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西忻城:粤桂协作共建红水河上“丝绸之路”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2020-10-26 18:49:33

  国际在线广西频道消息:金秋十月,广西忻城县红渡镇六纳村69岁的贫困村民蓝利香在蚕房里忙碌着。她之前养几批蚕都没有成功,如今从养蚕示范基地买回来的四龄蚕全部成活了。“这批蚕投入一百多块钱,蚕茧能卖1500块钱。”蓝利香说。

  位于红水河上游的忻城县素有“桑蚕之乡”的美誉,但多年来,传统养殖蚕病多,蚕茧品质差,群众增收难的问题始终影响着桑蚕产业的健康发展。

  为改变人蚕共居的传统种养模式,2019年起,粤桂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单位广东信宜市,保利集团、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共同出资700万元,与广西时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引入河池学院技术团队,探索“两基地一平台”的忻城县桑蚕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  

【B】广西忻城:粤桂协作共建红水河上“丝绸之路”

  上浪基地蚕农排队领票领取四龄蚕 

  经过两年发展,“红渡乡六纳村、古蓬镇上浪村”两个桑蚕产业示范基地与提供技术支撑的“智慧蚕业云平台”已健康运转。上浪基地通过培育高质量四龄蚕,解决了制约蚕农养蚕成败的蚕种问题;六纳基地通过种养分离和桑园商品化等创新理念,解决了合作社养蚕蚕农的利益分配难题;智慧蚕业云平台通过互联网和标准化、流程化技术服务蚕业生产技术“最后一公里”。  

【B】广西忻城:粤桂协作共建红水河上“丝绸之路”

  10月10日,领到四龄蚕的蚕农满载而归 

  基地采用“龙头企业+村民合作社+村党支部+贫困户”的扶贫产业模式。贫困户可以通过出售桑叶、车间务工、合作社分红、饲养优质四龄蚕售茧、政府桑蚕产业补贴等,得到“五金”收益,群众减贫益贫效果明显。龙头企业每年按总投入经费的8%向村委支付租金,大大增强村集体经济的“自我造血”功能。因六纳基地位于美丽蜿蜒的红水河畔,基地每月两到三次用船送蚕给两岸蚕农,当地蚕农称之为红水河上“丝绸之路”。

  信宜忻城两地携手成功引进桑蚕茧丝绸全产业链项目落户忻城。信宜驻忻城粤桂扶贫协作工作组组长陈波介绍说,该项目的引进将打造全国单体最大的茧丝绸产业园区,项目占地1610亩,建成投产后,年耗茧达10万吨,实现年产值超百亿元。可提供15000人直接就业岗位,预计可带动全县15万人以上从业,传统的桑蚕产业在红水河畔再现新生机。( 文/图 张龙健) 

编辑:唐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