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市政协委员为养老、就医两大民生热点问题支招

南宁晚报2019-02-18 14:24:34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是关乎每个人幸福感的民生大事。今年的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多位政协委员关注了这一问题并积极建言献策。

  ●老有所养

  制定合理医保支付比例,推进“医养结合”

  完善部门间联动机制,制定统一规范的医养结合机构管理标准和服务行业标准;制定合理的医保支付比例;建立医养结合医疗风险分担机制……针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的“症结”,九三学社南宁市委员会对症下药,在提案《关于南宁市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工作的建议》中逐一开出“药方”。

  现状 南宁市已开展多种医养合作模式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传统养老模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可以满足老年人群的特殊需求。近年来,南宁市一些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也在积极探索医养结合,取得一定成绩。

  提案中统计了目前南宁市的养老模式主要有医中设养、医养合作、养中有医和居家养老、医养结合等。如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南宁市南湖社区竹溪卫生服务中心、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对一部分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将医疗机构的内部结构和功能进行调整,在医疗机构中为老年人提供长时间的照料和护理的医中设养模式。或是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进行合作,医疗机构指派专业人员到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南宁市中医院与南宁市社会福利院就合作开展了此类医养结合模式。

  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模式则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居家养老的老人上门提供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如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埌东医院南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福建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提供该类服务。

  分析 缺乏行业标准医保支付力度不够

  提案同时分析了南宁市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工作中存在的多头管理、缺少统一规范的服务标准、医保支付力度不够等一些问题。

  提案提到,“医养结合”服务的提供涉及多个部门,存在职能重叠交叉,部门间政策、标准不统一,沟通协调机制不够顺畅等问题,不利于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健康有序发展。

  长期以来,缺少统一规范的医养结合机构管理标准和医养结合服务行业标准也是制约其发展的客观因素。医保支付困难更是众多医养机构发展医养结合的“瓶颈”。基本医疗保险为住院老人提供较高的保障,包括诊疗费、床位费、护理费和药品费等,但在护理服务付费方面,医保支付只覆盖了老年护理院的床位护理费,并未覆盖养老机构和居家的护理费。基础养老金则主要用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这与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量的医疗护理需求形成强烈反差。

  此外,因为缺乏激励机制,难以调动大型公立医院投入医养结合,开展医养结合中医疗风险分担机制尚未形成及医养结合服务专业人员比较紧缺等,也是医养结合这种新型养老模式推进的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建议 制定合理支付比例医疗风险分担

  提案从管理机制、行业标准、激励制度、人才储备等多方面,对医养结合工作存在的问题开出“药方”。

  医养结合的关键点在融合,突破点在体制机制创新。应建立由政府分管领导直管,完善部门间联动机制,实现医疗、养老、社保政策的有效衔接。制定统一规范的医养结合机构管理标准和医养结合服务行业标准,把原来分开的“养”和“医”整合在一起。

  适当调整医保支付制度,大力支持“医养结合”。把医养结合中病情相对稳定但又长期需要生活照料、长期换药的失能老人的医疗护理等相关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即把养老机构、社区和家庭的部分医疗护理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制定合理的医保支付比例。同时制定严格标准,严格督查,避免套保骗保出现。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医疗机构进入“医养结合”。在规划布局、土地使用、财政补贴、税费减免、融资担保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医疗机构参与到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来。政府也应积极探索社会资本参与机制,引入专业医养结合品牌企业入驻南宁市医养结合服务中来。

  建立医养结合医疗风险分担机制。建议政府引导保险公司开发一些适合老年人的医疗意外保险和生活意外保险,有效分担医养结合中的医疗风险,让医养结合专业人才放心开展工作。

  ●病有所医

  建立全市统一的医疗健康信息共享交换平台

  信息化的发展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智慧健康、智慧医疗的信息化应用给市民带来了更多便利。民革南宁市委会的集体提案《关于建立健全智慧健康医疗信息平台的建议》,提出建立全市统一的医疗健康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立智慧健康产业相关配套发展规划,形成智慧健康医院、智慧健康社区和智慧健康家庭良好生态圈。

  现状 建立市级公众健康服务平台

  南宁市在2017年将建立智慧健康信息化项目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智慧健康医疗工程体系包括整合南宁市医疗信息资源,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智慧健康医疗工程体系,将住院患者病案资料、居民健康档案互通互查;建设市属统一预约挂号平台;影像中心和分级诊疗平台试运行。2017年12月21日,该项目通过专家验收。

  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南宁市完成了全市200多万人口健康信息和电子病历数据的采集,实现13家市直属医院检验检查结果共享调阅,并建立了市级公众健康服务平台,实现统一预约挂号平台和健康档案查询。完成了远程会诊系统平台建设,全市共有17家医疗机构部署了远程会诊系统。创新建立了智慧社保“诊疗一卡通”平台,实现“互联网+社保+医疗+金融”服务,为参保群众提供自助预约、挂号等20多项线上线下服务,并且可以通过实名实人认证后,使用医保基金结算就医费用。

  同时,公共卫生管理服务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全市33家院前急救网络医院全部配备了车载调度导航系统及建立车载移动急救平台、车载监控系统。

  分析 基层医疗机构未实现数据共享

  尽管南宁市在智慧医疗信息平台建设工作上取得了较快进展,但提案提到,平台的推进工作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缺乏统筹规划,各单位的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整合的难度大。基层社区医疗机构与市级公立医疗机构间无法实现数据共享,区市协同转诊平台覆盖面低,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与市级公立医院信息联网,没有建设相对统一的软件管理模块和信息化互通平台,无法实现资源共享。

  还未形成健康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物联网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特别是物联网行业与医疗行业的智慧密切相关,其发展制约因素更为复杂。

  隐私数据信息泄露时有发生,高新技术有待突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法分子获取病患的个人健康资料变得越来越容易,他们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挖掘,得到患者其他健康指标数据,对患者产生更大层面的影响。

  人才队伍薄弱,支撑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人才队伍保障和管理运行的机制尚未建立。

  建议 “信息惠民”实现资源互联互通

  为确保智慧健康医疗信息平台工作顺利推进,提案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相应建议。

  加大统筹力度,进一步完善智慧健康信息化建设规划。在信息化构架下,统筹整合各部门、各医疗机构的系统平台,建立全市统一的医疗健康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使各系统间的数据实现互联互通。

  加快以“信息惠民”为重点的智慧医疗信息平台建设,建设语义化的医疗信息数据库、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电子病历和标准化的用药指导方案等。逐步实现跨机构、跨区域、跨领域的医疗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促进医疗、医药、医保和健康各相关领域的数据融合。

  制定医疗信息安全管理办法,规避风险。尽快制定医疗信息安全管理办法,时机成熟后进行地方性立法。建立互联网医疗首诊负责制、病人健康信息持续跟踪监测机制和社区医生上门服务机制。将网络诊疗信息纳入医院病历管理规范,减少病人隐私泄露风险。

  发展智慧健康产业,形成健康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建立智慧健康产业相关配套发展规划,积极引导互联网企业和社会资本进入互联网医疗行业,将云平台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引入健康服务行业,使居民健康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形成智慧健康医院、智慧健康社区和智慧健康家庭良好生态圈。发展智慧健康金融,建立在线支付平台,实现移动咨询、移动支付、移动健康的有机融合。(记者 韩沛 凌剑伊 廖欣)

阅读
 
编辑:骆秋妤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