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记者 廖庆凌 通讯员 韦炳旺
大化瑶族自治县雅龙乡竹山村糖下屯有一对壮族夫妻,丈夫韦庆珠64岁,老伴唐素平58岁,为了脱贫致富,他们10年义务修路,终于修好一条通往山外的脱贫公路。
竹山村与都安瑶族自治县的东庙乡和保安乡接壤,那里巍巍群峰连绵起伏。对于竹山村的糖下屯,最大的发展困难是大山阻隔。村民连买包盐巴都要去十几公里外的公路边代销店,所需的生活用品全靠肩挑或用背篓背到家中。
糖下屯有5户人家共17人。当时,上级未将该屯道路列入修路计划。要脱贫先修路,这是韦庆珠最迫切的念头。他家人经过几次商量后,下狠心解决出行问题。2006年6月9日,他和老伴扛着锄头,决定效仿愚公,开山修路。遇石凿石,遇坑填土,靠着夫妇二人一锄一锹,一扁担一推车,仅1.5公里的山路,到2016年才修通,用了整整10个年头。
韦庆珠夫妇修路,碰到最大的难题是缺雷管、炸药等爆破物资。2008年,全县开展村屯级公路建设大会战,他主动到各会战点联系爆破物资,但因为该路不是上级列入的修路工程项目,大会战指挥部无法供应爆破物资,他只能花钱购买。连续7年,韦庆珠夫妇将自养的10多头猪、3头牛全部卖钱来买爆破物资。当路修到一处悬崖峭壁时,韦庆珠先将自己用绳子绑在树上,再用钢钎一次次开挖岩石,钢钎用坏了6把,工程还是难以取得进展。于是,他变卖家里的牛,请来钩机挖掘,劈出长13米、宽4.3米的山崖路。
韦庆珠细细算了一下修路的账,夫妇俩投工投劳不计,他家先后购买炸药等修路物资,还有雇请钩机、工人等费用,开支在这条公路上有9.8万多元。“党和政府为我们山村建输电线路和饮水工程等,投入不计其数,山里人很感恩。我们夫妇出点力也是应该的。”韦庆珠说。
糖下屯的村民对韦庆珠夫妇的修路行为从不理解变为支持,涉及朝凡、弄冬两个屯群众的山地,他们不计得失,无偿提供修路。农闲时间,附近村邻也会过来出一把力。
竹山村村委副主任唐伟说,韦庆珠夫妇不等不靠,自力更生,锲而不舍开山劈路,这种奉献精神非常令人感动。
路修通以后,韦庆珠夫妇运来砖机、水泥、钢筋等,盖好一栋小洋楼。其他村民也与他家一样,得益于出山道路的修通,大大方便了建筑和生活物资的运输,都住上了稳固的住房,日子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