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2018年广西农业发展成就回眸:“最好”成绩怎么来

广西日报2018-12-27 12:08:21

  原标题:“最好”成绩怎么来——2018年广西农业发展成就回眸(一)

  广西日报记者 苏超光  通讯员 贺亮军

  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预期目标1.2个百分点左右;粮食总产稳定;蔬菜、水果、桑蚕、茶叶等特色优势农产品产量、效益双双增长;畜牧业实现恢复性增长……

  “2018年,我区农业生产形势是2013年以来最好的一年。”经过综合分析,自治区相关部门这么肯定。

  这一年,我区农业生产各项工作齐头并进、亮点纷呈,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我区编制的县级“5+2”、村级“3+1”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入选全国十大机制创新典型,排在第一位;在农业农村部初步确定的第二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项目中,我区5个优势区入选,数量全国第一;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中,我区的优质稻品种“野香优莉丝”和超高油玉米品种“华健1号”入选展示;在100个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范例评选中,我区有6县(区)入选;玉林市创新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模式,获国务院通报表扬;连续两年荣获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优秀省区……

  这一年,多个全国性农业会议在广西召开,中国鲜食玉米大会永久落户广西;多项工作经验在全国性农业会议上获交流推广;包括稻米、茶叶、水果、海产等多个农产品获得全国奖项。

  “广西农业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全区各级农业部门以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为指导,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脚踏实地做工作,凝心聚力促发展。”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负责人说。

  粮食安全事关国家经济命脉。我区在早、中、晚稻播种面积有所减少的不利形势下,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巩固提升粮食综合产能。大力推广优良品种,使全区优质稻占比达87.88%。同时推广“水稻+绿色高效种养”模式和粮经轮作,推动玉米尤其是鲜食玉米播种面积的增加。预计全区稻渔综合种养超过100万亩,新增稻经轮作面积达150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可超1340万吨的计划目标。

  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是党中央赋予广西的新要求。我区大力实施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增点扩面提质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推动示范区创建由自治区、县、乡向村一级延伸,打造示范区升级版。

  全年新创建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70个,县级示范区256个、乡级示范园640个、村级示范点5344个。创建了8个第一批广西特优农产品优势区,同时启动了第二批11个项目的创建。扶持5个自治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支持柳州市柳南区(螺蛳粉)现代产业园成功创建国家级现代产业园,全区累计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田园综合体1个,总量排在全国前列。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红利,看得见、摸得着,在畜牧业上尤其明显。年初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和非洲猪瘟等不利因素,一度影响了我区畜牧业发展。我区一方面用中央财政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对17个县进行奖励,密切监测生猪产品价格,指导调整生猪生产,一方面加强与主销市场对接,缓解计划外销生猪出栏销售压力,实现了生猪出栏数和产量双增。在肉牛肉羊产业和优质家禽产业发展上,大力推进品种改良和粮改饲工作,加大地方优良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扶持环江香猪、陆川猪、龙胜乌鸡、德保矮马4个保种场(区)建设,全区有12个新品种(配套系)通过国家审定,平果桂中花猪、德保矮马、贺州八步南乡鸭、大化七百弄山羊等4个产品获农业部登记认证。全年牛肉羊肉产量双增,家禽生产恢复到前年水平。

  生态环保绿色发展,是广西农业坚定不移的前进方向。一年来,广西重点排查南流江、茅岭江和钦江等入海河流重点支流79条,关闭或搬迁了1万多家养殖场,同时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广“微生物+”生态养殖、有机肥替代化肥和农药化肥减量。目前,全区有4449家畜禽规模养殖场通过认证,生态养殖比重达64.32%。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面积近6300万亩,有机循环农业推广面积累计达215万公顷。创建了5个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全力推广“果-沼-畜”“有机肥+配方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间套种+绿肥”等模式。我区生态养殖和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得到了中央环保督察组的高度肯定。

  绿色发展出品牌。2018年,我区农产品“三品一标”总量大幅增长,种植业有效期内产品总数达1389个,畜牧业无公害产品达13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29个。今年首次发布的广西农业品牌目录,完成了首批农业区域公用品牌30个、农业企业品牌27个、农产品品牌64个认定工作。

  在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上,我区重点做好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富硒农业三篇文章,目前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达1900多家,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累计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7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1个、自治区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63个,预计全年产业总收入超过280亿元;建立富硒农产品示范基地101个,富硒农业生产面积、产量、产值同比增长25.3%、17.4%、23.6%,富硒农产品品牌达到198个。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2018年,我区在全国率先启动特色作物良种攻关,选择了优势果蔬、特色水果、优质高效蚕业3个领域试点推动优质绿色高效技术落地应用,创新团队总数达到20个。在全区范围内整村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涌现了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的现代青年农场主和农业职业经理人。

  千头万绪的农村改革,一年来在我区得到稳步推进,农村发展新动能得到有效激活。一是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颁证率已达93.34%,自治区、市、县三级确权数据库和管理信息平台已经建成;二是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得到加快推进,流转面积已占全区承包地总面积的三成;三是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2个第二批、推进6个第三批全国改革试点县市区工作;四是扶持、培育、壮大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万多家,家庭农场近千家。

  在产业富民和产业扶贫上,我区突出抓好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指导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市区重点发展“5+2”特色产业、贫困村重点发展“3+1”特色产业,目前特色产业覆盖贫困户户数平均超过80%,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的贫困村占总数的93.5%,建设有产业基地(园区)的贫困村占总数的82.9%。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负责人表示,建设壮美广西,农业这块“压舱石”至关重要。广西要坚定不移、扎扎实实地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增强科技引领,加快转型升级,让农业品种、品质、品牌更上层楼,让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阅读
 
编辑:唐志强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