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南宁邕宁区:种养专业合作社奏响脱贫致富曲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2019-05-27 15:23:53

  国际在线广西频道消息:近日,在南宁市邕宁区那楼镇三江村,村民们在桑蚕养殖基地里有条不紊地工作。“这些年自己对村里最大的贡献,就是成立了南宁市祥联种养专业合作社,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贡献了绵薄之力。” 三江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南宁市祥联种养专业合作社社长黄永昌说道。

  南宁邕宁区:种养专业合作社奏响脱贫致富曲

  黄永昌(左)正在查看小蚕进食情况 摄影 覃捷摄

  2015年,那楼镇三江村被认定为贫困村,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7户453人。种桑养蚕是三江村的传统,但一直以来各家各户单打独斗,没能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村民经济收入也一直提不上去。

  2016年,扶贫工作全面开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成为扶贫工作的一个硬指标。“20世纪80年代,三江村全部土地都承包到户,一些集体所有的山塘、禾场、晒场也属于生产队所有,并且大部分已承包给个人,这就导致村集体所有的土地、集体资产几乎是一片空白。”那楼镇三江村的村支书李文倾说,这也是很多贫困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所面临的困境。

  2016年初,三江村决定把种桑养蚕这个村里的传统产业作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一个重要项目,该项目由村委成员带头成立合作社,由黄永昌负责吸纳社员。经过多次努力,黄永昌成功吸纳4名种养殖大户入社,每人入股15万元作为合作社启动资金,并且成功流转800多亩土地,南宁市祥联种养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成功挂牌。

  2016年4月,南宁市祥联种养专业合作社种下第一批800亩桑树,通过组织社员联种联养,与企业签订保底收购合同,当年出售1000多公斤蚕茧,实现收益3万多元,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万元。随着合作社工作的不断推进,黄永昌对发展的前景表现出了一些担忧,问题在于桑蚕产业提升效果不明显。

  正当黄永昌迷茫之时,南宁市邕宁区领导到三江村为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在得知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后,引进广西时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落户三江村,帮助三江村桑蚕产业转型升级。“我们公司落户三江村后,黄永昌社长积极与我们对接,并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扶贫车间+农户’的形式开展合作,实现了合作社的转型升级。”广西时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国民说。

  三江村还整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和邕宁区共400万元的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扶持资金,建设蚕房作为“扶贫车间”。在广西时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指导下,黄永昌不断提高蚕房管理水平。如今,小蚕共育室、蚕茧收购站、蚕沙无害化处理池、优良桑苗繁育地等先进养殖设施一应俱全,从桑苗的选育、自动喂蚕、自动上蔟到高速分选蚕茧等全部实现自动化。“蚕茧质量也由原来的2A、3A级标准提升到5A级以上标准,蚕茧出茧频率翻了一番,出售均价每公斤高出市场价1.5元以上。”黄永昌高兴地说。

  南宁邕宁区:种养专业合作社奏响脱贫致富曲

  合作社社员正在用桑叶喂蚕  摄影  农建进

  合作社发展效益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其中。为做好合作社社员的管理,黄永昌积极钻研现代管理技术,用责任制来规范管理合作社,把全体社员分为四个组,挑选出四个组长,分别负责养蚕、桑园、车间、合作社的管理事务。“小组制实施后,分工明确,效率得到很大提升,大家干活的劲头更足了。”车间组长廖春年说。

  随着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三江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由2017年的2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4万元。“截至2018年底,三江村实现103户417人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6.39%降至1.66%。”那楼镇党委书记陆文威介绍说,如今的三江村,大部分农户都有三本账:土地流转账、产业基地务工账、合作社分红账。特别是通过合作社委派,在桑蚕示范基地务工,桑叶采摘高峰期可以解决三江村100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实现务工增收。(文 熊千梅 编辑 穆德爽)

阅读
 
编辑:骆秋妤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