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粥站接待了一群“城市美容师”。
南国早报记者 巫碧燕 实习生 杨敏婷 文/图
每天清晨5时,南宁的天空还未露出第一缕晨曦,安吉大道安吉水街美食城的爱心粥站就已经运转起来了。这里一会儿迎来一拨城市建设者,一会儿送走一群城市美容师……老板说,今年我们国家遭遇了疫情,大家都不容易,她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点事。
8月25日上午6时,南国早报记者来到安吉水街美食城,在一个沿街档口看到了“爱心粥站”:10种小菜一字排开,白粥装在铮亮崭新的保温桶里,碗碟装在透明的收纳盒中,盛了粥顺手就可以拿到。记者尝了一碗,温度刚好。
老板娘戴着口罩,笑眼弯弯,对记者关于其“粥道”的“请教”,她十分乐意分享,但却不愿说出姓名。见她扎着一条利落的辫子,大家都叫她“辫子姑娘”。
辫子姑娘说:“爱心粥站是全家人的心意。我们一家人从农村来,看到今年遭遇疫情,大家都不容易,看到别人有爱心糖水,我们便做爱心粥站,煮粥的大米,也都是自家种的。妹妹在安吉美食城上夜班,她上班煮一锅,凌晨3点下班煮一锅,顺便把小菜备好。每天清晨5点,我的米粉档口开张,那时的粥温温的,就刚好摆在档口。隔壁工地的工人一般是第一批来的。”
当天上午6时50分,一位戴眼镜、背着斜挎包的先生来到粥站,很自然地盛了一碗粥慢慢喝。“我从广东来,有时候吃不下米粉,听说这里有爱心白粥,就来了。我去过南宁的青秀山,我看到汽车给行人让道,年轻人给老人让座……我蛮钟意,想在南宁找铺面开中药馆。”
没过多久,环卫工人卢阿姨走进档口的后厨,把手洗干净后盛了一碗粥坐下来喝。“之前,我们这些环卫工人都不好意思,但老板很热情。我们有时开工前来吃,有时候做工口渴了也过来喝,又可以解渴,又可以填肚子。老板真的很有爱心!”卢阿姨忍不住夸赞。
“下午还是老样子,备一锅。”辫子姑娘的家人周先生与卢阿姨闲聊。
“好!”
原来,米粉档口下午两三点就关门了,但他们还会再煮一锅放在档口,供有需要的人享用,客人甚至可以连粥带菜都打包带走。
有人喝完粥,执意要付钱:“都是做生意的,你献爱心我也献爱心咧。”辫子姑娘连连摆手:“不用不用,不就是多洗几个碗,不图什么,能帮就帮。”
据了解,这个爱心粥站面向市民提供免费白粥一个多月了,已经成为南宁街头的一道“美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