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减税降费政策的有效落实,柳钢集团今年科技研发投入持续加码,企业发展势头一路向好。图为柳钢集团防城港钢铁基地冷轧生产线,工作人员在检查钢带表面质量。钟 慧/摄
税负下降为南南铝加工扩大研发和生产,加快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图为南南铝热轧中厚版制造中心生产线。 黄兴游/摄
本报记者 周红梅 骆万丽
进入7月,2019年已过半,随着深化增值税改革、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政策、个税改革等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全面落地,特别是提高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扩围、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等政策的密集出台,制造业迎来了加快转型升级的政策窗口期。
制造业是广西实体经济发展的根基。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新一轮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能否稳定企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对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又有哪些利好?
A 税收新政落地
催生企业技术升级
今年5月,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政策适用范围的公告》,将适用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的行业范围扩大至全部制造业领域,这对推动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无疑打了一剂强心针。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减税降费的决策部署,自2018年起至2020年,对企业新购进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设备、器具,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所得税前扣除,这一政策大幅度提高了此前出台的一次性税前扣除的固定资产单位价值上限,也没有行业限制,包括制造业在内的所有行业企业均可依法享受。
“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创新是关键,生产设备的更新、技术升级改造是企业生产成本中的重要部分,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固定资产折旧、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一系列政策,这对企业来说是重大利好。”广西太古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该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随着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政策的扩围,太古可口可乐也享受到相应的政策红利,一方面减轻了企业当期的税收负担,缓解企业因税负造成的现金流压力;另一方面,由于制造业有大量购进生产设备的需求,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税收优惠激励将促进企业加快设备更新、科技研发创新,扩大生产投资等。
资金紧张、流动性不足,成为当前制约制造业企业经营发展的显著压力之一。作为南宁市装备制造业的代表性企业,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在建设期采购设备产生的增值税留抵金额大约有4.97亿元,加上出口业务又形成一部分增值税留抵税款,造成公司流动资金长期紧张。
随着“对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研发等现代服务业符合条件的企业和电网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予以一次性退还”政策落地实施,该公司获得一次性退还增值税留抵税额5.9亿元,解决了困扰公司多年的资金缺口压力。
税负下降意味着增加了现金流,这为企业扩大研发和生产,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我公司是以技术为核心的创新型企业,至今共发生研发费用2.42亿元,取得发明、实用新型等160多项专利技术,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政策为推动研发项目长期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企业技术升级等提供了政策保障。”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B 打好减负组合拳
制造业“突围”增底气
国家税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8930亿元,其中新增减税8168亿元,新增社保费降费762亿元,深化增值税改革等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集中发力,制造业是最大受益者。专家预计,随着预期趋稳,后续制造业企业利润空间将逐步加大。
深化增值税改革落地实施,制造业等行业税率从16%降至13%,成为“最大赢家”。降税3个点,受益连成线。增值税税率下调3个百分点,为经济下行压力下制造业企业“突围”腾出更大空间。
啤酒制造业近年来受市场新兴产品冲击,销售额大幅下降,其中,广西珠江啤酒有限公司受影响较大。增值税税率下调后,该公司财务总监东季全终于一展笑颜:“我们企业现在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研发资金不足、研发力度不够,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跟不上社会需求。在困难时期,减税降费新政犹如一针强心剂,给企业注入发展新活力。”据测算,该公司将获得200多万元的减税红利,计划加大研发投入,努力开拓新市场。
“减下去的是税费,提上来的是生产力。百色铝产业二次创业正逢其时!”百色市铝产业发展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陆伟介绍,以中铝广西分公司为例,按照2018年经营规模,享受制造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政策,全年预计减免税款2200万元,这将为铝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技术转型升级提供新动力。
作为全国生态型铝产业示范基地,百色铝土矿已探明储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铝及配套产业产值超过千亿元。陆伟表示,百色市将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做好铝精深加工招商引资和项目服务,加强铝产业配套建设,逐步建立起铝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产业体系,实现铝产业再次腾飞。
除了更大规模的减税政策落地,自治区一系列的降费政策也全面推开,新一轮降费“组合拳”为制造业企业松绑减负:今年以来,累计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7.37分/千瓦时,下调非居民用水价格10%-20%,工业土地出让底价可按标准的70%执行,出台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实施方案……
面对当前异常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突围”之路,无论是“有中出新”的“二次创业”,还是“无中生有”的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降本减负都是关键一招。只有真正打通企业降本减负通道,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信心才能更足、步伐才能更稳。
C 政企携手齐发力
营造良好产业生态
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推动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尤须营造与之相适应的产业生态。其中,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促进公平竞争尤其重要。
对于广西来说,降本减负更是稳住经济发展大局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区经济稳增长的压力前所未有。今年前4个月,全区总产值前110家企业中有47家负增长,广西工业面临着生产要素成本全面上升、企业投资意愿下降等新形势、新风险。
“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产业链整体性技术升级的需求益发迫切。当前,企业承受着融资、生产经营成本过高的突出压力。”广西正润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企业正在加快形成集原材料研发、生产、加工、市场供应于一体的一条龙制造型铝电子新材料产业链,由于企业所在的贺州市电力能源种类单一,铝电子新材料产业成员企业用电成本远高于同行主要竞争对手,希望政府能进一步通过降低税费或政策补偿,降低资源使用成本,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必须在改革创新上再出发,打通痛点、堵点,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全面提升工业发展的动力。”在此轮解放思想大讨论中,自治区工信厅针对要素保障改革缓慢、电价过高等问题,提出今年要抓住企业最关心的用电、用气、物流等关键点,通过组织开展增量电量专场交易、对增量电量免收基本电费、出台促增长专项交易政策等措施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降低企业成本;针对融资难、融资贵的顽疾,创新工业投融资体制,组建广西工业高质量发展基金,形成财政补贴、直投、产业基金、融资担保等多种方式并存的新型投融资模式。
今年我区还积极组织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对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建立台账,加大对有关清欠工作的审计力度,确保清欠各项工作稳步推进,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振企业信心。
今年2月,自治区财政厅成立了减税降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推动、督促、检查,逐一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为落实减税降费工作提供机制保障。
“为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减税降费政策,我区将按照中央对一批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停征或下调征收标准,对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在门户网站实行‘一张网’公示,凡未在网站公开公示的,一律不得收费。通过推动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增强企业获得感,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生态。”自治区财政厅负责人表示。
作为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主攻手”,广西各级税务部门不断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简化流程资料、减少办税次数、缩短办税时间,努力实现减税降费涉税事项“最多跑一次”“全程网上办”,增进办税便利,让更大规模减下来的“真金白银”真正落入企业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