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    舆情智库
聚焦数字时代网络人文热点 中国-东盟信息港网络人文发展论坛在南宁举行
2018-09-13 19:53:00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唐志强责编:赵滢溪

  国际在线广西频道消息(王功孝):9月13日,中国-东盟信息港网络人文发展论坛在南宁举行。本届论坛以“人文融合创新 引领数字生活”为主题,参会代表共同交流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以来网络人文合作所取得的成果,探讨网络人文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思维。中国和东盟十国政府官员、企业高管、行业专家、媒体记者共250多位嘉宾参加本次论坛。

【唐已审】【原创】聚焦数字时代网络人文热点  中国-东盟信息港网络人文发展论坛在南宁举行

   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范卫平发言 摄影 郑肖君

  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范卫平在致辞时提到,近年来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高度重视网络视听文化与产业发展,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扶持网络视听内容产品创作,规范网络视听传播秩序。明年是“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双方人文交流将迎来更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更广阔的合作空间,为此他提出三点倡议:共同推动网络文化繁荣发展、共同推进网络视听国际治理体系建设、共同开展网络信息科技和产业合作。

    【唐已审】【原创】聚焦数字时代网络人文热点  中国-东盟信息港网络人文发展论坛在南宁举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黄俊华在会上致辞 摄影 郑肖君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黄俊华出席论坛并在欢迎辞中表示,网络人文交流是促进“一带一路”沿线民心相通的桥梁和纽带,中国—东盟国家之间在网络娱乐、网络文化、网络传播、网络教育等重点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本届论坛聚焦中国—东盟网络文化共建共享交流与合作,对网络人文发展的趋势、政策、机制等方面内容进行交流,将借助中国—东盟信息港平台,促进中国—东盟网络文化企业在创意、技术、资本、营销、渠道等方面全方位合作,有力推动中国和东盟国家网络文化市场繁荣发展。

      【唐已审】【原创】聚焦数字时代网络人文热点  中国-东盟信息港网络人文发展论坛在南宁举行

    老挝新闻文化旅游部副部长沙万坎•拉沙曼迪在会上发言 摄影 郑肖君

  老挝新闻文化旅游部副部长沙万坎•拉沙曼迪也介绍了互联网在老挝的发展情况,他认为在这个技术创新发展的时代,通过智能手机不受限制地获取信息的年轻人成为互联网用户的主体。老挝政府认识到互联网是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有力工具,并利用互联网提高了管理和服务部门的工作效果和效率。在接下来的几年,老挝的核心战略目标之一便是通过互联网推广老挝的文化、旅游和加强媒体传播力量。

  本届论坛围绕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网络视听、网络文学等重点领域探讨中国-东盟网络文化交流合作的途径和方法,现场共有15位中外嘉宾发表主题演讲。

  其中,中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主任陈崎嵘谈了如何让中国网络文学自信而从容地走向世界;来自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电台、电视台负责人分别介绍本国网络视听、新媒体、网络文化传播等领域的发展状况;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黄宇畅谈加强网络建设,开创人文交流新空间的话题;爱奇艺高级副总裁耿聃皓与大家探讨网络视频产业发展;中文在线董事长兼总裁童之磊和知名网络作家月关分别就数字传承文明和网络文学与人文的发展创新等议题发表各自观点。他们各自从不同视角、不同领域全方位探讨中国-东盟网络人文交流路径,分析发展趋势,展望合作前景。

  对于如何将网络信息化运用到中国与东盟国家各项合作的具体实践中,论坛嘉宾中国文化人才信息网理事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韦政岳表示:“在中国-东盟创新合作的大背景下,我们将携手国内外人才机构,共同成立‘东盟人才信息采集中心’,以广西为核心,逐步向东盟国家覆盖,建立中国-东盟区域性的人才数据库。”

  据悉,此次中国-东盟信息港网络人文发展论坛的举办,为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人文交流开拓了新空间。未来,广西将抓住数字经济浪潮的良机,以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政府管理、社会治理、民生服务、开放合作深度融合,努力打造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数字新高地、数字丝路的重要门户,以“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理念共同开创中国与东盟各国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届论坛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单位承办,是近年来广西在网络人文领域举办的首个高端论坛,对促进数字广西建设,推进网络强区、文化强区进程,提升中国—东盟网络文化交流合作水平具有重大和积极的意义。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