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因地制宜特色种植 激活产业发展动力

南宁日报2019-05-28 10:13:37

  因地制宜特色种植 激活产业发展动力 ——马山县金钗镇龙印村脱贫攻坚侧记

因地制宜特色种植 激活产业发展动力

  温金华(前)与养殖户查看土鸡长势。 本报记者杨盛 摄

因地制宜特色种植 激活产业发展动力

  扶贫车间让贫困户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南宁日报记者杨盛 摄

  “到车间上班,步行10分钟就能到,在家门口做工,顾家和挣钱两不误,脱贫没问题”“我入股了合作社,基地代养100只鸡,能获得收益分红,对脱贫更有信心了”……

  走进马山县金钗镇龙印村,只见村道整洁卫生,田间地头、扶贫车间、养殖基地处处是忙碌的身影,村民们的笑容和话语里充满了希望。近年来,在村“两委”和第一书记的带领下,龙印村兴建了生态种养综合示范园,开设了扶贫车间,因地制宜发展种桑养蚕、土鸡养殖、果蔬种植、肉牛养殖等产业,一个个生态种养基地正成为村民们脱贫致富的“金钥匙”——贫困户领到了工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实现“零”的突破。作为深度贫困村的龙印村,如今正在开始华丽蜕变。

  “驻村不仅要人驻,更要心驻,要对党和群众负责”

  “作为第一书记,驻村不仅要人驻,更要心驻,要对党和群众负责。”从驻村第一天起,第一书记温金华便许下诺言,他明白,贫困村要赶上新时代发展步伐,就要让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不断往农民中间沉、往农村实际沉。

  2017年10月,龙印村成立了新一届村“两委”班子,通过新时代讲习所的流动课堂,党支部和第一书记将党的好政策送到各山屯片区,让沉闷的山区活跃起来,让思想封闭落后的群众开阔起来。“村民需要什么,我们就送什么。”温金华说,利用新时代讲习所,村里围绕乡村振兴、种养技术等方面开展培训,“讲”出新动能、“习”出新作为。

  要想让村民脱贫致富,就要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这是贫困村脱贫的基础,也是底气的来源。“我们要把党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走在群众前面,要把党支部的作用发挥出来,成为群众的战斗堡垒。”龙印村党支部书记蒙江国说。

  为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温金华和村“两委”在经过深入调研、集体讨论基础上,形成了《龙印村发展产业扶贫实施方案》等,并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确定了种桑养蚕、辣椒种植、肉牛养殖、土鸡养殖、香猪养殖、扶贫车间等产业发展项目规划、合作发展模式,形成了规划到村、产业到户的增收体系。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龙印村还采取绣花式、滴灌式的扶贫方法,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扶贫之路,积极策划开展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的活动,为村里带来欢乐、提振信心。龙印小学里,爱心企业和单位给孩子们带来了图书,并带他们走出深山感受世界;在层峦叠嶂的山坳里,村干部和党员们清理严重的道路塌方,为村民出行护航;为了让村民喝上放心水,村“两委”班子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打井工作……

  “在家门口就业,有稳定收入,脱贫步伐就能加快”

  “从家里出发到车间也就10分钟。我现在还是实习期,每月工资有1800元,等转为熟练工以后,月工资还能更多,脱贫没有问题。而且我在家门口务工,可以挣钱顾家两头兼顾。”5月21日,记者来到龙印村扶贫车间采访,正在缝纫机上忙碌的龙印村板江屯贫困户班会兴对这份工作信心满满。

  为了解决贫困户的就业问题,龙印村引导返乡创业带头人在村里开设扶贫车间,让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于是,由返乡人员蒙宏规开设的皮具加工扶贫车间应运而生,主要从事钱包等皮具来料加工,成品运至广东进行包装出口。班会兴便是在该扶贫车间内务工的一员。

  女工蓝凤飞则是今年元旦才从广东回到村里,正式成为扶贫车间的员工。有着十几年皮具加工经验的她很快就熟悉了工作,“我现在每月工资有3500元,和在广东打工一样,但还是回来比较好,因为可以同时照顾家里。”蓝凤飞说。

  “贫困户家庭只要有一人在车间上班,在家门口就业,有稳定收入,脱贫步伐就能加快。”温金华说,扶贫车间多是皮具加工、玩具编织、小电器组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门槛低,能够吸引大量村民就近就业。目前,车间有30人上班,其中贫困户11人。

  “发展生态种养产业,让村民的钱袋子持续鼓起来”

  走进龙印村生态种养综合示范园养鸡基地,1万羽“龙印山鸡”正在自由觅食。“自从发展土鸡养殖,以前丢荒的山地变身为养殖基地,不仅增加了村民家庭收入,还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破解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这是蒙江国的真切感受。

  在2018年以前,龙印村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积累少、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严重制约着村里的发展。

  如何破解难题?该村积极探索“公司+村民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农户”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模式,大力发展种养产业,村级集体经济得到跨越式发展,2018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实现零的突破,全年收入13.32万元,今年有望收入30万元以上。

  温金华告诉记者,龙印村村民素有种养传统,但过去以散养为主,没有技术支撑,村民的收益甚微。“这里山路险峻,耕地零散,是脱贫攻坚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恶劣的生存环境同时也是良好的生态环境,龙印村的村民在村“两委”和温金华的带领下,从8个屯85户农户手中流转整合了260多亩荒坡土地,建设龙印村生态种养综合示范园,努力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2018年,经过5个多月的劈山拓地,示范园内成功建起了一个占地1000余平方米的养鸡场棚,发展林下养殖,引进企业负责提供鸡苗培育、养殖技术、品质监控、销售保障等,通过基地代养、农户自养、家庭联养、基地招工等方式推进扶贫产业全覆盖,已吸引135户贫困户出资共27万元入股参与养殖。

  今年1月,第一批“龙印山鸡”出栏飞入城里,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达10万元。贫困户韦雅静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一方面种桑养蚕,另一方面入股养鸡分红,村里还聘请我当护林员,今年脱贫肯定没问题。”

  除了“龙印山鸡”,龙印村规划推广的野山椒种植、肉牛养殖、百香果种植等产业发展如火如荼,成为村民脱贫致富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利器”。

  “今年全村预计脱贫101户312人,贫困发生率将降至3%以内。我们将下足绣花功夫,在一针一线中抓落实,同时大力发展生态种养产业,让村民的钱袋子持续鼓起来。”温金华说。(记者 杨 盛)

阅读
 
编辑:骆秋妤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