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广西:新起点书写发展新篇章

广西新闻网2018-05-02 10:05:05

  春天,是耕耘播种的季节。

  一年前的春天,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南宁等地考察调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实地了解基层干部群众对党的十九大的建议和期待,对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

  一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加快推进开放开发、精准脱贫、改革创新、生态环境等各项事业发展,向总书记和党中央交出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一年春尽又一春。今年是自治区成立60周年,5600万壮乡儿女站上新起点,肩负新使命,全力奋进在新时代幸福的大道上。

  生态优势金不换

  踏着“壮族三月三”歌圩节的节拍,南宁市那考河湿地公园人流如织、歌舞飞扬。置身鲜花盛开、绿意盎然的花园景中,谁能想象这里曾是人人避之不及的“纳污河”?

  2015年3月,投入11.9亿元的那考河水域治理项目开工建设,经过两年的建设,水厂出水100%达标,成为全国城市内河流域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及海绵城市建设的标杆,至今接待游客110万人次。

  那考河的华丽转身,是广西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广西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多方着手坚决捍卫“金不换”的生态优势,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红利逐步释放,老百姓的绿色获得感越来越强。

  “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一直是广西人的骄傲,但一些地方的采石场破坏了漓江的“诗情画意”。为此,桂林市斥资2.58亿元,实施百里漓江绿化彩化花化果化、生态护岸、漓江清洁“免疫”等工程,关停保护区内所有采石场,整治沿岸“四乱一脏”现象,开启分时分段新航线……如今,漓江的“原生态”逐步恢复。

  分布于北部湾一带的“海洋卫士”红树林,一度遭到围海造田、水产养殖的侵占而岌岌可危。保护红树林,广西打出系列组合拳:实施“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海岸生态系统特种修复示范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积极补种红树林,并定期开展生态监测与修复。最新数据显示,广西红树林面积已达7300多公顷,呈稳中有升态势。

  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是广西生态文明建设的亮点。自治区政府发布系列文件,将111个县市区划分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主城区等,实行更多体现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差异化考核机制,使生态文明建设有了制度保障。

  随着珠江防护林、沿海防护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国家重点工程的不断推进,壮乡的“绿色家底”更加殷实,生态答卷上的成绩愈加漂亮:全区森林覆盖率达62.28%,虫鸟飞舞,鱼儿欢歌,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超九成,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清新已触手可及。

  脱贫攻坚再出发

  柔软的沙发、宽敞的阳台、明亮的客厅……前些日子,百色市右江区龙川镇平禄村贫困户梁海里一家,告别农村瓦房,搬进城里新楼房。“在城里有了安定的住所,一家人对生活有了新盼头。”梁海里满怀信心地说。

  广西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目前仍有贫困人口246万人。面对脱贫攻坚“硬骨头”,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斩钉截铁:“我们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因村因户因人精准施策,扎实做好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扶贫等重点工作,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脱贫。”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将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仅2017年,全区农村贫困人口就比上年减少95万人,减贫速度比上年加快3.2个百分点;贫困发生率为5.7%,比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

  “做好脱贫工作,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前不久,鹿心社在百色市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时,既科学总结了经验,又指明了再出发的路径和方向。

  鹿心社表示,广西将把攻克深度贫困作为重点,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聚焦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贫困人口,采取超常规举措,攻克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把脱贫攻坚责任落到实处,强化脱贫攻坚督查巡查,改进完善考核评估机制,狠抓贫困地区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落实,构建齐抓共管、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把加强作风建设贯穿始终,坚决杜绝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等现象,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坚决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我们决不让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自治区主席陈武说。2018年,广西将紧紧围绕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15万人,实现1450个贫困村和14个贫困县脱贫摘帽目标任务,加大对深度贫困县、乡镇和村的支持力度;安排5亿元以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持深度贫困地区;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扶贫、扶贫搬迁、政策兜底等工作。

  乡村振兴续新篇

  人字坡屋面,红墙白线条……走进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矮寨村,一栋栋风格独特的房屋映入眼帘。“土味十足”的建筑工艺在这里得到活态传承,壮、汉、瑶等多民族文化在这里交融。

  按照“宜居宜业宜游”思路,恭城传承“坡屋顶、小青瓦、白粉墙、吊脚楼、木格窗”等瑶族建筑元素,全域规划建设美丽乡村,高标准完成7个集镇和500个村屯规划,探索出一条低投入、高效率改善人居环境的新路子,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恭城是“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的一个典范。2013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规划用8年时间,分“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4个阶段,有条不紊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经过5年的建设,一个个亮丽的新农村展现在世人眼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

  乡村振兴,广西在行动。4月16日,《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定》正式实施。广西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着力实施特色农业强优、生态环境优化、文化繁荣兴盛、治理能力提升、脱贫惠民富民、体制机制创新“六大工程”,奋力开创新时代广西“三农”发展新局面。

  “迈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我们将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上下功夫,结合落实中央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西落地生根,以优异成绩迎接改革开放40周年和自治区成立60周年。”鹿心社说。

  (本报记者 周仕兴)

编辑:唐志强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