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皇后”破“地理禁区”扎根桂林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5-08-04 19:02:12

  近日,在位于桂林市临桂区五通镇江门村的广西荔枝新品种选育及示范应用实验示范基地内,312亩荔枝树生机盎然。其中40亩“仙进奉”荔枝树尤为引人注目,一串串即将成熟的果实被白色防虫袋精心包裹,饱满的轮廓预示着丰收的喜悦。这片曾被农业界视为“荔枝种植禁区”的土地,如今正成功孕育出享有“荔枝皇后”美誉的优质荔枝。

“荔枝皇后”破“地理禁区”扎根桂林_fororder_1

基地负责人赵勇查看荔枝生产情况 摄影 王战飞

  “这40亩‘仙进奉’荔枝预计产量超2万斤,已被广东客商高价预订,将于两周后直供粤港澳市场。”基地负责人赵勇介绍道。

  桂林地处北纬25°左右,冬季霜冻曾是制约荔枝规模化种植的天然屏障。如今,该基地已连续两年挂果,于2023年被列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主要热带果树品质提升和绿色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实验示范基地,其丰收景象有力打破了“北纬25°区域无法种植荔枝”的传统认知。

“荔枝皇后”破“地理禁区”扎根桂林_fororder_2

基地一角 摄影 王战飞

  这场农业科技的破局始于2010年,赵勇在桂林乡间偶然发现零星挂果的荔枝树,由此萌生规模化种植的想法。2020年,他深入两广荔枝主产区考察,详细记录30多个品种特性后,最终选定广东增城的名优品种“仙进奉”。该品种风味独特珍稀,成熟期恰逢市场空档,成为挑战“桂北荔枝禁区”的理想选择。同年,他在江门村流转300余亩荒山,种下3000多株“仙进奉”树苗。彼时,当地村民普遍认为此举是“异想天开”,桂北冬季霜冻,零星果树尚难越冬,连片规模化种植更是“不可能的任务”。

  在部队锤炼出的坚韧意志支撑着赵勇迎难而上。2022年底一场强霜冻给了他沉重一击,凌晨气温骤降至零下3℃,尽管采取了覆膜措施,仍有1000多棵树苗冻死,损失高达三四十万元。面对枯死的树苗,赵勇彻夜难眠,但并未放弃。他连续几个霜冻夜坚守果园,观察记录温度变化,最终借鉴部队帐篷的搭建原理,创新设计出“高拱形防霜支架”。该装置在寒冬可形成有效保温屏障,盛夏则可掀开保证通风透气,既科学破解了越冬难题,又显著降低了设施成本。

  成功抵御霜冻后,赵勇将目光聚焦于提升果实品质。为防治果食蝇等病虫害,他带领工人为每一串挂果精心套上专用保果袋,并同步进行疏果,剔除劣质果,双重保障果实品质。“种荔枝如同精进技艺,别人追求十环,我们要在十环中追求极致精准。”赵勇剥开一颗荔枝,只见黄蜡色的果肉晶莹饱满,汁水充盈,果核细小如红豆。

  “他的苗就是从我们增城买的。”前来收购的广东客商陈总介绍,他们常年在全国寻找晚熟荔枝,桂林这片果园从种植初期就一直被关注。“我特意带了增城采摘的冷库荔枝来对比,发现桂林种的甜度更高。眼下8月正值市场断档,所以我干脆把整园果子都订了。”

  如今,赵勇成功试种“仙进奉”荔枝,不仅让自家果园迎来丰收,还辐射带动周边4户村民种植荔枝150多亩。荔浦、平乐及临桂本地的种植户也慕名前来学习取经。“之前担心村民跟着试种会受损失,现在技术成熟了,看到吃过荔枝的人都夸口感好,心里更有底气带动大家共同发展。”赵勇欣慰地说。

“荔枝皇后”破“地理禁区”扎根桂林_fororder_3

赵勇(右二)在荔枝基地与农业专家们一同交流种植技术 摄影 王战飞

  “桂林通过设施避寒技术成功实现荔枝规模化种植,让‘不产荔枝之地’结出优质果品,给北移两个纬度的区域带来了福音。”在基地考察完荔枝的生长情况后,广西农科院园艺研究所所长、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科学家李鸿莉说,“这里的荔枝因温差大、生长期和挂果期长,口感和品质都属上乘,而它的成功种植,既挖掘了荔枝种植潜力区,也对我国荔枝产业的进一步结构调整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荔枝采摘后就去广东考察产业链。”赵勇表示,接下来他将管好果园、建好冷库,争取带动村民发展3000至5000亩规模种植。(文 李忠波)

编辑:林姗婷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