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8月20日,全区共为27.3万名学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贷款金额17.53亿元
■ 不断简化贷款手续,取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相关证明,改为个人承诺。进一步整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资源,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本报南宁讯 (记者/奚振海)8月20日,考取广西师范大学的桂平学生罗雨婷,顺利在当地学生资助中心办好了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今年,我区简化贷款手续,整合各部门的贫困学生数据实现便民。截至当天,全区共为27.3万名学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贷款金额17.53亿元。
我区不断完善各项资助政策,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继续实施“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资助项目”,一次性补助新生入校报到交通费及入学后短期生活费,区内高校每生500元、区外高校每生1000元。其中自治区财政安排2000万元,预计资助2.8万名学生;各市、县配套7200多万元,预计资助约9.5万名学生。同时,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可申请多重资助项目,若高考成绩排名在全区1万名内,可申请“泛海助学计划”5000元资助,还可以联系扶贫系统“雨露计划”,本科学历教育学生获得一次性5000元资助,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获得每年3000元资助。自治区教育厅已于7月15日起在自治区、市、县三级全面开通资助热线电话,并向全区近4万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考生发送资助政策短信,宣传我区资助政策,提供解决经济困难的资助建议。
在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的同时,我区各级学生资助部门也不断改进工作,提升服务水平。今年6月,自治区教育厅会同财政厅等8部门出台了《广西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实施办法》,根据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设置特别困难、突发事件困难和比较困难三个等级,对全区精准资助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可操作性强,而且重在惠民便民。简化贷款手续,取消了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相关证明,改为个人承诺。进一步整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资源,将广西学生精准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与民政、扶贫、总工会、残联等部门有关信息系统对接,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更加方便学生和家长。5月份,还提前为高考学生办理了生源地助学贷款预申请,把助学贷款办理点前移到学生“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