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桂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民在家门口就业

新华社2018-04-09 15:50:04

  新华社南宁4月9日电题:桂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民在家门口就业

  新华社记者刘伟、张周来、胡佳丽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时节,记者在桂东农村采访时看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已然改变,多元发展热潮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城郊农民在家门口就业

  春耕春种,不少地方农民紧张劳作,但在位于桂东的苍梧县旺甫镇鹤洞村,却是小桥流水般的安静闲适。

  “附近有公司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很多农户把田地流转出去了。”村民莫振明说。在旺甫镇,一个上万亩大型花卉苗木基地正在建设,2015年鹤洞村实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之后,全村约5000亩土地已经流转出去。

  “只要身体允许、自己想做,家门口就有大把就业机会。”莫振明告诉记者,五六十岁的人也可以就近到花卉基地做工,村里还有100多人进城搞绿化。

  梧州市长洲区长洲镇泗洲村地处城郊结合部,以前当地农民以种粮、种菜为主。泗洲村党总支书记覃建良说,当初建设长洲水利枢纽需要征用土地,很多农民担心因此丢了饭碗。

  “这也‘逼’着我们想办法、找出路,现在很多村民在不同地方上班、经商。”覃建良告诉记者,村里100多人在长洲枢纽从事保洁、保安等工作,另有100多人在跑船。村里还引进10多家企业。

  去年泗州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3万元,全村1056户已经有700多户在梧州市区买房。“家在泗洲村,身份还是农民,不过跟城里生活没多大差别。”

  “农民股东”抱团发展

  在地处深山的长洲区倒水镇旭村,东方美人茶示范区的梯田里,村民们开始采摘新茶。

  2013年该村青年廖天林返乡创业,发动村民利用闲置山地种植东方美人茶时,村民们顾虑重重。

  廖天林采取“公司投资+村民小组集体林地+农户家庭承包林地”的模式组建合作社,各小组和村民拿林地资源入股。“别人每亩给80元租金,我就给100元的保底价,目的是要打消他们的顾虑。”

  村民廖荣明说,农民入股后真正成为合作社的一员,步入正轨的第一年,平均每户就从合作社分红3000元,效益超过一家一户种植。如今,合作社茶园已扩展到1000多亩。

  长洲区政协副主席陆建敏认为,相比以往土地流转给企业,由企业自主经营的方式,农民以自己承包的山林、土地等资产入股合作社,跟合作社利益捆绑在一起,发展的能量更足,农民的利益更有保障。

  位于城郊结合部的龙新村在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中尝到了甜头。2015年村里将核定的集体留用地、集体资金、物业等共2.3亿元经营性净资产,全部股份量化配置到成员个人,由合作社牵头搞市场化开发。

  “村民变股民,大家心更齐,收益分配更规范,村里每年都有大变化,”龙新村党委书记潘锦松透露,龙新村第十一组合作社投资建设农贸市场、商贸大楼等用于出租,年收入达230多万元,人均分红近4000元。各村组集体还投入六七十万元用于农家书屋、广场和慰问贫困户、老年人等公共事业。

  一二三产业相辅相成

  眼下,旭村东方美人茶示范区合作社茶叶加工车间和存储间已清理干净,今年第一批茶青马上投入加工。

  “这里山好水好,离城里也不太远,除种植、加工和销售,我们还要把茶园观光做起来。”规模迅速扩大、产品供不应求,廖天林却想得更远。

  示范区的樱花树和风铃花树已小有规模,加工厂旁的农家乐在建设中。“我们引进了好几个品种的樱花,花期可长达4个月以上。”廖天林说,“游客既能观看茶叶加工全过程,也能在优美环境中体验生活、放松心情。”

  夕阳西下,天长水阔,长洲枢纽库区泗州岛上郁郁葱葱。泗洲岛迎来新一轮旅游旺季。

  泗州岛是泗州村发展旅游的黄金资源。2015年底,泗州村以每位村民配置1份物业股的方式,将5800多万元集体经营性资产量化配置到人,进而成立股份合作社发展旅游。

  短短数年,岛上有了观景平台、游艇码头、文化广场,30亩荒山改造成了采摘园,农家乐、民俗客栈等迅速兴起。2017年,当地举办“下俚文化节”“三月三”歌圩节等活动,吸引游客20多万人次。

  覃建良告诉记者,受旅游业带动,全村有两三百人在家门口创业就业。(完)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