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米粉俏全球 神车销神州

人民网2018-11-28 14:04:15

  原标题:米粉俏全球 神车销神州——看老工业基地广西柳州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

  一辆风靡世界的“神车”、一碗俏销全球的“网红”螺蛳粉、一台代表大国重器的工程机……广西柳州,一个地处西部的老工业城市,当地企业敢于研发国际一流技术,坚持升级换代产品,推动从产品海外销售到海外制造的转变,从知识产权缴费到收费的转变,演绎出一场场中国制造、中国品牌在投身供给侧改革浪潮中的生动传奇故事。

  柳州的工业是从1958年发展起来的,当年毛主席给广西各地市布局了一批企业,给柳州的10多家企业不仅全部活了下来,而且如今都成为了各自领域的佼佼者。究其原因,是柳州不断推进产品创新。

  从“一台车”看柳州传统工业振兴

  去年,柳州的汽车产量达253万辆,将近全国汽车总产量的9%,是全国第三大汽车生产城市。柳州市区人口200万人,平均每人每年生产1.2辆汽车。

  柳州车企不仅在青岛、重庆有制造工厂,还远涉重洋到印尼建厂,散装出口到了南美,技术则出口到了印度、埃及。在我国,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总能看到五菱之光、五菱荣光、五菱宏光等“神车”,而这些车都产自柳州。

  总部位于柳州的上汽通用五菱,已连续12年位居中国产量最大的车企。脱胎于1958年建立的柳州拖拉机厂,这家企业经历过发展的阵痛:改革开放初期,土地包产到户,拖拉机滞销,曾依靠生产缝纫机维系生存;新世纪初,面对微型车市场的竞争态势,广西决策层不惜将企业75%的股权无偿转让给上海汽车集团,促成与上汽集团、美国通用汽车(中国)公司的“中中外”合作。

  曾濒临生死边缘的他们更懂得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造百姓喜爱的车”是上汽通用五菱公司的企业理念,正是秉承这一理念,企业不断研发新产品、调整产品结构,不断做大做强。从本世纪初年产汽车10万辆的西部小厂,一跃成为我国汽车产量最大的单一汽车企业,成就了1800万辆的市场保有量。

  上汽通用五菱长期稳居国内“微车老大”的位置。但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微型商用车正以每年20%速度下滑。早在2011年,上汽通用五菱公司就已预测到这一趋势,加强了研发力度,自主开发宝骏品牌,生产轿车、SUV、MPV等乘用车车型。去年,公司乘用车销量155.8万辆,占总销量的72%,已成为主流的乘用车车企。

  2015年,上汽通用五菱公司的中国微车噪声提案成功写入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汽车法规,中国车企首次改写欧洲汽车标准;通过向通用公司在埃及和印度的工厂输出五菱宏光、荣光车型,上汽通用五菱公司收取通用公司技术提成费,实现了知识产权费由“缴”到“收”的转变。更让柳州汽车人自豪的是,上汽通用五菱公司印尼工厂去年7月竣工投产,挂“五菱”商标的汽车将在海外制造。

  从“一碗粉”看柳州的新兴产业崛起

  柳州有一种小吃,而今已家喻户晓,叫做柳州螺蛳粉,其辣、爽、鲜、酸、烫的独特风味吸引了众多食客。在网上,它早已成为“网红”,被万千粉丝追捧,还远销欧美国家。仅今年“双十一”,就网销2000多万袋,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

  或许很多人不会想到,螺蛳粉的历史仅有短短40年。而螺蛳粉从“现煮堂食”变成袋装食品利用网络销售,仅有4年时间。

  在2014年以前,想吃地道的螺蛳粉只能到当地的实体店。随着食品技术的改进,2014年底,柳州第一家做螺蛳粉预包装的生产企业诞生,拉开了螺蛳粉俏销全球的“网红”之路。这一供给侧的改革,加上“互联网+”的推动,让螺蛳粉成为了“可以快递的乡愁”,远在他乡的人们在家里也能品尝到正宗的柳州螺蛳粉。

  柳州以此为食品工业的突破口,以工业化的思维推进螺蛳粉产业供给侧改革:推动建立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设立螺蛳粉检验检测中心、申请柳州螺蛳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开辟螺蛳粉产业园区、建立螺蛳粉原材料基地……一系列举措推动了螺蛳粉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

  供给侧的小小的改变,让螺蛳粉走出柳州,走向世界。“我们共有7批35万包螺蛳粉批量出口美国,在当地超市以每包4美元左右的价格销售,市场供不应求。”作为柳州螺蛳粉首家企业自营出口美国的企业,柳州市螺状元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清石告诉记者。目前,已有16家企业获得出口资质,产品远销美国、德国、荷兰、英国等国家。

  柳州将螺蛳粉产业作为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龙头产业来推动。时下,融水苗族自治县拱洞乡大苗山深处4000亩稻田里,大山泉水滋养的螺蛳陆续丰收上市。据了解,柳州市近年来大力发展螺蛳粉产业,带动原料基地贫困户4500余户,人均年增收9000元以上。

  “政府搞工业园区,扶持企业做大做强,除了做螺蛳粉以外,还鼓励养殖螺蛳,制作酸笋、腐竹,把产业做起来,同时制定标准规范市场。这是工业城市办的事。”柳州市委书记郑俊康说。如今,柳州螺蛳粉从“小米粉”走上了地方特色经济“大产业”的道路,正朝着“百亿产业”的战略目标加速迈进。

  高质量发展让柳州企业不断创新

  柳州建立了一座工业历史博物馆,见证柳州工业发展轨迹。其中有一幅油画,讲述的是1958年,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来到柳州火车站的场景,这些建设者大多来自上海。正是这些建设者,播下了柳州乃至广西工业的种子。而今,当年布局的10家企业都还存在,从柳州拖拉机厂脱胎出来的不仅有上汽通用五菱,还有广西汽车集团,都是柳州乃至广西重要的工业企业。还有柳钢、柳工等企业也是当年建设的。

  1958年,根据中央的决定,上海华东钢铁建筑厂相关的设备和人员陆续到达广西柳州,建设“柳州建筑机械制造厂”,这就是柳工的前身,孕育了中国第一台装载机。在激烈的工程机械市场竞争中,柳工从2003年就喊出“世界柳工 源自中国”的口号,着力打造国际化的柳工。

  如今,柳工已在印度、波兰、巴西设立制造工厂,构建了亚太、北美、欧洲等8家营销型子公司,1家北京办事处,8个海外配件中心的全球布局,在125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10多家海外经销商。从地处西南边陲的“支边小厂”,到今天拥有几乎涉及工程机械全部产品线的大集团,柳工实现了从“出口贸易”到“国际营销”再到“国际制造”的嬗变。

  “我们的产品已经打入美国、欧洲高端市场,目的就是为了对标国际最先进的水平。”柳工集团董事长曾光安说。

  今年前三季度,柳钢集团利润突破80亿,为建厂60年来最好。柳钢集团董事长潘世庆表示,秘诀在于柳钢在降本增效同时大力推进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贴市场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重点做好品种钢生产,扩大有效供给,提高有效产能。

  “每个零件的精确误差必须小于0.15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的1/50。”柳南区河西工业园内,柳州科路测量仪器公司质量控制部员工覃唐超在三坐标检测仪前一丝不苟地测量零部件的精度。这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正是凭着精益求精的质控和品控,产品畅销国际市场,应用在日本新干线及亚非国家铁路上,成为中国铁路专用计量器具的品牌,是行业内的“隐形冠军”。

  柳州努力通过供给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今年1月,柳州成为广西首个“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今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在柳州召开推进柳州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制造城现场会,强调要真抓实干,迎难而上,全力推动柳州早日建成万亿工业强市,助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要求柳州市要以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抓住机遇、攻坚克难,着力推动工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进一步巩固提升柳州作为西南工业重镇的地位,为全区工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柳州紧抓机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智能化改造为抓手,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聚焦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具有柳州特色的制造业发展新体系,奋力建设高端、智能、绿色、高效的现代制造城,到2025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

阅读
 
编辑:唐志强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