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桂环城水系。 唐艳兰/摄
桂林融创万达文化旅游城酒店群鸟瞰效果图。该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60亿元,包含大型室外主题乐园、文化旅游小镇等多项复合功能业态,是目前广西最大的文化旅游城项目。
环广西公路自行车赛桂林城市赛段精彩纷呈。图为选手们向终点发起冲刺。何平江/摄
打造提升一批文化名镇、旅游小镇、产业强镇,精心培育的8条生态休闲旅游精品线路,联动县域、乡镇、街区、村屯,桂林构筑了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大圩古镇休闲旅游令游客流连忘返。 唐 侃/摄
图为《破阵曲》在京演出现场。近年来,桂林相继打造了《破阵曲》《桂林有戏》等一系列文艺精品,桂林的戏剧文化、山水文化、抗战文化成为桂林文化输出重要的城市名片。唐 侃/摄
这几年大刀阔斧实施的漓江保护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漓江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提升,让漓江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图为漓江美景。 唐艳兰/摄
桂林得天独厚的景色,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而“一键游桂林”让更多游客可以更方便快捷地游览桂林。 游拥军/摄
桂林是国际旅游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山水名城,文化、旅游、生态融合发展既是大趋势,也是桂林的大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的发展,作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大决策。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作出系列安排部署,明确桂林旅游在全区旅游发展的龙头地位。从2013年开始,桂林以落实《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为统领,坚持“一本蓝图绘到底”,按照“加快建设新城、疏解提升老城,产业融合发展、城乡协调推进,生态文化相融、富裕和谐桂林”的总要求,一体谋划、联动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和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以文促旅、以旅兴文,文旅联动、融合提升,走出了一条彰显桂林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子,成为广西文旅融合发展的排头兵。
根据预测,2019年桂林市接待游客超1.3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消费1700亿元以上。国际旅游胜地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大部分已提前完成,2020年可如期建成国际旅游胜地。
1 突出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 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
桂林始终坚持大旅游、大文化、大融合思路,立足城市特色、人文资源、产业基础,努力把特色做优、品牌做响、环境做美,文旅融合水平迈上新台阶。始终坚持以文化为魂,把文化根植于新区建设、老城疏解提升全过程,“两江四湖”二期工程建成通航,新区环城水系旅游航线开通运营,打造了“山、水、城、文”和谐共生新模式。重建逍遥楼,建成正阳东西巷、王城历史文化休闲旅游街区、“一院两馆”等一批文旅融合标志性项目,文化休闲品位之都展现独特魅力。全力构筑内外畅通、快速便捷的文旅融合大通道,两江国际机场T2航站楼建成启用,高铁里程居全区之首,桂阳文旅大道建成使用,“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基本实现,一大批高品质旅游公路、休闲绿道建成使用,文旅融合支撑能力大幅提升。
2 突出机制创新和项目带动 创造文旅融合发展新经验
桂林始终坚持市场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强化规划引领、项目带动、资源整合、政策扶持,推动生态旅游牵手、文化旅游融合,打造了文旅融合新平台。
坚持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筹各方利益,持续推进漓江全流域保护、全覆盖整治,以漓江为主轴的生态岸线、景观沿线品质全面提升,“桂林山水甲天下”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引进实施融创万达文化旅游城、宋城演艺、地中海俱乐部、益田西街等一大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引领产业走向的高端文旅融合项目,投资规模之大、重大项目之多前所未有,推动了文旅融合品质显著提升。坚持旅游智能化发展,致力于数字桂林、智慧旅游建设,在全区率先推出“一部手机游桂林”,让中外游客享受到更加智能、精准、放心的服务。坚持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建立了旅游用地基准地价体系,破解了旅游发展用地难题,被誉为“桂林模式”,在全国率先推动“厕所革命”、率先开展导游自由执业试点、率先成立旅游市场监管专职机构,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文旅融合发展不断迸发新活力。
3 突出全域旅游和惠民富民 形成文旅融合发展新典范
桂林始终坚持全域统筹、旅游惠民,把桂林作为大公园大景区精心打造,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产品、旅游业态、旅游管理提档升级,大桂林“城乡一体、生态美丽、文化繁荣、富裕和谐”大家园展现独特魅力。坚持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为引领,以持续实施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为抓手,打造提升一批文化名镇、旅游小镇、产业强镇,扎实推进一批田园综合体建设,精心培育大桂林8条生态休闲旅游精品线路,“桂林休闲农业四季游”入选全国十大精品线路,阳朔等7个县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联动县域、乡镇、街区、村屯,构筑了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遇龙河成为广西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过半县域成为国家、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乡村旅游持续火爆,探索形成了特色村寨旅游扶贫、龙头企业带动发展扶贫、村寨旅游联盟开发等“桂林模式”,桂林与爱彼迎合作的龙胜金江村旅游扶贫试点项目,成为全国旅游扶贫的成功案例。旅游扶贫辐射带动60多个贫困村脱贫摘帽,6000多户2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成为旅游脱贫、助力乡村振兴的典范。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展会在桂林举办,连续成功举办环广西世巡赛(桂林段)、桂林马拉松、资源漂流世界杯、阳朔国际山地越野赛等一系列重大赛事,开发了滑翔、探险、露营、攀岩等一批户外运动产品,“体育+旅游”硕果累累,桂林旅游国际化、品牌化、智能化、标准化日益凸显。
4 突出文化挖掘和质量提升 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品牌
桂林始终坚持文旅相生共兴、融合交汇,努力推动文化旅游由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始终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持“寻找文化的力量,挖掘文化的价值”,大力实施“文化+”“旅游+”,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旅融合新产品新业态新品牌竞相涌现,高铁游、自驾游、体验游、骑行慢游等旅游新方式精彩纷呈,乡村旅游、民宿旅游、健康旅游等旅游新业态快速发展,文化演艺、休闲度假、医养康养等旅游新产品蓬勃发展,建设了三千漓、桃花湾等一批休闲旅游度假区,推出了桂林千古情、桂林有戏等一批演艺项目,打造了益田西街、崇华中医街等一批特色街区,会仙湿地度假小镇等一批投资100亿元以上的健康旅游项目落地实施,打响了“漓水青山,养生桂林”城市品牌,为桂林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启动城市文化标识建设,历史文化遗存被一一拾起,打造了逍遥楼、东西巷等一批历史文化新地标,建成了甑皮岩、飞虎队等一批遗址公园;大圩、兴坪等一大批古镇古村、文化旅游小镇成为文旅融合新亮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焕发出新魅力。坚持红绿结合,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利用取得里程碑式进展,建成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馆),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设施列入国家长征文化公园,纳入全国“重走长征路”精品线路,开馆2个多月来,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红色文化旅游成为新热点。
5 突出环境优化和管理升级 推出文旅融合发展新成果
桂林始终坚持胜地建设从环境入手,持续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大力整治城乡市容环境、交通秩序、环境卫生,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努力建设“山水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美丽家园。持续推进漓江网箱养鱼、畜禽养殖场、住家船、洲岛鱼餐馆的全面整治,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近100%,入选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实施漓江岸线、码头整治,完成30年来首次游船全面提档改造,构建了以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筹各方利益为主要内容的保护与修复机制,打造了以漓江桂林到阳朔段为中心的高品质生态旅游圈,漓江水质长年优于Ⅲ类。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71.58%,宜居桂林、生态桂林、桂林有礼、桂林有戏成为城市新名片,“一城文化满城绿”的桂林风韵全面彰显。(李 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