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环保领域多个“全区率先”如何炼成

广西日报2019-02-12 08:55:44

  他在基层环保战线奋斗32年,骨子里渗透着“老黄牛”精神;他在广西环保领域创造了多个“全区率先”,见证了30多年来首府及周边市县生态环保的变化——他是南宁市环境保护局应急办副主任黄海保。

  春节前夕,记者采访了这位环保卫士,听他讲述那些与祖国同奋进、与时代共成长的环保故事和新愿景。

  从环保新兵到干将

  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脆弱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威胁和考验。

  1986年,刚从高校毕业不久的黄海保来到南宁市环保监测站工作,成为一名环保新兵。当时,放眼全区甚至全国,在环境空气质量预报的研究及应用方面,尚是一块全新领域。

  在随后从事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十多年里,黄海保在无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组织开展“空气质量周报”工作,攻关技术难题。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和团队于1997年10月率先向公众发布“南宁市空气质量周报”,为后期南宁市空气质量日报、时报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黄海保不满足于这点小成绩。在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应急等多个岗位摸爬滚打的32年里,他不断开拓创新——2000年在全区率先使用当场处罚的简易程序处理案件和多媒体环境信访信息分析工作;2001年在全区率先提出对学校高音喇叭扰民进行综合整治;2013年在全区率先组织南宁与河池、崇左、贵港、百色、来宾、钦州等市环保局签署跨流域水环境安全联防联控合作协议……他创新的众多工作模式得到推广。

  环境应急“救火队员”

  如今,科学高效地预防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守护一方居民的环境安全和身心健康,已成为我国生态环保等部门的一个工作重点。对此,作为“救火队员”的基层一线环境应急工作人员感触颇深。

  “每天的电话太多,干部群众遇到环保问题就打电话。”黄海保说。他告诉记者,为了保证随时接到环境应急电话,他和应急办的同事要做到电话“四不离”(上班不离身、下班不离线、开会不离手、睡觉不离耳),因为“环境应急工作不能等,必须第一时间到达现场”。

  黄海保应急处置60多起环境事件,没有一起因处置不当引发次生灾害。同时,他还组织编制了涉及南宁市突发环境事件、重污染天气、重大涉环保项目建设群体事件等方面的应急预案,为快速响应科学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奠定了基础;组织开展汛期江河水环境预警监测、环境隐患专项排查和整治、危险化学品专项摸底普查、社会舆情和群体事件甄别等源头防范工作。近5年,南宁市没有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

  而处理因环境问题引发社会矛盾、社会舆情的群体环境事件,比与单纯处理突发环境污染事件艰难复杂得多。近两年,黄海保组织市级环境应急团队,成功处置了宾阳等县因某企业排污引发的突发群体事件,使企业、周边居民双方的利益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化解了矛盾,平息了舆情。

  对此,他深有体会地说:“此类事件靠单一的对环境违法行为一罚了事,是不能化解此类矛盾、平息此类社会舆情的,这不仅需要科学技术作支承,更需要耐心和睿智。”

  不忘初心练“铁军”

  近年来,广西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山清水秀生态美”成为广西金字招牌,祖国南疆的生态安全屏障作用日益突出。对首府南宁市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变化,基层环保人感触颇深。

  黄海保记得,那考河原本是南宁市一条泛着黑臭水体的小河沟。2015年,南宁市被列为国家首批16个“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之一。那考河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在投入11.9亿元、历时近两年的建设后,如今已形成“山水相依、城水相融、人水相亲”的城市生态画卷。

  “现在环境质量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环境质量标准越来越高,群众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作为环保人,我们应该不忘初心,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努力的方向。”黄海保说。

  展望未来,他说自己的新愿望即是在退休之前能尽快、尽力做好“传帮带”工作,让更多的环保新兵迅速成长为新时代“环保铁军”,续写传奇。

  ■记者手记

  约黄海保采访,颇费一番周折。因为他实在是太忙了——广西2019年春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已经打响,他组织协调南宁市环保、建委、城管等部门组成的大气污染防控联合督查工作组,分头对各城区、开发区落实污染天气预警应急措施进行巡查和督促整改;为确保市民过一个平安祥和的春节,他和同事们加班加点,开展节前环境隐患排查和整治。

  黄海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在广西,还有很多像他这样的基层环保卫士,在春节期间默默坚守在岗位上,监测和分析大气、水、土壤等方面的实时数据,预防和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绿水青山镌刻着他们的奉献,蓝天白云见证着他们的忠诚。

阅读
 
编辑:骆秋妤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