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塘村的茶山一角 摄影 骆秋妤
国际在线广西频道消息(骆秋妤):“学会炒茶后,我的茶叶最高卖过每斤1500元。收入可以说是实现了翻倍再翻倍。”6月11日,玉林市兴业县山心镇蓬塘村的贫困户张秀必边炒茶边介绍茶叶带她致富的故事。
因病致贫的张秀必,通过卖手工茶,2017年实现了脱贫。2019年,有了余钱的她给房子的里里外外都进行了装修。“如果没有党的政策,没有‘第一书记’和帮扶人,我们的生活过得没有这么好。”张秀必说。
蓬塘村驻村“第一书记”郭瑞表示,2015年他在蓬塘村进村入户时发现,蓬塘村的茶叶非常充裕,茶树遍布村里的各个土坡,但村民只卖茶青,市场价格一直没能超过1元1斤。而市场上经过翻炒、烘焙、包装的茶叶,至少100元1斤。增值的秘密,在于多了加工环节。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村民进行茶叶加工的方法,不仅能盘活产业,还能带动就业。2016年至今,蓬塘村在村里共开展了茶艺培训班9期,每期学员约50人,为村民带去真技术,不断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
近年来,以张秀必为代表的贫困户,纷纷通过发展茶产业走上了脱贫致富路。“我们村的茶都是祖辈留下来的,以前卖茶青,不赚钱,茶山都丢荒,现在不一样了,大家都把茶山打理得井井有条。”张秀必说。
生锅杀青、揉条、回锅,炒一锅茶大概需要花费1个小时。但光有产业、会加工,还不行,还得会卖。
2017年,郭瑞联系兴业县淘农村网络销售平台,邀请专业人员进村,为村民进行了一场电商知识培训,教村民们灵活运用网络平台,通过平台获取最新的市场信息,利用电商平台以及微信等社交平台,拓宽销售渠道。
蓬塘村在村委办公楼里还设立了专门为村民销售茶叶的电商服务点,到2019年,蓬塘村平均每户茶叶收入达5000元,以村民杨青梅、林海燕、刘振连等为代表的致富带头人收入达10万元以上。
据悉,兴业县共种植茶叶2.5万亩,主要分布在该县的山心、城隍、高峰、蒲塘等镇,共发展有茶叶加工企业12家,创建有山心毛尖、葵峰绿茶、富硒茶、山心红茶、蓬塘白茶等优势特色品牌。郭瑞表示,蓬塘村的茶产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教会村民们炒茶后,下一步他将带领村民学习泡茶、品茶、体验茶文化,让农民知晓更多的茶叶增值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