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宁市上林县 绿色崛起生态兴县 擦亮秀美“上林名片”
南宁日报  2020-12-15 09:14:48

  原标题:上林县  绿色崛起生态兴县 擦亮秀美“上林名片”

南宁市上林县 绿色崛起生态兴县 擦亮秀美“上林名片”

  大庙江生态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完善,吸引市民游客前去游玩。

南宁市上林县 绿色崛起生态兴县 擦亮秀美“上林名片”

  上林县成功创建霞客桃源等7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图为在霞客桃源景区渡河公传承基地,手艺传承人演示渡河公制作技艺。

南宁市上林县 绿色崛起生态兴县 擦亮秀美“上林名片”

  多彩三角梅产业基地为当地贫困户开出“富贵花”。图为游客在多彩三角梅文化展示厅畅游。

南宁市上林县 绿色崛起生态兴县 擦亮秀美“上林名片”

  游客开心体验大庙江生态旅游景区的溯溪探险漂流项目。

南宁市上林县 绿色崛起生态兴县 擦亮秀美“上林名片”

  种植户在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万古茶园采摘茶叶。

南宁市上林县 绿色崛起生态兴县 擦亮秀美“上林名片”

  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龙湖碧水连天、风光秀美,皮划艇等游乐项目受到游客喜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三五”期间,上林县生态建设事业不断繁荣发展,为上林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这五年,上林县迈开全域旅游发展步伐,“三湖一寨两江三园”让人情牵“壮族老家”。大庙江生态旅游景区总经理助理邓超志满怀信心地说:“我们会努力,早日让大庙江成为上林县一张靓丽的旅游名片。”

  这五年,上林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结合精准扶贫、乡村振兴踏上特色产业发展道路。遥望多彩三角梅产业基地,百花怒放,邦光庄百姓喜笑颜开,三角梅正开出山村“富贵花”。

  这五年,上林县依托生态资源,大力推进产业升级,壮大“产业林”。望着塘红乡万亩桑园,塘红乡党委书记蓝宏辉高兴地说:“塘红乡拥有优质的水源和气候条件,小小桑秆变废为宝用于食用菌种植后,我们的食用菌产品一定能在市场销量更多,价格更高。”

  ……

  生态优势金不换。“十三五”以来,上林县紧紧围绕“生态为本、绿色崛起、旅游兴县、共享小康”目标定位,擦亮生态“金名片”。一份份亮眼的生态建设“成绩单”、一张张村民幸福笑脸的背后,是上林县狠抓生态建设,从绿色中探路掘金,走出绿富同兴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生态+旅游 重点推进“三湖一寨两江三园”建设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漫步在位于大明山东北麓的上林县大庙江生态旅游景区,仿佛置身于唐朝诗人王维笔下的美景。站在紫藤长廊远眺,一幅好山好水好上林的生动画卷映入眼帘。秀美生态赋予旅游动能,大庙江生态旅游景区总经理助理邓超志介绍,从大明山上流淌下来的溪水清澈见底,因此大庙江是溯溪探险漂流的好地方。

  上林县地处广西中南部、大明山东麓,北回归线横贯县境,造就了神奇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地形地貌。在这座山水相拥的小城里,重峦叠嶂,溪流环布,清澈碧透,不仅有钟灵毓秀的大庙江生态旅游景区,还有碧水连天的大龙湖、穿珠系玉的三里·洋渡景区、溪流纵横幽谷的大明山……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正是上林生态优势的生动体现。

  好山好水好风景,上林县抓住生态旅游这块活招牌迈出新步伐。“十三五”时期,全县狠抓旅游项目建设,重点推进“三湖一寨两江三园”、旅游集散中心等重大旅游项目的建设;荣获“世界长寿乡”称号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成功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和广西旅游标准化示范县,获批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乘着发展全域旅游的东风,上林县A级景区、乡村旅游(农家乐)数量创新高,成功创建大明山、大龙湖、金莲湖等3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鼓鸣寨、霞客桃源、农耕文化园、云里湖、万古茶园、振林(粤桂)渔耕新韵扶贫庄园、福人湖生态旅游区等7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1家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2家自治区级生态旅游示范区,5家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30家乡村旅游区(农家乐)。全县接待游客数从2015年的303.83万人次,增加至2019年的794.49万人次,是2015年的2.6倍;2019年旅游收入达88.63亿元。

  上林县旅游发展取得的硕果,也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客商信心满满。展望“十四五”,邓超志对大庙江生态旅游景区的发展很有信心,南(宁)柳(州)高速二线修好后,从南宁市区驱车半小时即可感受好山好水好上林,上林生态旅游发展未来可期。

  生态+产业 百姓端上“生态碗”吃上“绿色饭”

  在南宁市竹溪立交桥上,明艳的三角梅花开正旺,彰显着这座城市的生命力。这些美丽绽放的三角梅,均产自上林县巷贤镇光全村邦光庄的多彩三角梅产业基地。

  近日,记者走进多彩三角梅产业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热烈奔放的橙红、柔情似水的柠檬黄、惹人喜爱的粉白……如今,该基地已种植250个品种的三角梅,占全世界三角梅品种的一半以上。因品质优异、价格公道,该基地培育的三角梅在市场上大受欢迎,前来基地收购的花商络绎不绝,当地贫困户也在多彩三角梅产业基地以土地入股和务工的方式实现了脱贫致富。据了解,三角梅种植产业带动光全村、万嘉村、五村、苏仁村、兴塘村等5个村的村级集体经济项目长足发展,直接带动97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每个贫困户月工资可达3000元。2017年,邦光庄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三角梅这朵“富贵花”,是上林县特色产业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十三五”以来,上林县将产业和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发展特色产业,让人民群众享有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其中,上林县在2019年狠抓扶贫产业,建设贫困村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22个,贫困村其他产业项目17个。新增认定致富带头人36人,全县致富带头人累计人数达600人,带动11076户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为村级集体经济带来收入1800多万元。

  多彩三角梅竞相开放,“南宁后花园”一派生机勃勃,一条以三角梅产业为中心,三角梅产业和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特色产业发展道路,让大山里的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

  生态+特色资源优势 乡镇经济驶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2015年,上林县塘红乡1.1万亩桑园产出的上万吨废桑秆,不是被村民丢掉,就是被村民用来当柴火烧掉,桑秆的利用率不及10%。

  2020年,小小的桑秆变废为宝,不仅让当地的食用菌种植业发展成大产业,还驶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望着塘红乡的万亩桑园,广西上林县嘉多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郑赛婴介绍道:“竹荪种植产业最需要的原材料是桑秆。因为桑秆的营养价值比木屑高出20%,让品质优良的竹荪在市场上销量更多、价格更高。”

  曾经,如何最大化发挥产品的经济价值,不仅是塘红乡发展的难题,也是困扰上林县各个乡镇经济发展的“老大难”。

  “我们引进龙头企业,变废为宝发展食用菌种植扶贫车间,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塘红乡党委书记蓝宏辉说。完善桑园农业产业链,成为破解塘红乡经济发展掣肘的关键。塘红乡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谋划“桑—菌棒—种植—养殖业—有机肥料”产业布局:闲置桑秆被再次利用起来,用于种植香菇、竹荪等食用菌,食用菌废脚料做成养殖饲料,废菌棒做成有机饲料,生产加工销售形成了一条有机产业链,实现产业融合发展,最大化发挥桑园的经济价值。

  对于即将到来的“十四五”,蓝宏辉表示,塘红乡将继续抓好特色产业发展,把当地特色资源、生态资源转化为市场、品牌、经济优势,延长产业链条。“未来我们将与中国农垦合作养殖富硒土鸡。鸡粪与粉碎后的废桑秆混合,经过二次发酵后,即可成为市场上适合在阳台种栽花草时施用的有机肥,市场价为800—1400元/吨。”

  在上林县,像塘红乡这样凭借生态优势驶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的例子还有很多。

  “十三五”期间,上林县以建设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点)为切入口,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创建112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园、点)。大力发展高值渔、生态鸡等特色农业,稳步调减低产低效农业。水果、蔬菜、禽类、渔业等保持较快增长,有效弥补了生猪出栏下降、桑园面积减少对农业产值的影响。其中,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创建成效明显,全县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25张。在2019年上林县农林牧渔总产值达41.39亿元,增长7.2%。未来,上林县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走特色发展之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面实施现代特色农业产业“10+3”提升行动。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推进农业订单生产,夯实产粮大县基础,稳定粮油生产,着力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上林县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培育生态旅游优势产业、主导产业;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绿色环境优势和本土特色资源优势,形成一批附加值较高、地方特色鲜明、市场需求大、增长速度快、税收贡献大的生态型产业集群,进一步强化上林经济发展脊梁……回望“十三五”,上林县一套套发展生态建设的“组合拳”悄然改变着老百姓的生活;展望“十四五”,上林县将以更坚定的决心、更强效的举措绘出秀美上林新画卷。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胡光磊 见习记者余秋兰 通讯员任雪花

  本版图片:本报记者叶子榕

编辑:唐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