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量化+高效减振技术”赋能空天产业发展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5-09-05 15:42:35

  “我们本次的参赛项目聚焦于空天轻量化超结构减振技术,其核心在于通过‘超材料/超表面’的结构设计,在保持结构轻量化的同时,实现高效、宽带减振,解决实际工程应用中难以克服的低频振动抑制问题。”近日,第三届中国—东盟创新创业大赛团队组一等奖获奖代表、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教授李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轻量化+高效减振技术”赋能空天产业发展_fororder_1

李冰在第三届中国—东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现场介绍项目情况 供图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

  7月30日,第三届中国—东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本次大赛以“创新合作,成就梦想”为主题,吸引了中国(包含内地、澳门及中国台湾地区)、东盟10国、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加拿大、美国、英国、巴基斯坦、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斐济和荷兰等23个国家和地区的329 个项目报名参赛。经过层层选拔,19个优秀项目晋级决赛。李冰教授团队的“空天轻量化超结构减振技术领航者”项目在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最终夺得团队组一等奖。在将于9月16日举办的2025面向东盟国际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上,李冰教授团队将作为本届中国—东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代表上台接受颁奖。

  “与行业同类产品相比,我们的技术在核心性能上具有显著优势:隔振效率更高,结构更轻量化,适用范围更广,同时成本也大幅降低。这种‘轻量化+高效低频减振’的组合优势,为产品释放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李冰介绍道,目前该项目主要面向空天领域,涵盖航天器系统级减隔振、无人机减振设计,以及飞行器关键部件的振动控制等。

  “在市场前景方面,我们的技术已适配军工企业、民营企业等多类型客户,并计划于2026年起启动标准化生产。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未来将涵盖航天器、低空飞行器等多个领域,市场空间广阔,前景可期。”李冰说。

  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李冰表示团队与广西及东盟国家的合作空间十分广阔。例如,在人才共建方面,他期待依托团队在航空航天、力学等领域的研究积累,与广西及东盟各国的高校、企业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联合培养合作,形成“理论学习-实验研究-产业应用”的闭环人才培养模式,为区域产业发展输送持续的人才动力。

  “中国—东盟创新创业大赛给我的感受是‘精准对接、务实高效’。它不仅是一个展示创新成果的平台,更搭建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科技合作的桥梁,让聚焦硬科技的项目有机会与产业需求和国际资源直接对接。”李冰表示,期待通过大赛实现三点收获:一是与东盟国家的相关企业、研究机构建立合作,推动技术在区域空天装备、无人机等领域的应用;二是对接中国与东南亚产业链资源,特别是制造与物流环节,完善技术落地的区域供应链;三是吸引国际人才加入,共同推动减振技术的迭代升级。(文 林姗婷)

编辑:林姗婷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