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邕城公共文化设施短缺 老人精神文化活动贫乏

广西新闻网2018-03-27 09:34:46

  优雅养老 我们还缺点啥·精神文化篇

  编者按:根据全国老龄办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1亿,占总人口17.3%。其中去年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过1000万。中国已经迈入老龄化的门槛,成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老龄化已经成为了社会问题。

  退休了干点什么好?老年人这时有了更多可支配的闲暇时间,除了睡眠和家务,他们迫切需要参与文化活动中,重建新的社会关系,以迅速适应退休生活。此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注重心理和身体的健康,他们走出家门,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广场舞、戏曲、阅读交流等文化活动中来,他们需要更多、更人性化、更适合老年人的公共文化活动。

  可是,这些需求一时间好像并不容易得到满足,想学些什么,老年大学的名实在太难报了;想在家门口玩点别的,却没有什么适合的场地,毕竟也不能经常出去旅游……为了能让数量会越来越多的老人们老有所乐,我们都准备好了吗?

  邕城公共文化设施短缺 老人精神文化活动贫乏

  让老人老有所乐 谁都不是局外人

  【焦点图】邕城公共文化设施短缺 老人精神文化活动贫乏(图)

  在南宁市朝阳广场,许多老人聚在一起下棋。

  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记者 黄占玲/文 徐天保/图

  65岁的梁女士住在南宁市柳沙路,退休后,每天都过得既充实又有条不紊:早上打腰鼓,午休之后做做家务,晚上还要跳广场舞。梁女士说,也许这就是自己想要的退休生活。老年生活该如何过,才能让精神不空虚?是寻求社区帮助,还是加入一些文化组织?南宁现有公共文化设施是否可以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要?对此,本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记者调查

  做饭锻炼,不少老人的活动方式很单一

  退休后,65岁的梁女士每天的日子都过得很充实。早上6时许起床,如果不下雨,她会骑着自行车到南湖公园,和老友们汇合后练习打腰鼓。腰鼓队里大部分都是和她年纪差不多的退休女性,大家除了练习腰鼓外,偶尔还会相约喝早茶。

  中午11时,梁女士和老友们道别,在回家的路上,她会先到菜市场买菜,好给老伴准备午饭。退休后,她和老伴就各自发展爱好,因为孩子远在上海工作,所以她只需照顾老伴的午餐和晚餐。吃过午饭,梁女士会休息一个小时,然后做做家务,准备晚餐。晚上7时,她会换上舞鞋,到小区附近的广场跳广场舞。当初她加入这个广场舞队,除了离家近,还因为每个月只用交5元的喇叭电费。9时,结束广场舞,梁女士一天的安排也就结束了。

  韦先生今年61岁,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每天到南宁市人民公园锻炼,从早上7时一直持续到中午12时。韦先生一直都做些小生意,前几年才把生意交给了儿子,闲下来之后,他发现自己无事可做,每天都在家看电视。直到2017年,在儿子的建议下,他才开始到人民公园逛逛,“其实一个早上都呆公园里,也挺无聊的,但一方面是为了身体的健康,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打发时间。”韦先生说,早上前来人民公园锻炼、休闲的老人挺多的,就算下雨,人也不见少。

  从公园出来,韦先生就回家吃午饭,中午也不休息,就是看电视,一直到傍晚,才趁着外出买菜再散散歩。晚上9时,他就开始准备就寝了,“感觉日子过得有点平淡,自己也有些迷惘,可能晚年生活就是这样的。”韦先生说。有时他实在闲得慌,就会催儿子赶紧结婚生娃,这样他就有事可做了,可他也明白这种事急不来。韦先生也想过去社区找找有啥娱乐活动可参与,可是他常年在外做生意,和街坊邻居的关系也比较生疏,便又打消了这种念头。

  不少老人对退休生活感到迷茫

  你的退休生活是怎么样的?就这个问题,记者在南宁市新竹社区对10位老人进行了随机调查,这些老人的平均年龄为62岁。有3位表示对于老年生活比较满意,会积极参与一些活动;有4位表示要帮着子女带孩子,偶尔参加一些老年人活动;有3位表示每天最大的娱乐活动就是到花园散步聊聊天,偶尔到社区坐一坐。

  在问及对当下老年人的娱乐方式有多少了解时,有5位老年人表示自己只知道社区里会举行一些活动,比如唱歌、跳舞、下围棋等。有3位表示并不了解,2位表示自己会主动和他人交流,了解一些当下适合老年人的娱乐活动。

  68岁的梁耀明退休之前在自治区总工会工作,由于多年一直参与组织活动,退休后他还是闲不下来,除了加入公益爱心活动中,还经常参与摄影活动。朋友看他的日子过得精彩,就常来请教他,每当这时,梁耀明都会建议老友买一台相机,且不管会不会拍,只要带着相机走出去,就是一种锻炼了。虽然听着挺有道理,但是朋友们对他的建议还是有些迟疑:自己这样做究竟能行吗?在梁耀明看来,身边的老友不是不懂得当下有何种娱乐方式,而是还没做好心理准备去迎接退休后的生活。

  梁耀明称,其实现阶段,可供老年人娱乐的方式已经越来越多样了,除了可以加入一些自发组织的团队,如老年摄影协会等,还可以去老年大学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退休之后谁都有落差,不懂怎么走出去,但实际这是晚年生活不够丰富的表现。”

  有专家指出,退休之后,老年人对吃穿等物质生活的需求不是很强烈,而对健康和精神文化的需求增大。以前工作忙抽不出空练书法、绘画,这时有时间了;以前忙着哺育孩子,没时间自己娱乐,退休后就没有这些压力了。老人在精神文化方面有追求,可以有效稀释孤独,并以积极的心态融入社会。

  其实,老年人跳广场舞就是一种精神文化生活,他们在集体活动中把玩孤独,稀释孤独,流放孤独。更重要的是,在笑声中忘记衰老。 

  【焦点图】邕城公共文化设施短缺 老人精神文化活动贫乏(图)

  老人聚在一起玩摄影

  正在发展

  文化娱乐场所和社区

  都在努力为老人服务

  可供老年人娱乐的方式有多少?是否能够满足老年人在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对此,记者对一些文化场所进行了走访。

  上午9时,记者来到了南宁市老年活动中心,走在楼道里能听到各种教学声,相当热闹。南宁市老年活动中心主任李刚告诉记者,中心开设有舞蹈、歌唱、乐器等各类课程,每个学期要接待5000多名来学习的老人,他们的兴致都非常浓。

  南宁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赵朝富表示,这些年,为丰富老年人的退休生活,南宁市的一些文化娱乐场所在不断地发展、完善。目前供老年人活动的场所分为几大类,有老年干部活动中心、南宁市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老年协会等。其中,除了老年干部活动中心针对特定群体外,普通退休民众可以选择到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社区自发组织的协会等进行活动,且这些地方收费较为低廉,符合老年人的消费水平,很受欢迎。

  南宁市新竹社区副书记凌夏告诉记者,为了提升老年生活质量,社区不仅组建了歌咏队,还利用社区的活动场所为老年人增设了棋牌室、兵乓球室,每天到社区参与活动的老人有几十人至上百人,“社区活动从来不缺老人参与,他们都很积极支持各类文娱活动。”据了解,目前除了供老人娱乐消遣外,社区还会不定期和公益组织一起,推出养生健康讲座、义诊等各类活动,也相当受老人欢迎。凌夏指出,社区老人对于活动的创新度要求不高,只要是活动渠道正规,利于身心,他们都乐意参加。 

  困境不少

  难点一:

  公共文化设施供不应求

  可供娱乐的项目多了,但这些设施是否可以承载老年人的数量呢?对此,南宁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赵朝富称,目前南宁市可供老年人娱乐消遣的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由于门槛低,费用相对低廉,很多老人都愿意参与,也因此导致一些活动中心一位难求。前阵子,位于星光大道的南宁市群众艺术馆开启了春季公益培训班报名,原本只计划招收53个班次1200名学员,不料现场人气爆棚,馆方临时放宽舞蹈班年龄条件和增加11个班次,即便这样,还没到原定的截止报名时间之前,就已经满员了。

  南宁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黄平昭介绍称,以南宁市建立的老年协会为例,目前南宁老年协会的建会率为85%,虽然在广西排名首位,但却远远落后于全国水平,其中,有固定场所、有相关设施的示范性老年协会不到30%。如果一些活动中心出现报不上名的情况,老年人大多数会转向社区、或者一些自发组织的老年协会,从这个方面可以看出,老人的自主意识提高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意识正在觉醒。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南宁市东葛路社区,该社区主任韦丽荣介绍称,社区登记在册的60岁以上老年人共有700多位,但社区可供老年人活动的场所只有一些健身场所以及一间300多平方米的活动室,这基本上是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文化需求的。为了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社区便想出了与其他单位共建的办法,比如和广西广播电视大学一起举办活动,推出一些针对老年人的学习课程,在社区的推荐下,不少老人踊跃参与其中。

  难点二:

  师资成了头疼事

  除了设施无法满足老人之外,缺乏师资也是一大头疼事。南宁市老年活动中心主任李刚称,中心经常面临缺乏老师的情况,尤其一些上课比较精彩的老师非常受欢迎,从而导致班级人数远远超过预期,中心不得不再为该老师增开一个班。老师受欢迎是好事,但由于工资提不上去,不少老师最终选择辞职。

  作为一名教师,吕秀英在退休后应邀到位于南宁市地委大院的崇左市老年大学任教,负责教授摄影。在她到来之前,负责教摄影的老师已经走了好几个,她算是呆得时间相对较长的。吕秀英称,其实年轻一点的老师觉得工资低想离开是正常现象,毕竟还要养家,而她已经退休了,相对而言负担小,以快乐工作为主,不会太计较薪酬。

  南宁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隋有实称,目前聘用退休教师来教授老年人的课程在南宁市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虽然让退休教师发挥了余热,但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了公共文化设施师资贫乏。 

  【焦点图】邕城公共文化设施短缺 老人精神文化活动贫乏(图)

  跳舞是不少老人喜欢的休闲方式。

  还在路上

  让老人安度晚年

  谁都不是局外人

  一般认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达到10%,即意味着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南宁市公安局提供的数据,2015年,南宁市常住人口为740.4万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116.6万,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市人口比例15.75%。其中市区60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达47.3万。

  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心理科蒋春雷主任称,随着老年人口快速增加,老年人抑郁症发病率日益增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老年人无事可做,觉得自己没用了,自我实现、情感、尊重等需求都得不到满足,久了就会抑郁。

  民政部曾经和一所大学对1000名老人做过一个联合调查,发现老年人的第一大需求就是文化服务。那么老年人该如何追求美好生活呢?对此,隋有实认为,与物质养老相比,文化养老是一种更高境界、更高品位的养老方式。如何给老年人提供日益丰富和完善的文化活动,这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牵头,调动社会公共资源广泛参与,协调管理相关服务,通过文艺、体育、教育活动组织,为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服务。相关部门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多培养一些基层文化人才,扩大师资力量。

  赵朝富则认为需要创造条件发展老年产业,同时为老年协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同时,希望市场也能参与进来,让老年的养老形式多样化。

  黄平昭则称,对于大多数老年人而言,在追求精神生活的同时,不能忽视了自身的心理健康,一些老年人在退休后,加入了一些活动组织,看似非常忙碌,但实际内心也丰盈不起来,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没有真正转变养老观念,“老年人的心态如何,直接决定其晚年生活的质量如何。”

  该怎样过好老年生活,在吕秀英看来,其实最有话语权的还是老年人本身。在刚退休时,吕秀英也曾有过非常大的心理落差,有时甚至晚上做梦都梦到自己回去教书,这让她意识到自己的心态不健康,于是她开始寻找外界的介入,“你主动地踏出了第一步,才是真正地救自己。”吕秀英不太赞同老年人一直呆在家看电视,在她看来,不管外界条件如何,关键还是要有一颗积极的心态,有了好的心态,走出去多多看看,总能在当下的环境找到合适自己的。 

  【焦点图】邕城公共文化设施短缺 老人精神文化活动贫乏(图)

  在南宁市朝阳广场K歌的老人

  延伸阅读

  老年教育也应舍得“砸”钱

  “老年大学学费虽然不高,但我学国画,买颜料、纸张、装裱,算下来一个月也需要不少钱。子女总说我‘把钱花在了没用的地方’。”黑龙江省鹤岗市老年大学学员王洁说。

  王洁是老年大学的优秀学员,作品曾入选全国老年大学书画展。“老年大学组织我们自费去北京看画展,我很想去,但子女不太支持,觉得我70多岁出门不安全,也觉得花这个钱没必要。其实,去看高水平的画展不仅可以开眼界,还能和老伙伴们在北京转一转,多高兴。”

  眼下,家庭对老年教育的支持力度远低于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很多人希望家中老人退休后帮忙在家照看小孩,不太鼓励老人重新走进课堂。社会认识也存在偏差,认为老年教育可有可无。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副所长姜向群认为,在基本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老人同样有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鼓励老年人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新的生活,有利于老年人重新融入社会,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据统计,我国现有老年大学、老年学校等教育机构6万多所,每年可供学习人次约700万,但与2亿多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相比,仍然是杯水车薪。这些老年大学大部分是上世纪80年代起为解决机关单位离退休职工学习问题而办,很难适应现在大众化、普惠性老年教育的需要。

  老年教育的发展不仅需要家庭的支持,也需要社会的投入。“北京市东城区老年大学不缺师资力量,但校舍太紧张了,真希望能给老年大学更多的优惠政策,让排队的老人都能有学上。”北京东城区老年大学教师段浚川说。我国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再到职业教育、成年人教育都纳入了国民教育体系,而老年教育没有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缺少老年教育的内容,财政预算也缺少相关投入。

  “办好老年教育,有多方面积极意义,但目前社会还未充分认识到。”全国老龄办政策研究部副主任李志宏认为,政府在这一领域投入不足,引导不够,应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加大对老年教育的预算投入,强化政策落实,并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据人民日报)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