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晚,如墨的夜色浸染着靖西市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75号界碑旁的莽莽林海。
丛林深处,虫鸣织就细密的声网,界河的潺潺水声若隐若现。百色边境管理支队壬庄边境派出所“生态枫警”警务室,掩映在这片秘境中。
零点刚过,宁静的警务室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壬庄边境派出所民警丁燕平、袁海燕以及护林员黄天国整装待发,准备开展例行的深夜巡护任务。
首次参与巡护的新警袁海燕下意识整理着装备,低声问道:“老丁,夜里进山最担心遇到什么?”
丁燕平一边检查强光手电,一边回应:“怕的是‘两条腿’的‘野兽’——偷渡客、盗猎者,还有那些觊觎保护区‘宝贝’的鬼祟身影。”他顿了顿,目光投向窗外沉沉密林说,“更怕惊扰了山里那些难得一见的‘地球精灵’。”
巡护之路比夜色更险峻。近段时间的降雨浸透泥土,让本就难行的山路滑如涂油。
丁燕平手持木棍在前探路,每一步都踏得既慢又稳。行至一处陡坡时,他猛地回身拽住脚底打滑的袁海燕:“小袁,抓紧了!”
袁海燕抹了抹额头的汗珠,心有余悸地说:“这里跌下去可不是闹着玩的。”
“呜喂,呜喂……”当巡护队行至780号界碑附近的密林时,一声悠长清越的啼鸣骤然划破夜的沉寂。
“是它!”丁燕平惊讶起来,“是东黑冠长臂猿,它们在和我们打招呼呢!”
东黑冠长臂猿曾被认为是灭绝了半个世纪的“精灵”,如今在中越边境的苍翠林海中重筑家园——2006年被重新发现时,我国境内仅存3群19只,目前已繁衍壮大至5群39只。
凌晨3时,巡护队回到警务室稍作休整。炉火映照着墙上的保护区地图,也映照出一张黝黑而熟悉的面孔——曾是“神枪手”的黄天国正低头吹着搪瓷缸里的热茶。
“老黄,当年你放下猎枪,拿起木棍当护林员,心里别扭吗?”袁海燕好奇地问。
黄天国搓着粗粝的手掌,声音低沉却坚定:“刚开始确实别扭。打了半辈子猎,突然要放下猎枪,心里怎么能一下子适应?但日子久了,看着山林越来越绿,动物越来越多,群众得到实惠,我心里就踏实了。”
“生态枫警”警务室自2021年成立以来,通过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民生保障、生态保护等种子深植群众心中,实现了邦亮保护区及周边区域零盗猎、零滥伐、零违建的目标。2024年,涉保护区警情数量大幅下降60%。
“现在,黄天国的儿子黄邦也加入了守山队伍,和我们整天在群山密林中巡护。”丁燕平告诉记者,这支以党员为先锋、300多名群众参与的“红色巡护队”,全天候守安全、护民生,成为边境上流动的“绿色长城”。(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江宏坤 通讯员 黄露婵 李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