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广西乡村华丽蝶变

广西日报2018-04-23 09:18:46

  原标题:广西乡村华丽蝶变

  中共广西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简称“全会”)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西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4月16日,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定》,对八桂乡村振兴工作进行总体谋划和高位部署。广西乡村一天天实现华丽蝶变,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农业由大变强

  一条条水管像“血管”穿行蔗地,数控机房就是无数“血管”连接的“心脏”。电脑精确配方的水肥由此注入水管,再通过等距漏孔一滴滴渗入蔗苗根部,让蔗苗茁壮成长。

  这是扶绥县渠黎镇百甲糖料蔗高产高糖“双高”基地的场景。今年3月,全区各食糖主产区和自治区相关单位、金融机构的负责人聚集“中国糖都”崇左市,全面谋划和部署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广西的糖业工作。

  蔗糖业是广西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全区糖料蔗面积、总产量和产糖量位居全国第一,其中蔗糖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蔗糖业的由大变强,便是折射广西农业由大变强进程的一滴水珠。

  从2014年开始,广西在全国率先创新开展糖料蔗高产高糖“双高”基地建设。4年多克难攻坚,蔗糖业的“第一车间”逐渐蝶变——以水利化为基础,测土配方、智能化水肥药一体化等精细化管理措施大力推进;良种良法的广泛应用,让高产高糖的目标越来越近;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是糖业降本增效的核心,广西有信心到2020年,使500万亩“双高”基地甘蔗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85%。

  广西是农业大区,如何让“大农业”变成“强农业”?近年来,壮乡人民一直在积极探索、奋力奔跑。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创名牌、惠农户、筑保障”,广西的糖业正在加快“二次创业”步伐,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甜蜜产业”要让每一环节的生产者露出甜蜜的笑容。

  高位规划推进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品种品质品牌‘10+3’提升行动”,以粮食、蔬菜等十大优势特色种养产业及三大新兴产业为龙头,开启了广西现代特色农业勇闯转型、优化、升级的新天地。短短两年多,广西农业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由产品数量竞争向品牌质量竞争转变,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实现全面升级。

  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是广西深化农村改革的先行区,打造现代农业的窗口。2014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创建示范区的重大决策。3年多来,各市县、各有关部门把示范区建设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平台载体,统筹规划,整合力量,强力推进,融合发展。

  目前,从高山峻岭到广阔海洋,从都市郊野到边关村寨,1730个各级示范区,在八桂大地连点成线、连线成面,正以燎原之势,辐射壮乡山山水水。依托示范区平台,全区共拉动社会投资412亿元,运用先进生产技术4889项,打造“三品一标”品牌产品836个,示范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当地提高10%以上。

  农村由乱变美

  首府南宁之西,邕江之畔的忠良村,在“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中国最美乡村”。

  忠良村的美,不仅美在生态宜居,更美在产业兴旺、乡风文明。

  2005年,忠良村在创建生态文明村时就对道路进行了硬化,并要求每户村民实行门前三包。但由于没有产业支撑,虽然村庄比以前干净,村民们却没有任何收益。村民梁安芝是当时村里第一个开农家乐的人,不少村民“眼红”地说,村里改善环境都是为了方便他做生意。

  2013年,南宁市启动忠良屯综合示范村和“美丽南方”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改造旧村老宅、发展特色产业。如今忠良村成为一个集休闲农业、旅游观光、新农村建设及农业科技示范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农业旅游区。

  “村里像样的农家乐已有20多家,进驻的企业超过40家,村民家门口就能就业,没人再眼红说酸话了。”梁安芝说,去年村里的人均收入已达1.3万元。

  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和谐统一,美丽才能永续留存——从2013年至今历时5年,在齐心协力推进“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中,广西各族干部群众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

  “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的广西实践,从“清洁”到“生态”再到“宜居”,给全区农村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历史性变化。

  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全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现全覆盖,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9%,所有乡镇实现通沥青(水泥)路,建制村通畅率达99.35%,具备通车条件的建制村客车通达率为85%。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增强,去年预脱贫摘帽的900个贫困村和争取脱贫摘帽的200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2万元以上。

  农村社会治理不断加强。92%的乡镇设立农事村办服务中心;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能力进一步增强,逐步养成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

  农民由穷变富

  鹿寨县四排镇思民村香梅屯脱贫户黄德焕,曾经风光过,1999年起种植桑园20多亩,多年养蚕积累了不少的家底。可前几年,他在集镇里开米粉店和商店,由于经营不善,亏得一塌糊涂,以致连给上大学的女儿缴学费和生活费都很吃力。

  “其实戴上贫困户的帽子,自己脸上很不光彩!”黄德焕说,邻村的韦卜斌种了几十亩的砂糖橘和蜜橙,年收入90多万元,而我家也有几十亩田地,谁也没缺胳膊少腿,有什么理由等着政府来救济?

  2013年开始,在当地政府支持和帮助下,他种植了30亩砂糖橘。天道酬勤,2016年果树开始结果,当年就实现脱贫。如今,黄德焕信心满满,准备再艰苦一两年,继续扩大种果面积,争取做个勤劳致富的百万富翁。

  广西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过去5年,全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累计减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09万人,年均减贫12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8%下降到7.9%左右。

  随着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时期,“精神脱贫”成为主攻方向之一。针对个别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不愿脱贫的情况,广西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把引导群众树立“脱贫光荣”的理念,摒弃“等、靠、要”的思想列为扶贫工作的重点之一。“张德焕”“李德焕”……一个个争作勤劳致富百万富翁的农民不断涌现,壮乡农民不仅口袋鼓起来,精神也富起来。

  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近年来,广西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水平,使农民成为了有吸引力的职业。

  2017年,广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在全国排名第八,在所有非整省推进的省区中名列第一,跨入全国先进行列。目前广西培育的5.88万名新型职业农民,多数完成了从一名草根农民向职业农民的华丽转身。他们在农村或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创办家庭农场,或兴办现代农业生态园,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演绎着一个个传奇故事,成为带动周边农户创业致富的领头羊。(记者 袁 琳 原文编辑:罗小灵)

编辑:唐志强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