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巴某村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施村庄环境提升整治,并大力发展观光农业,打造巴某凉泉度假村,推动乡村产业快速发展。如今的巴某村面貌焕然一新。 甘 霖/摄
本报记者 龚文颖
2月18日,田阳县五村镇巴某村被一片乳白的雾气环绕,空气中花影绰绰,暗香浮动。
巴某村,一个藏在深山的小村子,长年云雾缭绕,峰奇水秀,却只有泥路和沙石路可通,而且人多地少,缺乏产业支撑,村民守着大山却寻不到“富矿”。作为田阳县29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巴某村现有建档立卡户255户1012人,脱贫攻坚担子不轻。
数年以来,历任扶贫工作队为巴某村的脱贫工作付出了艰辛努力。2018年,巴某村进一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部署要求,坚持“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在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及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全力推进高质量脱贫示范村创建工作。
花香引客,金鸡聚财。随着环境整治、特色种养和乡村旅游等项目的开展,短短一年时间,巴某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笑容浮现在村民们脸上。
村民周传红最近的心情就不错,闲下来便到村里的“桃李园”转一转。他和不少村民一样,指望着靠这一片花海过上好日子——在旅游、农业等部门的引导下,巴某村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产业,2018年底初步建成500亩桃李基地,种下1.3万棵桃树和5000棵李树,树下间种油菜花。今年春节,金黄的油菜花如期绽放,吸引了约2万名游客前往赏花。村民们的心情也像花朵一样灿烂:以土地入股“桃李园”每年有2222元/亩的分红,再加上预计2000余元/亩的油菜籽收益,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村民谭志伟、谭志园两兄弟走的则是乡村旅游和生态养殖的路子。谭志伟家的小楼就矗立在“桃李园”边上。2018年1月,在外打工20年的他返乡后,得知村里要开展民宿改造建设,就和自家兄弟一起报了名。谭志伟与村集体按1∶1的比例投资十五六万元,把毛坯房装修一新,采购了家具用品,布置出4间客房。2018年底试运营至今,谭志伟家的民宿先后接待了两三批游客。他掰着手指头算了一笔账——民宿每年有1.2万至1.5万元的保底收入;自己还养鸡、种果,第一批鸡出栏获利1万多元;等游客多了,还能搞农家乐……2016年已经实现脱贫的谭志伟一家,正信心十足地朝着致富目标努力。
“巴某村的变化是充分利用政策资源、社会资源,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的结果。”巴某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林良胜说,一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巴某村一边开展环境整治,一边发展种植、养殖、旅游三大产业,依托毗邻华润五丰田阳供港基地的优势,与企业开展生态养殖、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项目合作。
第一批参与的农户开始尝到收获的甘甜:4户贫困户参与养殖肉鸡,预计每户年均增收1万余元;90户农户以土地入股“桃李园”基地,每年总分红20万元;9户农户加入民宿经营,每年有保底收益。村集体也在合作经营中获得收入,钱袋子鼓了,村里路面常净,路灯常明,景致常在。
多方努力下,巴某村找准路子,走上良性发展轨道。近年来,255户贫困户陆续脱贫,目前还有贫困户27户74人。2018年,巴某村被授予“产业兴旺红旗村”和“生态宜居红旗村”等荣誉。林良胜告诉记者,今年,该村将通过引导劳务输出、发展种养产业等措施,力争达到12户39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2.13%的目标,实现脱贫出列。
村里的百岁老人周丈丰更是切身感受到了当地翻天覆地的变化:80多栋裸露红砖的住房外墙改造成青瓦白墙,房前屋后的杂物房变成微型菜园或景观小品,湖塘边建起了亲水步道,游客服务中心也在加紧建设……
连日来,村民和驻村工作队正忙着操办村里的一件大事——2月23日,“发展乡村旅游·助力扶贫攻坚”暨2019广西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介活动将在巴某村举办。经反复调研论证,这个海拔840米、年平均气温18.6℃的村子被定位成“凉泉度假村”,发展农业观光和休闲度假产业。田阳县旅游局局长梁晓碧隔三差五往村里跑,与村民们商议经营民宿、农家乐的细节。
“我们将把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力争把巴某村打造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高质量脱贫示范点和样板村,助推全县顺利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目标。”梁晓碧说。这番话也代表着每一个脱贫攻坚战参与者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