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石头埠分站获好评(邹鹏程/摄)
距离广西北海市区50多公里的铁山港码头,有一群穿梭于码头之间,守望着每一艘出入境船舶的人。冯昌福作为北海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石头埠分站站长,是这群人的领头雁。
石头埠分站始建于1995年,地处北海铁山港这片改革前沿阵地。由于分站人员少,即使采取轮休制,民警们每周也不能回上一趟家,而来往一趟市区需要至少三个小时的车程。身为边防卫士,石头埠分站的民警们用过硬的业务素质、一流的服务水平谱写了服务铁山港改革开放新篇章。
这天,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石头埠分站大楼的平静,喘着大气的代理公司工作人员敲开了值班室的门:“站长,菲律宾籍凯伦号船长给我来电,他们的一名船员在操作吊机时左脚被机械划伤,急需医治,请求帮助。”
值班的冯昌福得知情况后,决定为受伤船员开通绿色通道。他指挥检查员迅速做好准备,随后一把抓起桌旁的办公包,迅速登上执勤汽车,赶往铁山港码头。车上,冯昌福电话联系了市内医院,将伤者的情况作了详细的叙述,让医院到码头做好接应准备。
冯昌福登上船舶轮查验证件(范良健/摄)
凯伦号一放下梯子,冯昌福立即组织民警快速登上船舶找到船长和伤员,人证对照、录入系统、签发临时入境许可,所有操作几乎在瞬间完成。大家合力把伤者转移到车上,火速送往医院治疗。
时间,对于每个受伤的人来说极其宝贵,“绿色通道”尤如“生命通道”。冯昌福在执勤中为急难船员开启的绿色通道,受到船员的一致好评。
“站长你好,我公司代理的巴拿马籍大豆翡翠星轮预约办理入境手续,预计将于凌晨2时左右靠在铁山港2号泊位,计划卸大豆7万吨,上一港新加坡,船员20名,全部菲律宾籍。”凌晨0时20分,冯昌福接到代理公司的电话。随后,冯昌福起身到洗手间洗了把脸,立即通知执勤人员做好执勤准备。
领取执勤装备、召开上勤会、登车出发……一切都那么整齐有序。码头上的海风呼啸着刮过,警服在风中猎猎作响,民警们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深夜出勤了。等待船舶靠岸的时间是漫长的,而民警们依旧像铁山港守护者一般屹立在码头上,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冯昌福带队上门办理证件(范良健/摄)
一直以来,冯昌福带领石头埠分站坚持“7×24小时”工作日制度,实行全天候通关服务,对节假日及工作日八小时以外时段的船舶检查及证件手续办理工作实行“预约服务”。他要求分站民警严格落实该项制度,保证船舶随到随检,证件手续随到随办,实现船舶到港即可作业、作业完即可离港的目标。这一制度大大缩短了船舶的滞港时间,节省了成本,为口岸企业开展业务营造了良好的服务环境。
冯昌福带领民警进行业务学习(邹鹏程/摄)
“现在我们开始讨论,请大家踊跃发言……”每周,冯昌福都会定时组织召开业务研讨会,这也是民警探讨业务的好时机。碰到比较专业的问题或者拿不准的问题,大家就记录下来,然后再查资料,逐项解决。
“工作上的事,大家不要怕问,多问几个人不是一件丢脸的事。”冯昌福说。有问题就问,能者为师。如今,民警已经习惯了在相互讨论中提高业务水平。
冯昌福带队走访涉港单位(邹鹏程/摄)
为了了解群众的需要,冯昌福经常组织民警到相关企业走访、发放调查问卷,及时掌握服务对象所需所求,然后归类汇总,制定服务措施。一名常年在海上漂泊的中国船员曾这样说:“海上生活充满危机,但在铁山港码头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朱晓玲、李家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