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2025中国—东盟电力合作与发展论坛在南宁召开。本届论坛以“绿能驱动 数智创新”为主题,深入探讨了绿色能源转型与数字化技术融合发展前沿趋势与实践路径,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注入了全新动能。中国和东盟国家有关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科研机构和电力企业共400余位代表出席。
论坛现场 供图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杨昆表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能源电力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的重点与亮点,合作成果丰硕。到2050年,东盟地区能源需求将增加3至4倍,双方合作前景广阔。他对未来进一步深化中国—东盟电力合作提出四点倡议:一是加强能源电力投资,共同推动区域能源低碳转型发展;二是加强电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三是加强电力技术创新交流合作,为电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电力产能合作提供技术保障;四是加强电力人才培养,共同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为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钱学明表示,广西是中国—东盟合作的重要门户,始终积极推动与东盟各国共建绿色能源项目,深化水电、风电、光伏等多领域协作。在当前全球能源体系向“绿色、智能、融合”方向转型和变革的大背景下,广西将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和RCEP机制带来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整合资源与技术优势,全面深化绿色能源合作,与东盟国家构建智慧协同、高效互通的区域能源新体系。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江毅表示,多年来,中国华电将东盟地区作为国际业务布局的重点区域,深耕东盟市场20余年,在广西南宁成立华电东盟总部,已成为中国企业在东盟地区最大的发电运营商,在东盟电力投资规模约70亿美元,总装机476万千瓦,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约1200个。中国华电将深化与东盟企业合作,进一步加大在东盟区域可再生能源投资力度,更好推动电力高端装备、工程技术服务、人才交流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共赢,助力东盟区域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老挝工业与贸易部副部长占塔布恩·苏卡隆指出,老挝与中国的能源互联互通项目不仅对两国间的合作意义重大,更是对整个东盟地区稳定、融合、走向绿色未来影响深远。老挝拥有丰富的河流、风力、光伏资源,清洁能源潜力超过6000万千瓦。老挝政府正推动将这一优势转化为区域资产,打造区域“电池”,而与中国的互联互通正是激活该“电池”,惠及整个东盟区域的关键。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万国成表示,本届论坛发布的“大瓦特—老挝语能源行业大模型”和“大瓦特—天璇阿度气象新能源大模型”两项能源行业AI大模型,是中国与东盟在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合作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将助力东盟国家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广西电网公司与广西大学联合筹建了中国—东盟能源学院,以“两基地一联盟”为工作主线,汇聚各方资源,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平台,为区域能源转型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在随后的主旨发言和专题演讲环节中,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科学院通讯院士、东盟工程与技术科学院外籍院士朱继忠,柬埔寨王国副国务秘书索密·速莫妮,国家能源局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特约顾问谢小平,越南国家电力公司技术安全部主任谢俊英,华电广西能源有限公司东盟总部事务协调办公室主任郭刚等嘉宾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论坛期间还举行了能源AI大模型发布仪式和中国—东盟能源学院理事会成立暨2025级留学生开学仪式。参会代表共同见证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电力数智创新和人才交流方面的合作成果。此外,论坛同期还召开了中国—东盟水力发电可靠性管理技术交流研讨会和中国—东盟电力产教融合研讨会。(文 蔡俊聪 实习生詹偲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