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11月27日电 题:广西百色:“南菜园”里新事多
新华社记者曹祎铭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秋冬蔬菜品种丰富、产量大,每年有230余万吨新鲜蔬菜销往北京、上海、哈尔滨等地,是我国名副其实的“南菜园”。近年来,当地引入新的种植技术,创新涉农信息传播方式,秋冬蔬菜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菜农获益颇丰。
走进百色市田东县林逢镇福兰村李珍华的辣椒基地,一朵朵白色的辣椒花开得正盛。李珍华10多年前就和家人开始种辣椒,在提升农作物品质、发展绿色种植方面,他感触颇多。
“以前种辣椒根本就不考虑农药残留问题,只要能杀虫,什么农药都用,用量也没有严格的标准。”李珍华说,“现在已经不这么干了,滥用农药不但会导致产品卖不上价格,还会给土地带来严重伤害,得不偿失。”
林逢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雷子剑告诉记者,随着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不少种植户开始主动向绿色、有机方向发展。
李珍华种植的300多亩辣椒全部改用有机肥,仅这一项,生产成本就比以前高出50%。“但是通过综合水肥一体化、搭建大棚、引入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生物制剂代替化学农药等方式,蔬菜品质有保证。我种的辣椒每公斤收购价能比市场价高出1元,这样效益也就有了。”李珍华说。
在田东县平马镇百林村兴润果蔬专业合作社的一块近10亩的试验田里,由透明PC板屋顶、钢架和透气纱网墙组建而成的3米高、6米宽、50米长避雨式大棚显得格外亮眼,大棚里带有换气、温湿度监控等设备。合作社理事长黄庭兴介绍,“建这些大棚并不是用来保温的,主要作用是防病虫害。‘酸度’较高的雨水还会伤害农作物的外表。而有了这种大棚,问题就解决了。”
村民黄明奏引入这种新型大棚种植圣女果,真真切切尝到了甜头。“这种避雨式大棚优势明显,每亩地可比露天种植多栽1000株苗,配合使用的滴灌技术将水肥成本降低近30%,产品不仅绿色有机,‘颜值’也比以前更好,在市场上很受欢迎。”黄明奏说。
百色市农业局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41.71万亩。自2013年11月通过铁路向北京输送新鲜果蔬的专列“百色一号”开通,百色逐步成为全国重要的“南菜北运”基地。在坚持绿色发展的基础上,为了让农民更好对接市场,助力农产品销售,百色还着力创新涉农信息传播方式。
走进田阳县果蔬批发市场,记者看到了位于市场中心的信息大屏幕——全国各地市场的蔬菜价格集中显示在这块LED屏幕上。田州镇龙河村菜农陆日华则通过手机实时关注菜价走势,“政府部门经常通过网站和微信等方式给我们推送最新市场信息,这对我们种植、采收、调整产品结构有很大帮助。”
田阳县供销社理事会副主任韦吉烈说:“市场信息对菜农来说很重要,以前信息不畅通,菜是种出来了,但常常卖不出去。现在销售渠道越来越畅通,知道东西往哪里卖,能卖什么价,农民心里就有数了。”
“未来还要继续帮助菜农选好作物品种,通过‘大数据’分析引导菜农种植蔬菜,让种植结构与市场需求对接,降低风险,增加收入。”田阳县农业局总农艺师赵世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