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广西都安:贷牛还牛发“牛财”

人民网2018-08-03 08:57:47

  广西都安:贷牛还牛发“牛财”

  东庙乡安宁村盛兴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村民在饲养场喂养黄牛

  广西都安:贷牛还牛发“牛财”

  东庙乡安宁村盛兴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

  为了改变贫困,广西都安县澄江镇甘湾村村民蓝志业从2016年开始养牛。由于养牛周期长、见效慢,到了年底,蓝志业陷入困境。继续养下去缺资金,放弃只能继续贫困。

  就在蓝志业进退两难时,都安县委、县政府实施的“贷牛还牛”项目,给他送来了一场及时雨。

  在政府引导下,由贫困户牵头,甘湾村成立了养牛专业合作社,通过金融贷款投入30多万元,建成牛棚600平方米,种植牧草25亩。蓝志业作为带头能人被推选为合作社法人代表。

  贷牛还牛”是通过小额扶贫贷款资金扶持贫困户养牛,贫困户免费从养殖龙头企业“贷牛”,可自养也可由合作社代养,牛养大后企业按不低于市场价回购。贫困户还牛后再贷牛,滚动发展。这一模式解决了蓝志业等贫困户的资金短缺难题,使养牛产业走上了规模养殖和健康发展的轨道。

  在地苏镇拉棠村,村民韦克指着牛棚旁边的玉米地说:“这些玉米都是给牛吃的,一亩地能养3头牛。”拉棠村是当地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耕地面积1174亩,人均面积0.65亩。

  过去,韦克家里的旱地只能种玉米,每亩地每年收入不到300元。政府实施“贷牛还牛”项目后,韦克自家养起了18头瑶山生态牛,家里的2亩旱地虽然种的还是玉米,但是“粮改饲”,玉米都成了牛的口粮。

  韦克家的18头牛按平均一头卖1.3万元算,扣除贷牛的10.8万元及草料成本,一年能净赚10万元左右。

  广西都安:贷牛还牛发“牛财”

  贫困户领到牛犊笑开颜

  贷牛还牛”的探索实践,让都安人看到了在大石山区发展产业的希望。

  去年,该县整合资金7652.35万元用于牛羊产业发展,发给贫困户牛犊7745头,山羊12742只,给1.0291万户养殖户发放牛羊舍建设补贴资金1543.65万元。

  还牛再贷,滚动发展。

  当贫困户养殖肉牛12个月后,或当肉牛达到500公斤以上,就达到出栏标准,肉牛由公司统一回收。肉牛出栏收购价格按市场定价,如果市场价格低于20元/公斤,公司按保底20元/公斤收购,由政府提供差价补贴。回购后从每头牛回购总价中扣除牛发放时的成本价格,余款转给养牛贫困户,这部分是利润。采购成本转入循环本金,贫困户可接着跟企业再领养牛犊饲养,依此方式循环滚动发展。

  去年3月,该县保安乡贫困户周生峰从公司领到牛犊,经过9个月饲养后长到500多公斤。今年1月,他养的牛由公司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回购,收获1.5万元。当天,周生峰不仅卖了一头牛,同时又从公司领回一头牛犊,实现了持续增收的目标。

  广西都安:贷牛还牛发“牛财”

  肉牛技术员指导贫困户如何养牛

  对于养殖户来说,最大的风险莫过于牲畜死亡。为了让贫困户吃上“定心丸”,中国人保财险等公司在都安组织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都安县政府整合资金为贫困户支付保险费用,如果贫困户饲养的牛犊出现意外死亡,保险理赔完毕后可补领养1头牛犊,实现贫困户参加“贷牛(羊)还牛(羊)”项目有保障。

  为解决养殖技术难题,都安县聘请专家作为养殖基地的长期技术指导员,引进“微生物+”等先进技术、理念和管理方法,实现生态养殖繁育。在牛犊身上植入可追溯芯片后发放给贷牛(羊)贫困户饲养。在养殖过程中,企业协助畜牧部门为养殖贫困户随时提供日常技术指导及防病治病服务。

  这些配套措施极大地提高了贫困户养殖的积极性,促进了养殖产业的发展壮大。不到2年时间,都安县肉牛从9.27万头发展到近15万头,肉羊从69.42万只发展到近80万只,带动贫困群众13072户54902人,牛羊合作社发展到48家。

  脱贫项目的成功离不开完整的产业链。目前,都安已建成百旺妙田村万头瑶山牛养殖示范基地、大都华牛生态养殖科技示范园等规模较大的牛产业基地,逐渐形成了县有种牛(肉牛)基地、乡乡镇镇有牛场、村村屯屯有牛社(合作社)、家家户户有牛养的发展格局,全县牛羊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完)

编辑:唐志强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