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春村大力发展种桑养蚕等特色产业,为村民开拓了增收致富渠道。图为蓝香采摘大叶桑。 记者 云亦云摄
“里巷缲车日日忙,今年又喜熟蚕桑。公家无欠私家乐,细葛含风翦更长。”南宋诗人舒邦佐这一首描绘桑蚕业的名篇,如今成为上林县塘红乡古春村发展种桑养蚕特色产业的生动写照。7月4日,记者一行来到古春村,村党支部书记樊保坚介绍:“我们这里的桑蚕产业,遍及40%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目前以家庭为单位,各家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种养规模,建设消毒养蚕室,相关技术人员上门指导。”
地处大石山区的古春村,有着“开门见山”的山居美景,但因人口少,水、土地资源匮乏,农作物产量不高等原因,曾是深度贫困村。由于人均耕地面积少、经济来源少,村里许多青壮年外出务工。
近年来,在南宁市、上林县等各级政府的指导下,在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南宁市农业农村局等后盾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全村齐心协力脱贫攻坚,2019年实现脱贫32户119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27%;145名适龄儿童无一人辍学,“十一有一低于”指标高质量达标,成功摘掉了深度贫困村的帽子。
上林县派驻塘红乡古春村的扶贫专干黄立温,身残志坚,主动申请到扶贫一线,开展工作时既认真严谨又耐心细致,是村民种桑养蚕的“贴心顾问”。从驻村至今,他不仅为村民传授技术、解决难题,还不时为村民做思想工作,宣传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激发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与勇气。他为古春村争取到上林县知识产权局扶持的“强桑一号”大叶桑示范种植项目,让村里的贫困户免费领种;为了实现全村通屯道路全部硬化,他四处奔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为解决部分庄屯用水难问题,他争取到4项人饮工程……脱贫户蓝香感慨地说:“黄立温和其他村干部处处为我们着想,几年来帮我们解决了村里几十年的老问题,在外务工的村民也深受感动,一个个回来找黄立温出主意,说要在村里创业。”
在桑田里采摘大叶桑的蓝香,眼疾手快,几分钟就把大叶桑装满一箩筐。黄立温在旁解释:“蚕苗吐丝前对桑叶的需求量特别大,采摘桑叶必须要快,决不能出现桑叶供应不上的情况。采桑越快,养蚕越多,收入也就越高。”
回到自家的消毒养蚕室,蓝香面对蚕宝宝动作又变得轻柔起来。蓝香家一楼室内养有1万多只蚕,正结茧上蔟,预计收获的蚕茧可赚2000多元。二楼的消毒养蚕室还养有1万多只蚕苗。蓝香每月可售出3批蚕茧,每批近3万只蚕苗,这样的成绩在全村名列前茅。为扩大种桑养蚕规模,蓝香还在自家原有的6亩桑田基础上租种了10多亩桑田,“我的蚕宝宝胃口好,不多种些大叶桑都不够它们吃的。”
据介绍,古春村现有桑田(园)约500亩,还积极发展全生态养牛、羊、鸡、猪、鱼等特色养殖业,拓宽增收渠道。樊保坚透露,通过党建引领,资金投入,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三年三级跳,从2017年的零收入,到2018年的8万元,再2019年实现新突破——11万元,村级集体经济良性稳步发展。预计2020年古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万元以上。该村还通过土地流转、技术培训、模范带头,带动村民增产增收,为今后的稳定发展、持续增收提供了产业基础条件。(南宁日报记者 云亦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