是干群凝心聚力奋战的真实写照。近年来,该试验区(广西片区)加速产业集聚,目前注册企业444家,近八成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了电子信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高端装备、食品医药四大产业集群。国光梧州产业基地项目带动15家大湾区上下游配套企业进驻,以其为龙头的智能电声产业链及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梧州市坚持产业兴市,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主要目标,创新实施“链长制”,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要求,聚力打造再生资源、医药食品、冶金机械、建材环保、电子信息、文化旅游六大“产业林”,搭建起更多合作平台畅通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循环,全力推动“湾企入梧”。

  经济发展,项目为王。2020年,梧州出台《关于推进产业兴市的实施意见》,在每个县(市、区)聚焦1—2个优势产业,持续建链、强链、延链、补链。通过谋划包装储备一批、整合财力做实一批、集中力量开竣工一批、精准对接招商引资一批,推动项目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坚持“放水养鱼”,创新推行“秒回、分到、时决”限时服务等机制。目前,已组织开展5次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涉及重大项目244个,总投资超千亿元。

  产业集聚效应持续增强,一批特色产业强势崛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引进13家大湾区企业,形成以中恒集团、盈田智能制造产业园为核心的医药食品、冶金机械产业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围绕再生资源等主导产业,引进大湾区产业链下游精深加工和高端制造项目,目前已投产企业6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8家;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重点打造高端不锈钢轻工产业“园中园”,形成上中游产品齐全及配套完善的不锈钢全产业链。藤县陶瓷园区引进陶瓷行业龙头企业,目前共有44家企业签约入驻,形成了陶瓷原料开采至产品销售、固废处理完整的产业链闭环。目前正着力推进“553311”文旅精品工程(五山:白云山、北山、珠山、榜山、狮卧山;五宝:六堡茶、人工宝石、田七牙膏、龟苓膏、冰泉豆浆;三府:总督府、总兵府、总镇府;三塔:允升塔、炳蔚塔、西江明珠塔;一骑楼:梧州骑楼城;一故居:李济深故居),打造梧州旅游新卖点、粤港澳游客的“打卡点”。

  乘势而上,业绩卓然。2020年1—11月,该市六大产业452家企业总产值实现946亿元,同比增长15.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1.6%。六大重点产业均实现加速增长,其中,再生资源产业同比增长9.14%,医药食品产业同比增长16.57%,冶金机械产业同比增长29.98%,建材环保产业同比增长18.19%,电子信息产业同比增长23.46%,文化旅游产业同比增长36.17%。

  迈入“十四五”,梧州提出要实现“两个高于、赶超进位”的目标,即经济增长速度、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于广西平均水平;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工业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农业基础更加稳固,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经济总量翻一番,综合实力实现赶超进位。梧州市市长钟畅姿表示,该市将坚持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做大做强六大重点产业,形成千亿、五百亿、百亿元级产业梯次发展格局,打造一批细分行业、细分市场领军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推动工业总量和质量迈上新台阶。

  精准服务

  “解困,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是工作现场”

  站在号称西江“最强大脑”的西江长洲船闸调度中心眺望,船只列队通过船闸,驶往粤港澳大湾区,气势不凡。

  刚刚过去的2020年,长洲枢纽船闸全年累计过货量创历史突破1.5亿吨,同比增长4.01%,西江成为当年我国主要通航河流船闸过货量唯一实现正增长的流域。

  产品通过水路运往大湾区,物流成本仅为公路的1/3。水运的便利,是梧州振兴产业的重大优势。

  过去,梧州发展一度受交通所困,如今“水陆空”交通大动脉全面打通,与粤港澳大湾区合作更亲密无间。该市行政审批局局长王鹏认为,产业和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急需补齐的两大短板,该市不断改善营商环境,不仅实现交通无缝对接,主动参与产业分工,还通过精心的服务,推动产业创新升级。

  “建一个陶瓷厂一般需要两年,但这个基地建设只花了10个月。当地部门真心诚意为我们服务,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是工作现场。”在西江边的藤县中和陶瓷产业园,欧神诺陶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殷晓春称。

  2020年以来,梧州创新推行项目承诺制,25个项目通过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直接落地,投资额超228亿元;率先在全区推出“一窗通办”“跨省通办”试点改革,推行双休日“延时服务”,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9.9%,256项、66.8%的事项审批效率达到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水平,营商环境综合水平跃升全区第二名。全面推行“书记在现场”工作法,推进“137”问题解决机制落地见效,推动总投资80亿元的藤县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从谈判到签约落户仅用时两个月。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实行“一企一策”精准服务,精准推出13条援企稳岗措施、27个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文件,累计发放“复工贷”“复企贷”“稳企贷”318.06亿元,稳岗返还优惠政策惠及3568家企业、8.5万名职工。

  “保姆式”的服务,推动产业发展提档升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316亿元,同比增长11.7%;金升铜业实现了产量的突破和产品的升级,全年总产值达85亿元,比2019年增长了23%。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向精深加工延伸,不久前投产的永达钢铁集团100吨量子电弧炉项目,不仅生产出高强度、高科技含量的抗震建筑用钢材,还可以降低总生产成本20%。

编辑:唐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