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文体(左)与技术人员正在查看果苗生长情况 本报通讯员 覃捷 摄
一大早,邕宁区蒲庙镇联团村的农业示范产业园区内一派繁忙。联团村的百香果个大、果香、味甜、水分足,在城区已颇有名气,供不应求。而这片农业产业示范园的建设者,就是联团村的党支部书记韦文体。近年来,韦文体带领村民克服困难,建设乡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走出了一条振兴乡村的新路子。
1 盘活合作社带领村民脱贫摘帽
联团村是一个有着1284户4875人的大村,下辖10个自然坡41个村民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共129户478人。2014年村“两委”换届,在村里老党员的极力推荐下,经过几轮面试,怀着建设家乡的愿望,韦文体成为联团村的党支部书记。
2016年,他带领村干通过走访群众,将40亩土地流转出来作为村民合作社用地种植经济农作物。功夫不负有心人,年底便获得10多万元的收入。除去成本和下一季的启动资金,合作社成员每人得到6000多元的分红,这让村民合作社活了起来。
村民合作社的成功起到了示范性作用,而合作社也能够帮助村民们解决果蔬的销售问题。2014年,联团村年人均收入只有7891元,2018年底增长为15000元。原来村集体经济收入为0的“空壳村”,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91万元。2016年底,联团村顺利脱贫摘帽。
2 聚拢年轻党员为家乡建言献策
走在蒲庙镇联团村干净整洁的道路上,老人们在路边的凉亭聊天纳凉。近几年,村里的变化有目共睹,房子建了、村子美了、产业旺了、村民富了,这与联团村党支部书记韦文体带领村“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村委干部们群策群力、实干担当、改革创新,赢得了村民的高度信任。
在2014年换届选举之后,韦文体和一批年轻的党员当选了村“两委”干部。为改变组织“软溺涣散”的局面,韦文体想了很多办法。当时村里的党员很大一部分年龄比较大,带头作用十分有限,韦文体便瞄准了少数关键——年轻党员。韦文体建立了村里的党员微信交流群,将村里外出经商、务工的年轻党员聚拢起来。
除了正常开展“三会一课”活动,韦文体还经常邀请外出经商、务工的年轻党员一同到周边产业发展较快、村容村貌建设较好的乡镇参观学习。这不仅让党员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更让党员看到了村里发展的不足,得借鉴别人先进的发展经验。渐渐地,许多党员开始关心家乡的变化,对家乡的建设也开始建言献策。
3 生活改善村民摆起“感恩餐”
“我们村盼望已久的水泥路建好了,环境卫生搞好了,村里人的精神更好了。我们对党委、政府的政策非常满意。”村民韦兆华说。这是2016年10月的一天,在联团村八兰坡的感恩交流活动中的发言。在韦文体的倡议下,村民们自发组织这次感恩活动。
活动当天,在八兰坡的球场上,村民自发地搞起了“感恩餐”百家宴,邀请了村里各坡生产队长、群众代表前来参与。宣传党的好政策,让八兰坡村容村貌、产业发展今非昔比。通过村民自己的努力,能够做出许多以前从未想过的事情。将建设成果展示给群众,让群众学会感恩的同时,也将八兰坡团结建设的精神传递到各个村坡。
“以前的村委干部让群众做什么事情都很难调动,现在只要村委号召,群众都非常积极,是一个能让群众信服的村委班子。”联团村包村领导樊秀美说道。
专访党员
邕宁区蒲庙镇联团村党支部书记韦文体
为民众做好工作是第一要务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坚定党的信念,做个干事创业有担当、为民服务解难、清正廉洁的为表率的党员。”韦文体说。 2014年7月,通过换届选举,韦文体当上了联团村的党支部书记。没有当过一天村干部的他深感责任重大,也坚定了要为村里父老乡亲们服务的信念,不能辜负乡亲的信任和重托。
在2016年底联团村已实现脱贫工作,韦文体深知村里没有产业作为支撑,将会有部分脱贫户反贫,村里广大父老乡亲如果延续传统的种养殖模式,要想过上更好的生活,需要的时间更长久。为此,他把巩固脱贫成果和发展村民产业作为头等大事,找准了咬定的目标,精准发力,决心做强规模化的产业。
2017年7月,在换届工作中,韦文体同志连任了村党支部书记一职。在新一届“两委”干部队伍中,他大胆任用能力强的年轻干部。在11名村干部和专干中,“80后”占5人,大专以上学历4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他严格要求村干部必须注重形象和言行。特别在群众办事过程中,要有热心和耐心为乡亲们服务,还特别强调班子成员的交流和学习,严明律己,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作为基础党支部的领头雁,今后将时刻提醒自己要敢于面对困难,不畏艰难。为民众做好工作是第一要务,牢记使命。”韦文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