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特色产业带富一方百姓

南宁日报2019-03-12 16:43:41

特色产业带富一方百姓

  韦文体(左)与技术人员查看果苗生长情况。 (覃捷 摄)

  每天清晨,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联团村的农业示范产业园区里都是一派繁忙的景象,90多亩连片百香果园内,圆润硕大的果子挂满了架子,七八名村民正在采摘成熟的百香果。“这是今年最后一批果了,这些都是客户预订的,中午就能送到客户手中。”联团村党支部书记韦文体告诉记者,联团村的百香果个大、果香、味甜、水分足,颇有名气,供不应求。作为这片农业示范产业园的建设者,韦文体带领村“两委”干部和村民克服困难,发展产业,走出了一条振兴乡村的新路子。

  扛起责任 用诚意打动乡亲

  34岁的韦文体,身体清瘦,很是斯文,不像是个务农的人,但一说起种植百香果,他便滔滔不绝,俨然是个种植专家。其实早年外出求学的他,之前对农业知识知之甚少。2007年大学毕业后,韦文体自主创业,成立了一家粮油销售公司,经过几年经营小有成就,在村里渐渐有了名气。2014年,联团村“两委”换届,在村里老党员的极力推荐下,怀着建设家乡的愿望,韦文体勇挑重担,毅然返乡,成为联团村党支部书记。

  联团村是一个有1284户4875人的大村,下辖10个自然坡、41个村民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共129户478人。从城市回到农村,韦文体一开始很不适应。当时的他不懂得如何与村民打交道,村“两委”的帮带能力也弱。韦文体和村“两委”思考着如何将村子带富带强。

  建立一个村民合作社吧,说干就干。2016年3月,韦文体带着村“两委”干部到八兰坡走访农户,当时村民们不知道建立合作社的用处,都不感兴趣。他不气馁,每天晚上都到坡里开会,连续一个星期,终于说通了群众。韦文体回忆起那段时光颇为感慨:“当时心里没底,一心想为村里做些实事,成立合作社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晚上经常睡不着。”韦文体的诚意打动了群众和生产队长,大家同意将40亩土地流转出来,作为村民合作社的用地。

  示范带动 拓宽群众致富路

  2016年4月初,合作社成立了,土地也有了,种什么呢?合作社的11名成员谁都没有做“大农业”的经验,谁都没有一次种过40亩土地。经商议,最后大家决定种植蔬菜——空心菜22亩,青瓜、茄子共18亩。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却很残酷:因为没有规模种植经验,管理不善,空心菜大面积染病,当年上半年,22亩空心菜几乎绝收,4万元的投入只收回了1500元,这给了韦文体沉重的一击。好在种植的青瓜、茄子获得了丰收,卖出了近6万元,弥补了空心菜的损失。

  到了下半年,合作社总结经验,种植了青瓜、苦瓜、茄子、毛节瓜等作物40亩,并邀请农技专家定期到村里指导种植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年底有了10多万元的收入,除掉成本和下一季的启动资金,合作社成员每人得到了6000多元的分红,这一回,村民合作社真正活了起来。

  近年来,在联团村村委、种养大户的带动下,村民和贫困户种养积极性空前高涨。目前,全村千羽以上规模的鸡鸭养殖户有13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户,10亩以上的果蔬种植户有9户。种植4亩以上果蔬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8户。2014年,联团村年人均收入只有7891元,2018年底就增长到了1.5万多元,原来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的“空壳村”,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6.91万元。2016年底,联团村顺利脱贫摘帽。

  壮大产业 辟增收新渠道

  为鼓励村民发展产业,2016—2017年间,村“两委”秉持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理念,组织村里的党员干部、致富能手、村民代表、贫困户等共计1000多人次外出参观学习,引进了百香果、柑橘、木瓜等产业,并多次聘请农技专家到村里为农户进行技术培训,走入田间地头为农户解决问题。2017年3月,一次外出参观回来后,贫困户苏月丽、韦活仁和几名村民找到了韦文体,述说了想种植百香果的意愿,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韦文体二话不说,自掏腰包5万元借给这些农户作为启动资金,共种植了53亩百香果。当年,百香果丰收,到了年底,村民们不仅把钱还给了韦文体,还有了不菲的收入。

  为了把村里的产业发展壮大,让村民能够在村里务工,2017年4月,韦文体仅用3天时间,就将村里的270亩土地流转下来,开始建立农业示范产业园。投入资金30多万元,种植了90多亩百香果、20多亩水果木瓜、20多亩黄金百香果、40多亩毛节瓜。目前,已有4名贫困群众在产业园长期务工;9名贫困群众临时务工,每人每天有80元的收入,一个月有10—15日是有工作的。

  “我长期在基地务工,每个月有2500元的收入,既可以照顾家庭,又不耽误自己家的农活,生活成本底,我们希望村里有更多这样的产业。”贫困户韦文表高兴地说。

  截至2018年12月,示范园区内仅百香果一项的产量就达到2.5万公斤,收入15万余元。面对未来,韦文体有更大的目标:计划用2—3年的时间,再流转200亩土地,逐步将现在的农业产业园区打造成乡村旅游示范区。到时,会有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更多的产业发展,让村民们有更多的收入。

  (覃捷 张爱平)

阅读
 
编辑:骆秋妤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