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画说扶贫—— 一个画家别样的扶贫路

广西日报2018-05-15 11:11:53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尚新周

  尚新周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作品《把酒话民愁》拉近了尚新周与村民的距离。

  作品《把酒话民愁》拉近了尚新周与村民的距离。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画家笔下的东凌黑猪憨态可掬。

  画家笔下的东凌黑猪憨态可掬。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39441526339095094

  尚新周“画说扶贫”作品。

  广西日报记者 张天韵

  5月2日,“画说扶贫·新周的驻村故事”画展在广西艺术学院开幕。与以往画展有所不同的是,它以低调平实姿态静悄悄地绽放,一如这画展的主角,广西艺术学院教师尚新周和他的97幅作品一样,朴拙,乡土味极浓。

  这些包含山水、花鸟和人物题材的作品,是尚新周在德保县东凌镇多脉村任第一书记两年半时间里,用画笔表达他扶贫生活的经历和感受。

  初见尚新周,是在广西艺术学院举办的“画说扶贫·新周的驻村故事”画展上,他正忙不迭地向观众介绍他两年多来的扶贫成果:97幅有山有水有村庄、有猪有鸡有庄稼的扶贫画卷在观众眼前徐徐展开……

  1  画说山乡:以画和乡亲“套”热乎

  2015年10月,尚新周被广西艺术学院选派到德保县东凌镇多脉村任第一书记。初进村,这自小在北方长大的小伙挠头了:“村里老百姓不熟悉你,不和你掏心窝,问什么都只回两个字‘没呶’,背过身去他们自个用壮话聊得欢。当时我就傻了眼。”焦虑的尚新周习惯性地用笔在纸上乱涂乱画,希望从乱麻般的线条里理出一条思路。

  多脉村是德保县东凌镇西南部一个偏僻的村子,距离县城60公里。“每次进村,总是在山路上颠簸,看不尽的山头望不透的云雾。”尚新周指着一幅《山峰高耸 阻碍交通》说,“村部就设在5个屯的中心位置,由6座山峰环绕,像一朵莲花的莲蓬。”“山峰高耸,阻断交通。缺水少田,群众贫穷。”这幅画作将多脉村的贫困状态形象地几笔勾勒出来。

  缺水少田,交通不便,并不遮盖多脉村的美丽:云雾缭绕的崇山峻岭,鳞次栉比的百年寨子,抽旱烟的老人,嬉闹的孩子,踱着方步的公鸡,在泥巴里打着滚儿的黑猪……都成为尚新周笔下的素材。他身边渐渐地聚拢了越来越多的村民,他们从尚新周画中惊喜地发现,祖祖辈辈生活着的穷山僻壤,竟是这样的娇娆美丽。

  第一书记尚新周在他们眼里开始变得和蔼可亲了,孩子、老人、妇女、下田的庄稼汉都喜欢围着尚新周,边看他画画,边用不甚流利的普通话和他东家长西家短地拉起家常。话题一扯开,尚新周渐渐了解到当地群众想什么,屯里适合种什么、养什么、缺什么……画画,成了尚新周与村民关系的润滑油。

  2  画说搬迁:让贫困人口走出大山

  “我初次进村的时候就是从那条小路上走过的,那时水泥路还尚未完工。”尚新周指着一幅《贫困户精准识别路》画面上那些曲曲弯弯的羊肠小道感叹:“入村路难走,进屯的路更难走。当时有感而发写了一首小诗:‘支书带我入屯,石头割破脚跟。山头层层翻过,豁然鸡犬相闻。’”尽管已经有地处偏僻的5个自然屯搬迁到村部周围,但仍有18个自然屯分布在周围的群山中,最远的屯需要花上两小时“手脚并用摸着石头进屯”。

  行路难,搬迁更难。“多数自然屯不超过20户,其中两三个屯只有三四户人家。如果修一条通屯公路,成本太高,不太实际。动员移民搬迁,这个说,世代久居不忍离开,那个讲几分田地,不想抛弃。政策宣讲了一遍又一遍,嘴皮子也磨薄了一寸,村民仍是一脸狐疑,要么说听不懂,要么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不搬。”尚新周说起当年做村民工作的艰辛,眉头不经意蹙了一下。

  贫困困扰着这个群山环抱的村庄,也让尚新周夜不能寐。失眠的深夜,尚新周一个人对着茫茫夜色,用画笔拼命地涂抹。

  “为了拉近与村民的距离,常常和他们喝点小酒,将自己的想法与他们聊聊,他们也将心里话倒出来,‘把酒话民愁,话稠酒更稠。浑然不知觉,月上树梢头。’《把酒话民愁》就是在这样的情景下画出来的。”尚新周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和乡亲们促膝长谈,用画笔向乡亲们描述山村的未来。先画贫困户危房,再画危房改造后的新农村,以画展示未来的美好生活,同时及时协调解决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年逾70的黄承方老人,妻儿先后离世,家里房屋四面见天,随时有倒塌的危险。经过尚新周多方协调,先联系中国银河证券南宁分公司为老人采购帐篷,后来又联系当地政府在村部附近为老人建起一间水泥房。“看到这位孤寡老人搬进新房安定下来,我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了下来。”尚新周说。就这样,乡亲们慢慢消除了顾虑,20多户村民陆续搬迁下山。

  3  画说产业:“文化+产业”好前景

  偏僻的多脉村一无交通优势,二无土地资源,三无高素质劳动力,再加上村民思想保守陈旧,等靠要思想严重等一系列条件限制,发展产业谈何容易?

  “千难万难,还是要发展。”尚新周和村干部在村里一户户调研摸底,结合当地实际,认定发展生态种养才是未来的出路,而发展黑猪养殖又是生态种养的重中之重。

  尚新周如数家珍般介绍起黑猪:“说起黑猪,可是一宝。东凌黑猪因家庭式生态散养,品种好,肉质鲜嫩,在德保县乃至百色市可以算是响当当的品牌。但由于交通条件的限制,土地资源的贫乏,黑猪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养殖。多脉村世世代代养猪,年轻人外出广东打工也多进猪场,村民在山上种植玉米和红薯,也是为了养猪。有一次我跟贫困户李常远聊天,他说:‘我就喜欢养猪,自己再困难也要盖猪棚养猪。’我听罢立即帮他向村委会申请筹借了一万元,建好了猪圈。”

  为了帮助黑猪打开销路,尚新周专门创作数幅《东凌生态猪》,他笔下的黑猪或在山间横卧,或在啃食野草野花,一个个健壮、精神。他把这些画拍成图片放到QQ空间、微信上,向身边的朋友推荐。很多朋友不仅从中了解到东凌镇这个偏僻的地方,还有不少的朋友通过网上下单预订黑猪。

  “外来人很难理解山里人的想法与感受,山里人朴实的背后隐藏着聪明和坚韧,这是我最深的感触。”尚新周说,“团结群众做产业就要选好路子,让大家不断尝到甜头,对产业发展的路子充满自信。只有自信了,胆子才大,才好和别人坐在一个桌子上谈生意。”

  为了打好生态品牌这一仗,他在广西艺术学院和德保县相关部门支持下,提出“文化+产业”的扶贫路子。先后举办了专题画展,宣传东凌镇的秀美风光以及黑猪、生态鸡、高山山羊等品牌,通过微电影、航拍、摄影等新媒体手段,宣传东凌,宣传黑猪,为农村产业找出路,并筹划建立“村民合作社+家庭种养+超市+社区+网络异地销售”的产业链。

  随着“文化+产业”扶贫思路的逐渐展开,特别是尚新周“画说扶贫”新颖的扶贫形式,多脉村吸引了众多社会企业和爱心人士前来进行产业考察和资金捐助。

  社会力量的参与,使村民不断得到实惠,他们对尚新周的信任逐渐增强,干劲儿也提了起来。尚新周趁热打铁继续把握一切机会,不断动员有致富想法的村干部和致富能人,继续谋划本村的产业发展项目,成立多脉村民合作社和第一个种养合作社——德保县金凤凰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明晰由合作社提供黑猪猪苗,交与贫困户来饲养,黑猪出栏后,由合作社统一进行销售,再给予贫困户分红的产业发展思路。

  两年多来,尚新周多次组织多脉村党员干部召集本村贫困户,带着家养菜猪、散养土鸡和放养山羊到南宁市一些单位推介多脉村家庭种养产品,每次带去的土特产都被抢购一空。“几次活动接收订单超过160余单,销售猪30头、山羊51头、土鸡数百只,直接销售金额约计17万余元。”

  4 画说亲情:以画寄情 以诗抒情

  “扶贫近三年,总感觉欠家人一个陪伴。”从南宁家里往返多脉村,需要两天的车程。由于村里工作忙,路途遥远,每月能回一两次家,成为“奢侈的期待”。“就是回到家,呆在家里的时间也不多,不是去企业就是到爱心人士那里找项目、接赞助……尚新周写了一首诗以表达他对家人的亏欠:回到家/我的胡子很长/硬硬地立在脸上/老婆笑着躲开/女儿跑得匆忙/回到家/我的胡子很长/挺挺地立在脸上/带来的是疲惫/还有淡淡的伤……

  由于长期驻村扶贫,与妻儿聚少离多,尚新周便提起画笔把思念之情全部倾诉于纸上,画公鸡借物“思妻”,并题上了词:“东凌丈夫南宁妻,工作之余多画鸡。人人争夸好颜色,多少情话对空许。”

  尚新周离家开始驻村工作时,女儿仅一岁多。驻村工作结束回来,女儿已四岁,俨然一个大姑娘了。“每次从乡下回到家里,最大的享受是女儿偎依在身边,说:‘爸爸,画画。’我就连忙给她裁纸,准备笔墨颜色,搬凳子给她站在上面伏案挥毫。”

  “亲人之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两年多陪伴她的次数屈指可数,但每次回到家里,我总爱和她腻在一起,画画成了我跟我的‘小情人’的约会。”

  “她画画受我影响,我至今还记得她第一次开口用稚嫩的声音说‘画画’。当时她还不能说成一个完整的句子,用手比划着,拉我去书房,指挥我给她铺纸,拿毛笔,倒墨汁,端水,拉近凳子,给她拍照。画完之后,将她的画和我的画一起在客厅挂起来,很满足地拉着家人看,说:‘爸爸画,我画。’”说到这里,尚新周鼻翼不容察觉地抽动了一下,“现在有时间好好培养女儿,最大愿望就是和女儿一起办个画展。”

  两年多过去了,回看尚新周的一幅幅作品,从《原来的入村小路》到《新建的入村公路》《天涯变通途》,再到《风雨中施工的操场》《新盖的村部办公室》……一幅幅“山村扶贫图”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小山村扶贫的成就:从初到多脉村的缺水少田,交通不便,村部办公室家徒四壁,文化娱乐设施空白,到修建了4.7公里通村水泥路,盖起崭新综合楼、篮球场、戏台,建起了“农村书屋”“社会爱心捐赠物品领取室”……

  “一支服务的队伍,从城市聚拢到贫困的村庄,穿梭在山间,徘徊在地头,俯首在老乡身旁。细听群众心的倾诉,将政府的惠农政策带到村庄,如同清芬的甘泉,滋润乡亲的心田,啊——他们是谁?人们亲切地称呼他们第一书记,是上通下联的桥梁……”尚新周不仅用画笔记录着翩然而至的灵感,也用歌词记录着第一书记在扶贫攻坚中付出的努力和艰辛。

  那画那诗那首歌,无不流淌着尚新周那浓浓的扶贫情,他在用行动践行着“各出所学,各尽其能,凝心聚力,精准扶贫”的誓言……

  (本版照片与作品均由尚新周提供)

编辑:唐志强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