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广西频道消息:“期待中国—东盟气象合作论坛能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气象风采,为涉气企业提供更大的贸易和投资合作平台。”近日,中国—东盟气象合作论坛秘书处秘书王霖钰接受采访时说道。
2016年,由中国气象局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承办的第一届中国—东盟气象合作论坛首次纳入中国—东盟博览会(简称东博会)框架,论坛通过了《中国—东盟气象合作南宁倡议》。自此,两年一届的中国—东盟气象合作论坛成为了“一带一路”建设框架下加强气象领域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中国—东盟气象合作论坛举办以来,曾多次面向东盟国家组织培训活动。2018年,在东盟国家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技术示范培训中,来自中国气象局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文莱、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9个东盟国家的26位学员,对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和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的实践应用等方面内容进行了为期10天的学习,促进了气象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气象装备与服务展(中国—东盟气象装备与服务展)是中国—东盟气象合作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6年首届中国—东盟气象合作论坛举办以来,中国气象装备与服务展已成为中国—东盟气象合作的重要平台,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六届中国气象装备与服务展开幕现场 供图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
“每年一届的中国气象装备与服务展,我们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不仅为中国气象装备提供了国际展示平台,提升了中国气象装备的国际正面形象,也让东盟各国看到了中国气象的科技实力。”王霖钰说,“2022年是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局之年和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实施之年,我们期待东博会以多种形式全力助推RCEP建设,也期待中国气象装备与服务展可以与WMO(世界气象组织)合作,推动装备展提档升级为‘RCEP气象装备与服务展’,在中国气象与WMO共同建立面向国际的合作交流平台中发挥好桥梁作用。”(文 林姗婷)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