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阮晓莹 通讯员郭超前)“这个示范区选择中草药种植的思路很好,特别是通过探索多种合作模式,发展产业增强‘造血’功能,实现扶贫带富的做法值得借鉴……”近日,参加第13届中国—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的人员在观摩考察江南区弄峰山中草药产业示范区时,纷纷对该示范区探索“五种模式”带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做法表示赞赏。
江南区弄峰山中草药产业示范区位于苏圩镇慕村,核心区规划建设以铁皮石斛全产业链为主的中草药产业示范园1000亩,是目前广西最大的中草药培育生产基地之一,2018年被南宁市评为县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经过几年的建设,该示范区成功探索了产业扶贫“五种模式”(即党建带富、入股委托经营、就业扶贫发展、贫困户代养+公司按量付酬负责回收、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引导带动农户600户2520人,其中贫困农户200户827人,打造了扶贫示范样板。
示范区还通过建立党支部,党员带头为缺乏劳动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家庭代种,贫困户可以申请产业奖补资金委托代种,参与产业收益分配。
截至目前,示范区已吸收贫困户60多户,小额信贷资金300万元,委托经营收益分红76万元;先后为11名贫困人员提供就业岗位,有效增加了贫困户的务工收入。示范区的公司还为农户提供种苗、基质和技术指导,并签订保价回收协议,即采取“贫困户代养+公司按量付酬负责回收”经营模式,带动更多贫困户增收脱贫,目前已经有10户农户参与种植。此外,示范区的龙头企业与慕村村委会合作创办食品加工厂,每年固定给村集体分红1.2万元,同时按产生效益,村集体以参股股份进行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