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仫佬女儿卖“菜”记

新华网2020-07-17 11:17:55

  20多年前,在桂北小县城里卖菜的仫佬族姑娘罗翠美怀着梦想,跳出大山去浙江打工,那时候她完全没有想到,自己再回到山里来,做的事情竟然还是卖菜。

  不同的是,当年一根扁担两个筐,一个人挑着菜在集市上大声叫卖;如今,罗翠美是广西中欧鲜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通过她的电商平台,家乡原生态农产品源源不断销往各地。

  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人们都说,这位“80后”仫佬族妹子做了一件大事情。在大多数村民对于电商这一新生事物很少尝试的时候,罗翠美马不停蹄地穿梭于各村屯,在贫困村屯建立起71个电商服务站,向村民传授“互联网”“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知识,把电商带到田间地头。不到4年时间,公司旗下的“仫佬侬”电商产业园总销售额超1亿元,带动了2万多贫困人口增收。

  在仫佬族语言中,“侬”是“女儿”的意思,“仫佬侬”就是“仫佬族的女儿”。罗翠美倾心打造的“仫佬侬”农特产品品牌名声越来越响亮,产品销路也越来越好。她内心最大梦想,是让仫佬山乡“土货”走出中国,销往全世界。她为此一直在不懈努力着。

仫佬女儿卖“菜”记

  ▲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一处猕猴桃种植基地,罗翠美(左)与工人察看猕猴桃长势(5月8日摄)。照片均为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曹祎铭摄

  卖菜妹子怀揣300元跳出大山“寻梦”

  她下决心自己创业,从温州、义乌等地批发服装、袜子等,在杭州租下门面销售。“每天起早贪黑,一天只睡几个小时”

  初见罗翠美,中等身高、留着短发,说话语速快、条理清晰,浑身散发着自信和干练,又透出女性的细腻。那一天,她正在电商扶贫产业园展示厅内策划“直播带货”活动,对每个细节认真谋划,反复琢磨。

  罗翠美1980年出生于罗城县东门镇章罗村大罗屯。罗城县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28%,如今还是广西尚未摘帽的8个深度贫困县之一。1993年,罗翠美的母亲突然病倒,刚上初中的小姑娘就利用假期学着卖菜补贴家用。因为家境贫寒,罗翠美高中尚未毕业就辍学,靠着卖菜挑起生活的重担。

  “每天凌晨四五点起床,天刚蒙蒙亮,就挑菜到集市上去,有时在菜市场守一整天,菜也卖不完。”回忆过去,罗翠美感慨万千。

  也许是因为这个仫佬族妹子看上去年幼,长得黑瘦,惹来许多人同情,加上价格也卖得相对低,慢慢地,罗翠美总是很快能卖完。但是,凭着她瘦小的身子骨,又能挑得动多少菜呢?每天的收入非常有限。

  挑着箩筐往回走,经过县城里的饭店和酒楼,她灵机一动,这些地方每天都要用新鲜蔬菜,需求量应该比较大,如果能给他们供货,哪怕卖得更便宜一些,薄利多销,也比蹲守在菜市场强多了。

  “我一家一家饭店酒楼跑,说服他们买我的菜,价格也开得很低,只要有赚的就行。看到我年幼,又有一股子拼劲,他们渐渐都接受了,后来县城里稍大的酒楼都买我的菜,有的还是主动找我的。”罗翠美说,两三个月时间就挣了8000多元,这对当时的她是一个天文数字,“差不多可以建起一间房子。”

  虽然生意越做越顺畅,但罗翠美突然打住了。那时,这个青春韶华的仫佬族妹子正是有梦想的年龄。一天凌晨出门卖菜,看着四周莽莽苍苍的群山,她的心不平静了。当时村里已经有不少年轻人外出务工,逢年过节回乡,带来了山外五彩缤纷的信息。她想,世界那么大,难道自己这辈子就一直在大山里卖菜吗?

  罗翠美想跳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2001年,她下定决心,说服家人,把几年赚得的钱都留给父母,怀里揣着300元钱,只身一人坐上了东行的列车,在硬座车厢里经过几十个小时的颠簸,到达浙江。

  那一段时间,罗翠美尝到了外出务工的艰辛,她先后在五金厂、电子厂打工,几经辗转来到慈溪一家服装厂。彼时,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开始加速,罗翠美回忆说,“那真是个遍地机遇的年代。我打工的地方其实是小作坊,年初时老板还为生存犯愁,年底就开回了一辆几十万元的奥迪车。”

  靠着勤奋,罗翠美的收入比一起打工的工友都高,很快就立住脚,渐渐有了一些积蓄。这时候,她又开始“不安分”起来,当时浙江的服装生意机会多,别人可以做,我为什么就不能做呢?难道自己比别人笨吗?她下决心自己创业,从温州、义乌等地批发服装、袜子等,在杭州租下门面销售。“每天起早贪黑,一天只睡几个小时。”罗翠美说,自己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吃苦。

  罗翠美的服装生意做得很成功,第一年就赚了数十万元,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仫佬女儿卖“菜”记

  ▲罗翠美(右)与工作人员通过手机直播平台推销五彩糯米饭(5月8日摄)。  

  为了亲情,打工女回乡重操旧业

  家乡到处是云雾缭绕的青山绿水,生态环境非常好,种出来的菜绿色有机,没有污染,这么好的农产品咋就卖不出好价钱呢

  罗翠美坦言,她并没有想到会那么快就回到罗城,回来的时候也不曾意识到,自己做的事情竟然关联到家乡那么多的贫困村民。但是,一步步走过来,自己的小业与国家脱贫攻坚的大局扣在一起,而且能做一些贡献,她感到非常高兴,内心也产生了一种责任感。

  罗翠美回来,其实是因为亲情。正当自己生意做得顺风顺水的时候,父亲身患癌症的消息传来,让她彻夜难眠。“一个人在外打拼虽然很有成就感,但是忽略了父母和亲人,内心万分自责。陪伴家人的时间太少了。”罗翠美决意回家,她要陪父亲走完最后一程,也要陪着母亲过完余生。

  回到罗城后,罗翠美一边陪伴家人,一边陆续打理起新的生意,与人合伙开服装店、咖啡厅、酒店、超市,很多行业都尝试过,凭着自己在外学到的经验,以及独到的眼光,做得都比较顺利,曾经不起眼的仫佬族妹子,很快就成为县城的能人和“名人”。

  这时候,她注意到曾经的老本行。和当年一样,乡下人挑着蔬菜、凉薯和刚上市的玉米等,蹲在菜场里叫卖,有时候半天也卖不出多少,挣得的钱非常有限。这让她想起了自己的过去。家乡到处是云雾缭绕的青山绿水,生态环境非常好,种出来的菜绿色有机,没有污染,这么好的农产品咋就卖不出好价钱呢?“他们种菜很辛苦,可卖不了几个钱。”罗翠美说。

  当时,罗翠美与人合作开起了县城里最大的一家超市。她的脑子里冒出一个想法:在超市开辟生鲜区卖蔬菜,既方便市民,又为菜农拓宽产品销路。但是,超市合伙人有不同意见,认为卖菜挣不了几个钱,反倒影响超市的环境,几经商量也达不成一致。

  “理念不同,我宁愿自己干。”尽管超市从策划到开业,罗翠美付出了大量心血,但她还是选择退出,另起炉灶,决意要做农产品销售。罗翠美的眼光得到印证,如今,她的超市里摆放的各种农产品、生鲜销量一天比一天好,质量有保障、价格也不高,赢得了市民和乡亲们的信赖。

  罗翠美从此重操旧业,开始卖菜。

  但是,县城里的超市销售生鲜蔬菜,数量毕竟有限。罗翠美知道山区农业大有可为,如何发挥生态优势,让家乡的特色优质农产品打开更大的市场呢?她也没想透,觉得苦恼,有时连觉也睡不着。罗城地处桂北山区,十分偏远,要找到一条符合实际且前景广阔的路子,并不简单。

  罗翠美想到了去浙江看看。到了杭州,她发现10多年前一起打拼的朋友大多离开了服装行业,有的也开始卖菜。仔细一问,他们不是在菜市场卖菜,而是每天将肉类、果蔬送到小区里各家各户。杭州不少社区居民都在互联网上买菜,买回的东西扫二维码就能溯源,知道这些鸡肉鱼蛋产自何方,原生态的农产品尤其受欢迎。

  而那时,罗城县最大的超市连微信支付都没有。现实的差距让罗翠美大吃一惊,同时也恍然大悟,仫佬山乡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最大的限制是市场和信息技术,如何帮助乡亲们克服交通不便、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制约?她萌发了经营电商的念头。

  回到罗城,罗翠美立即开始筹办电子商务公司。她说,互联网时代,市场不再主导在一家店或一个人手中。受杭州生鲜农产品“互联网+”模式的启发,她下决心当一个“农民创客”。2016年9月,罗翠美创办的广西中欧鲜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然而,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由于缺乏经验,公司成立半年没有销量,第一笔订单还是朋友瞒着她下的。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她再次将眼光投向山外,四处拜师学艺,到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参加培训,到阿里巴巴、京东等知名企业参观学习,并及时调整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做本土电商平台,打造“仫佬侬”民族特色品牌。

  2017年春节前夕,罗翠美到深圳市福田区参加培训。许多公司白领和单位员工很喜欢大山深处的“土货”,罗翠美趁机宣传推介,从田间到餐桌只需点击下单,原生态农产品一两天就可到货。深圳一家大企业与她签下1000万元的订单。罗翠美还与对口帮扶罗城的国家林草局开展订单消费扶贫合作,为贫困群众的产品拓展销路。

  从那以后,罗翠美卖菜的旧业开始做大、做强。

仫佬女儿卖“菜”记

  ▲罗翠美(右)与工作人员一起将新产品摆放在货架上展示(5月7日摄)。  

  卖菜新思路:市场需要什么农民就种什么

  上百种特色农副产品插上电商“翅膀”,跨越千山万水,源源不断销往各地

  罗翠美曾发过一条微信朋友圈:“人生三大幸福:砍柴,种地,卖土货。”一天订购原生态农产品的订单几百单,幸福的“烦恼”也来了:一些货供不应求,找上门来的订单不敢接。为此,她开始探索实施“基地+电商”模式,与农户抱团精耕细作、高标准种田,保证货源稳定、优质。

  第一块试验田在县城附近的天河镇维新村。这是县城周边的一块有机田地。村子里男人们大多外出打工,留守妇女和老人们正愁着不知在地里种啥才合适。经过分析研究,罗翠美计划与农户合作种原生态的荷兰豆。她来到村里,找来10多户农户,兴冲冲地号召大家种荷兰豆,并承诺将按市场价收购。话刚说完,村民们就散了,没人相信她。

  大家议论说,以前有老板来种板蓝根,50元一斤卖种子给我们,到了收购季节就跑了、不见人影了。吃过亏的庄稼人心有余悸。

  “我是罗城本地人,能跑到哪里去?”罗翠美哭笑不得,但坚持不懈做群众思想工作。

  一个多月里,她反复往维新村跑,到田里帮村民摘果、除草,一边干活一边唠家常,不仅免费供应种子、给予技术指导还保价回收,村民只需提供土地和人工。

  终于,大家被她感动,100多户农户种上了200多亩荷兰豆。公司指导村民们按照绿色有机食品的方法种植和管理,收获的荷兰豆在互联网上非常抢手,各地订单电话响个不停。参与的村民尝到甜头,人均增收5000多元,周边村民不断加入原生态种植。

  年近50岁的村民李振琼说:“种法跟过去完全不一样,不用农药化肥,还要勤除草,这个女老板把种的过程拍下视频。收获季节,女老板按时来收购,5块多钱一斤,可把大家高兴坏了。”村民们说,以前种菜,无论酷暑还是寒冬,都得挑着箩筐、推着三轮车到市场上去卖,一年四季闲不下来,现在按要求种菜,成熟了有人来田间地头收,自己只管数钱,多省事。

  成功的探索让罗翠美信心倍增,决定打造“原产地订单农业模式”:以前是农民种什么,电商卖什么;现在是市场需要什么,农民再种什么。中欧鲜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互联网线上、线下同时接受全国各地订单,根据订单协调农民规范化种植,统一种苗、统一收购。

  “必须确保的是,合作的农户种地不能喷洒农药、不可随意施肥,必须在专家指导下开展生产,规模大的合作点用摄像头监控,建立起可溯源体系。”罗翠美说,客户扫描农产品的二维码,立刻能显示出来源地和生产过程视频。这些新举措逐步推开,让罗翠美的电商公司在多个农产品交易网站上受到热捧。

  根据村民对电商普遍陌生的实际,罗翠美带着公司员工深入各村屯建立电商服务站,向村民传授“互联网+”的相关知识。

  在此基础上,公司建立起100多个生态科技扶贫创业孵化示范基地,邀请掌握传统技艺的“老农人”发展种养业,派出农业专家开展技术培训,建立农产品溯源系统。利用现代物联网技术,消费者可直观看到田间地头的生产情况。公司还通过订单方式,与农户合作养殖乌鸡20多万羽、清水鸭10多万只,种植富硒大米1万亩以上。上百种特色农副产品插上电商“翅膀”,跨越千山万水,源源不断销往各地。

  越来越多的农户愿意和罗翠美合作。记者和罗翠美一起走在多个贫困山村的小路上,许多农户都认识她,冲着她微笑着点头致意。

  东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吴爱琼家5亩地分散在不同的山坳,罗翠美来她家里、田里多次做工作,吴爱琼一股脑儿把土地全部流转给公司了。吴爱琼说:“村民们都说妹子眼光好,把地租给她,我到基地管护果树,月收入2000多元。现在我家已顺利脱贫了。”

  东门镇榕木村村委会主任潘旺华说,寨洲屯1000亩土地中大部分都租给中欧鲜农公司发展猕猴桃、百香果等产业,村民每亩可获得400元到600元不等的土地租金收入,还可到果园务工。

  融入脱贫攻坚大局,罗翠美用她的梦想之灯照亮了许多贫困群众,中欧鲜农公司在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同时,自身也逐步做大做强,成为远近闻名的品牌电商企业。

  “卖菜人”的电商“新版图”

  “‘新农人’就是农村的未来,他们参与到这场‘互联网+农业’的革新中来,是山区农业的希望”

  “当时我挑着箩筐卖菜,条件远不如你们,现在有了电商,只要种出绿色有机的菜来,就不愁卖不出去,脱贫就可以实现……”近日,在中欧鲜农公司组织的“乡村振兴·巾帼电商”培训班上,罗翠美为50多名易地扶贫搬迁贫困妇女上了一堂电商创业课。

  在罗翠美带领下,中欧鲜农公司与政府部门合作,为贫困户提供脱贫技能培训,目前已培训致富带头人500多名、创业创新科技人才1万多名。“我希望通过分享自己的创业故事,激发孵化出更多‘农村创客’,参与到‘互联网+农业’的事业中。”罗翠美说。

  罗翠美不仅在田间地头开设讲堂,还登上了大专院校的“大雅之堂”,授课行程越来越多。近年来,她多次受邀到国家林草局管理干部学院原山分院、广西大学商学院等院校授课,还在全自治区扶贫干部培训班上讲授电商扶贫经验。她一边娴熟地操作幻灯片,一边自信地在讲台上讲述,语言生动、鲜活,内容具体实用,带着泥土气息,她的课总是很受欢迎。

  如今在大学等讲台上侃侃而谈的罗翠美,自己并没有上过大学,这是她最大的遗憾。但是,她善于学习,利用各种机会不断“充电”,锤炼自己的眼光,为自己的思想不断注入新能量。

  “‘新农人’就是农村的未来,他们参与到这场‘互联网+农业’的革新中来,是山区农业的希望。”罗翠美说。

  罗城偏远贫困,深圳市对口帮扶罗城所属的河池市,一些企业在当地政府引导下,来到罗城商讨帮扶项目,对“仫佬侬”原生态农产品赞不绝口。几家深圳企业与罗翠美签订500万元的“食堂订单”。

  罗翠美说,罗城县几乎所有村都与她有合作,有的农户在深山里觅得野生木耳、香菇等山货,都联系罗翠美的电商公司销售。上万名群众参与到订单农业项目中来,在农业专家指导下,标准化种养香菇、木耳、水稻和乌鸡等。

  为让仫佬山乡农产品更好地与市场对接,罗翠美建起“仫佬侬”电商产业园,第一期3000平方米的园区已经投入运营,全国各地上千家电商及相关企业与其合作,招募1000多个电商分销商分布在各地。

  罗翠美喜欢往田间地头跑,侍弄庄稼、果树都是好“把式”。正午的太阳火辣辣,公司产业扶贫基地里红心猕猴桃挂满了枝头,几位村民正忙着剪枝、除草、培土。罗翠美一边向管理员部署生产,一边加入劳动的行列。刚从基地回来,她又到加工车间,工人们正在给薏仁米打包,她马上动起手来一起干活。

  疫情之下,中欧鲜农启动“好邻居”配送服务,为“宅”在家里的群众配送物资,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她看准电商直播带货巨大潜力,将几名仫佬族姑娘打造成为“中欧主播”,她自己也经常上“抖音”和“快手”直播。

  一直闲不下来的罗翠美谋划着“新蓝图”:紧跟“互联网+电商”发展潮流,紧紧盯住市场和土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打通农产品进城“最后一公里”,带动更多群众搭上“数字快车”。她盼着电商产业园能培育孵化出更多“农民创客”,通过电子商务相互合作,共同将仫佬山乡农产品卖往全世界。

  罗翠美“卖菜”的电商“新版图”,是全世界。(记者 王念 何伟 黄浩铭)

阅读
 
编辑:刘洋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