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崇左市全力做好清明祭扫服务保障工作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5-04-02 18:24:41

  春日的风,轻轻拂过南疆的青山绿水,木棉花又开了,带着无尽的思念与敬意。清明节来临之际,崇左市迎来了一批批特殊的“客人”——为战友而来的老兵,思念亲人的烈属,敬仰英烈的后辈。他们远道而来,只为祭奠那些为国家和人民献出生命的英雄。连日来,为做好烈士祭扫服务保障工作,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力以赴为老兵和烈属提供暖心服务。

  陵园守护:让英魂安息,让烈属安心

  清晨,龙州烈士陵园内一片肃穆。工作人员仔细清扫墓区,擦拭墓碑,完善设施。陵园负责人蒙安保说:“每年清明节前,我们都会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陵园环境整洁肃穆,设施完好。我们用实际行动告诉烈属,英雄我们照顾得很好。”

  龙州烈士陵园位于崇左市龙州县上龙乡弄平村弄平屯,是广西边境最大的烈士陵园,占地2万多平方米,分为4个墓区,安葬着2300多位为保卫祖国南疆而牺牲的烈士。这些烈士中,年龄最大的51岁,最小的仅17岁。

广西崇左市全力做好清明祭扫服务保障工作_fororder_1

龙州烈士陵园 摄影 秦传丽

  晨光大亮,陆续有人前来祭扫。其中,湖北随州来的30人团队格外引人注目。他们身着绿色军装,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进陵园。他们中有“接枪妹”,也有“接枪弟”,都是烈士的亲属。朱仁清就是其中的“接枪妹”。她的哥哥朱仁义在战场上牺牲后,她毅然接过哥哥的枪,成为一名军人。问及为什么哥哥牺牲后还要去当兵,她坚定地回答:“我要完成哥哥未完成的任务。”

  朱仁清为哥哥擦拭墓碑,摆上果盘,点燃香烛。她说:“这里环境很好,哥哥在这里很好。我每年都会来看看他,告诉他我很想他。”

  在陵园中,一位身着绿军装的老兵缓缓走到一座墓碑前,郑重地敬了一个军礼。他叫王业盛,是一位参加过边境战斗的老兵。每年清明节,他都会来到这里,看望他的战友。“老战友,我来看你了。现在日子过得好了,不用打仗了,你们安息吧。”王业盛的声音颤抖,眼中满是泪水。

  王业盛说,每次来到这里,他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他们牺牲的时候才十几、二十岁,还是个孩子啊。”他在陵园里走了一圈,向每一位牺牲的战友敬礼。

  服务保障:用责任守护每一份思念

  “每年清明都是我们最忙的时候。”龙州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赵兵一边检查着应急预案,一边说道,“我们要确保每一位烈士家属都能平安顺利地完成祭扫,这是我们的责任。”

  为了保障清明期间烈士祭扫,赵兵和同事们早在一个月前就开始忙碌。他们协调交通部门,规划祭扫专线,确保道路畅通;联系急救中心,在陵园设置医疗点,为突发情况做好准备;对接消防部门,排查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

  “我们的工作虽然繁琐,但看到烈士家属们能够安心祭扫,我们就觉得一切都值得。”赵兵说。

广西崇左市全力做好清明祭扫服务保障工作_fororder_2

服务保障现场 摄影 秦传丽

  凭祥市高速路口是老兵们前往边境祭扫的必经之路,凭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这里设立了服务点,为老兵们免费提供饮用水、香烛等祭扫用品。老兵们只需登记,还可以免费游览当地的几个景区。

  服务点的工作人员热情周到,他们的笑容温暖而真诚。一位老兵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水,感激地说:“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国家还记得我们,崇左好啊。”

  “这些老兵和烈士家属为国家付出了太多,我们能做的,就是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和尊重。”凭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苏芳亮表示,他们每年清明期间都会为老兵和烈士家属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确保他们顺利祭扫,安全回家。

  代祭扫服务:让思念跨越山海

  “成国均烈士,受您家人和战友的委托来看望您了……”在龙州烈士陵园,穿着“黄马甲”的龙州县爱心志愿者协会志愿者苏华来到成国均烈士墓前,认真擦拭墓碑后,向烈士墓献花、斟酒;另一位志愿者将祭奠过程全程录像后,发给在湖南的烈属。

  苏华说,她已经连续12年参加清明代祭扫志愿服务。这些年,代祭扫的委托者从最初的烈士亲友发展到普通群众,志愿者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仅她所在的协会就从最初的3个人发展到如今的670余人。

  大学刚毕业的年轻志愿者阮梁芬脸上还带着些许稚气,但眼神中却透着一股坚定。清明节期间,她每天要在陵园内做8个小时的志愿服务。“每当收到那些家属感激的短信,我就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这些烈士为国家献出了生命,我们能为他们做点事,是一种荣幸。”阮梁芬说。

  “崇左市总共有6座烈士陵园,今年我们再次应烈属和退役军人的要求,按照他们的习俗进行代祭扫服务。”崇左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刘新国介绍,近年来他们通过持续开展网络代祭扫活动,为外地烈属和退役军人提供常态化、一对一的代祭扫服务,减轻他们的出行负担,让哀思得以告慰英灵,把革命先烈留下的宝贵精神代代相传。

  木棉红,边关情。每年春天木棉花盛开之时,后人带着敬仰与怀念接踵而至。边关的故事在传承,烈士的精神在延续。而我们的守护,也将如这木棉一般,年年岁岁,生生不息。(文 刘德安 秦传丽 杨宗林)

编辑:林姗婷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