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水街:藏在味蕾里的市井风情
来源:南宁晚报  |  2024-10-23 13:06:07

百年水街:藏在味蕾里的市井风情

  上世纪50年代的水街,小贩们挑着担子叫卖小吃。  (图片来源“陈说往事”)

百年水街:藏在味蕾里的市井风情

  炒粉虫独具南宁本地特色。

百年水街:藏在味蕾里的市井风情

  粉饺搭配黄皮酱,令人食欲大开。

百年水街:藏在味蕾里的市井风情

  水街美食城是品尝南宁小吃的好去处。

百年水街:藏在味蕾里的市井风情

  水街一角,食客们正在大树下品味美食。

  有人为了美景奔赴一座城,也有人因为美食记住一座城。水街,一条300余米的百年老街,俘获了一代又一代南宁人的味蕾。这里充溢着美食香味,萦绕着人间烟火,任凭岁月流逝,水街依然延续着有滋有味的饮食文化,保留着未曾褪色的美食情怀。

  1 老街新景勾起童年回忆

  假日里,76岁的杨中南回到曾经生活了50年的水街,一路走走停停,熟悉的感觉勾起记忆深处童年的味道。“00后”大学生王培裕正刷着手机里的美食视频,逐一打卡水街老字号。

  站在车来车往的水街,眼前的街景与儿时的影像重叠。“以前(人们)习惯将水街分为上水街和下水街。我家住在上水街,小时候经常和伙伴跑到下水街的码头玩水。”杨中南回忆道。

  关于水街之名的来历,说法虽不尽相同,但都与“水”字有关。最普遍的一种说法是:清朝光绪年间,周边居民经常沿着此街到江边码头挑水,水桶晃晃悠悠,洒出的水打湿了地上的石板,水街因此得名。1932年,水街曾名宣化街,后于上世纪60年代初恢复水街名称至今。

  从1952年随父亲搬到水街居住,至2001年因旧改而搬迁,水街的点点滴滴填满了杨中南的童年、青年和中年时光。珍贵的回忆数不胜数,其中最难忘的莫过于街巷中的小吃摊。

  “两分钱一茶杯糖糕,三分钱一条卷筒粉,四分钱一根油条,还有马打滚、鲤鱼糕、麦芽糖……”杨中南嘴角微扬,如数家珍列出一长串必吃清单。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一道道寻常的街边小吃足以让孩子们饱腹,也让快乐变得纯粹而简单。

  留在记忆里的味道让古稀之年的杨中南念念不忘,年轻人王培裕则带着好奇心与探索欲来到水街。王培裕是南宁武鸣人,趁着假期,他决定来一场“古早味”之旅,首选便是网友们一致推荐的水街美食城,这里的每一间小店都藏着令人垂涎的味蕾奇遇。

  “我最喜欢豆腐花糖水,香甜嫩滑,印象最深的是炒粉虫。”王培裕笑称,之前听闻“粉虫”,还以为是一道黑暗料理,没想到是一种米制品。粉虫的招牌吃法是老友炒,风味独特的南宁味。浓郁的酸笋豆豉搭配滑韧的粉虫,再加上恰到好处的火候和翻炒技巧,香气四溢之时就是味蕾被征服之时。

  2 食在水街品味悠悠历史

  生榨米粉、老友粉、粉饺、马蹄糕、槐花粉……水街美食不胜枚举,为何尤以米制品居多?其缘由与水街的地理位置及时代特征有关。

  清朝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宣布南宁开埠,邕江边有了热闹的码头。据《南宁市志》记载,水街码头建于清代,为石级结构,专供装卸粮食、砖瓦之用。朝来暮去,一艘艘粮食船只在水街码头停泊装卸货物,岸边逐渐形成一个粮食交易市场。

  得益于开埠带来的便利,水街临街的砖瓦房纷纷开设商铺,其中便有不少碾米作坊、蒸酒铺,并与周边的石巷口、醒汉街、仁爱路、西关路等街巷形成了当时的“人气王”商业街区。

  “水街行人如潮,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民居宅院,作坊店铺,菜肆酒楼,车水马龙,百业兴隆。”古籍里的描述,向人们展示了水街曾经的繁华。往来行人、客商多了,各种饮食小吃也越来越丰富,加之当时的食品工业以粮食生产加工、传统手工为主,以大米为原料的小吃自然层出不穷。

  据粗略统计,清末至今,水街及周边老城区诞生的各类特色食品多达上百种,传承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传统美食达50余种。从沿街叫卖的小吃摊,到形成规模的水街美食市场,再到统一规划的水街美食城,水街的美食不仅是舌尖上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每一个坚守传统工序的手艺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南宁的饮食文化。

  3 传承手艺守护百年滋味

  “老板,打包一份马蹄猪肉粉饺,还有一份鸭血汤。”时值中午,位于水街美食城临街铺面的老甘粉饺渐渐热闹起来,顾客熟练地点单。孙金玲坐在小桌前,一边麻利地包着粉饺,一边和熟客聊上几句家常。

  老甘粉饺历经四代传人,是水街百年老店之一。自从接手家族手艺,孙金玲始终坚持选用优质大米制作饺皮,且每一个步骤都极为讲究。光滑透亮的纯手工粉饺皮,米香浓郁,韧性十足,再搭配鲜美多汁的馅料,浇上广西特有的黄皮酱,更添一分丰厚口感。

  “我们几乎全年无休,确实挺累的,有时也想停一停,但又舍不得。”在孙金玲的记忆里,有许多光顾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熟客,他们之中有的从青年到为人父母,如今仍时常带着孩子前来觅食;有的从故乡到异乡打拼,每次回邕总会到店里尝一口那心心念念的老味道。

  味至浓时即家乡。孙金玲用心经营着小店,在忙碌中过着平淡的日子,也为街坊邻里守护那一份无法割舍的味道与情怀。时至今日,水街在一次又一次的拆迁旧改中难觅旧时模样,但发生在这里的故事从未被遗忘。

  有人将它搬上舞台,以方言话剧的形式唤起人们对南宁老城区的缕缕记忆;有人把它编进白话童谣歌本,让飘荡在校园里的歌谣润泽心田;还有人将它写进嘻哈歌曲里,用亲切的乡音吟唱乡愁:“细时候,屋企系水街,阿婆带著我由细到大……”

  如今,邕州古城·水街历史文化街区项目正有序推进,项目由人民路、解放路、江北大道、醒汉街、水街围合而成。在不久的将来,四散各处的水街老味道或将重聚于此,以崭新的姿态重塑有声有色的邕城新韵。(南宁晚报记者陈蕾/文 覃祖稳/图)

编辑:蔡俊聪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