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进口贸易为北海注入怎样的活力?
——广西首个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观察
太阳纸业公司生产的纸卷。
进口的旧墨盒,经过北海绩迅公司的“起死回生术”后,重新销往海外。
国能广投北海电厂码头区2#泊位。
北海港港口作业现场。冯国庆/摄
视点提要
卸船,上岸,进车间,入熔炉……一堆堆镍矿变成了一根根发红滚烫的钢坯,再经过酸洗、热轧、冷轧等一系列工序,便生产出一卷卷锃亮夺目的不锈钢。
这是位于北海铁山港公用码头旁广西北港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场景。“我们每年要从菲律宾、印尼、南非等国家进口500万吨左右的镍矿、镍铁、高碳铬铁等,港口物流需求量大。”该公司原燃料供应部部长陆晨阳告诉记者,公司依托北海港口优势,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进口贸易是开放发展的重要一环。2022年11月3日,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宣布在全国增设29个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铁山港区入选,成为广西首个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自治区对如何高质量建设铁山港区进口示范区高度重视,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北海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全市力量,从去年开始实施为期3年的示范区建设方案,力求有特色、有创新、有成效。
那么,一个国家级平台如何建设?如何用好?会给北海开放发展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记者就此进行了探访。
A 搭建新平台 进口贸易与临港产业同频共振
北港新材料公司是一家从红土镍矿冶炼到不锈钢宽板冷轧成品全流程生产的大型国有企业,具备年产不锈钢340万吨的生产能力,是广西工业龙头企业。
“当前,在钢铁行业承压的大环境下,通过进口贸易或者在国外原料端深入合作获得生产原材料,对公司降本增效意义重大。”北港新材料公司副总经理杨静分析,近年钢铁企业不断在临港布局,正是为了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获得竞争优势。
在北港新材料公司的带动下,北海市不锈钢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23年实现产值超820亿元,同比增长12.4%,占同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2.5%,为北海市工业经济稳增长提供硬支撑,压舱石作用明显。
用好国际资源,壮大实体产业,在铁山港区不只北港新材料公司一家。记者在铁山港公用码头看到,传送带将船上的木片输送到堆场,堆积成山。它们是造纸业的原材料。
沿着木片的运输轨迹,记者来到几公里外的太阳纸业北海基地。此时车间里机声隆隆,一捆捆巨大的纸卷从机器里滚动而出,指尖轻触,余温尚存。
“从东南亚等地进口木材,丰富了我们原料的获取渠道,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广西太阳纸业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顾俊瑞介绍,铁山港区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后,企业进口贸易经营获得更多便利。2023年,北海基地原料进口额约30亿元,今年1—6月,基地原料进口额同比增长28.9%。
乘着进口贸易的东风,太阳纸业北海基地发展迅速,已投产浆纸产线12条,2023年实现产值超百亿元。如今,北海高端造纸产业聚集了太阳纸业、玖龙纸业、斯道拉恩索等行业龙头企业,产业集群成势。
进口贸易与临港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正是铁山港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题中之义。
按照北海产业集群的特色,示范区规划打造能源、再生资源、矿产品、造纸原材料、粮油保税加工原材料等7个重要进口基地,以进口贸易促产业,汇聚发展动能。
“示范区为北海深度参与全球经济合作,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平台。”北海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水祥表示,开放型经济是北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北海六大支柱产业中的能源、高端造纸、新材料三大产业的原材料几乎全部来自进口,北海作为广西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几乎所有的电子信息产品用于出口,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北海经济增长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带动和服务广西乃至西南省份产业的联动发展。
B 试验新做法 快速联通国内国际市场
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有两大功能定位,一是贸易促进,即促进口、促产业、促消费;二是贸易创新,即政策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
这无疑对北海提出了高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倒逼新的作为。
系统谋划,创新举措。自治区商务厅等8部门印发若干措施,支持北海铁山港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给予资金支持。
北海印发了《广西北海铁山港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 年)》,以打造“四区一中心”为目标,即进口贸易服务产业发展示范区、进口贸易带动消费升级示范区、进口贸易促进业态创新示范区、进口贸易促进服务创新试验区,以及打造进口贸易向海交通物流中心,并从强化组织领导、主体责任、资金保障、政策配套、考核评估、招商引资等方面狠抓落实。
方案印发后,一些新做法在产业园区、通关口岸试验开来,帮助企业快速联通国内国际市场。
进口的旧墨盒,经过北海绩迅公司的“起死回生术”后,重新销往海外。作为北海综合保税区的企业,该公司享受到保税的便利:原材料进口、产品出口,这种“购销两头在外”的运营模式让其符合免除进出口关税的条件。“一年保税节省了1000—2000万元增值税,不仅减轻企业资金负担,简化了税务申报手续,通关方面也更加便利了。”该公司财务负责人邓丹婷说。
据了解,北海综合保税区聚集了绩迅、琛航、环翰、新美印等11家保税维修再制造企业。同时,示范区拓展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范围,积极申请开展汽车、船舶发动机及关键零部件,汽车电子助力转向器,高端医疗设备等产品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试点。
“日前公布的2023年自治区营商环境评估结果中,北海实现营商环境跨境贸易指标连续3年全区第一。”北海市口岸办有关负责人介绍,示范区营造全国先进水平的进口通关便利环境,持续改革创新,推动监管新模式落地运行,形成“提前申报”“两步申报”“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等优惠政策档案,激发大宗矿产品“先放后检”监管改革、进口粮食“附条件提离”措施等“软优势”,开展船边直提业务,推行无陪同查验模式,提升“智慧湾”智慧卡口系统、港口自动取样等“硬速度”,保障企业供应链稳定。
围绕示范区进口大宗产品的口岸特点,北海海关按照进口船舶及货物“泊—卸—离”环节开展耗时分析,推动港务部门在泊位周转、卸货排序、口岸仓储等方面优化作业、衔接协同,缩减作业“空窗期”,实现煤炭、大豆、玉米、木片4种大宗商品进口“即到即检、即检即卸”,液化天然气进口实现提前15天“船期预通报、作业预准备”。
示范区获批建设以来,北海还推动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推进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等,不断帮助外贸企业降本增效。
C 建设新泊位 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海上,码头施工正酣;岸上,厂区建设提速,忙着吊装大型罐体等生产设备。走进广投北海绿色生态铝项目现场,总能感受到项目建设争分夺秒的气息。
厂房和码头同步建设,说明了该码头对于项目的重要性。“项目配套建设20万吨级散货码头,到时从几内亚等国家进口的铝土矿卸船即进车间生产。”作为广西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项目,广投北海绿色生态铝项目总投资500亿元,项目负责人对项目实现港产联动充满信心。
按照铁山港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示范区要打造进口贸易向海交通物流中心,港口建设是重中之重。
北海毗邻粤港澳大湾区、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凭借港口的区位优势联通四海,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城市,具备打造进口贸易向海交通物流中心的优势条件。
目前北海港已建成生产性泊位70个,其中万吨级码头以上泊位19个,码头岸线总长1.04万米,年货物通过能力5821万吨。
北海市北部湾办有关负责人介绍,随着临港产业的发展,北海港建设步伐加快,在建生产性泊位16个,全部投产后将新增港口年货物通过能力6389万吨,届时北海港将迈入“亿吨大港”的发展新阶段。此外,北海港还正在推进30万吨级、20万吨级航道建设。
泊位对外开放,事关企业的物流成本。国能广投北海电厂副总经理陈勇对此深有感触,电厂每年需进口煤约100万吨,以往进口煤时船舶需要中转,费时费力费钱。
6月20日,国能广投北海电厂码头区2#泊位通过自治区级对外开放验收,从验收到正式开放,仅用时36天,刷新了广西区域码头项目口岸开放验收纪录。“该泊位开放后,货船可直接靠泊,预计每年可节约5000万元物流成本。”陈勇表示。
更多的价值还体现在,泊位后方65万吨燃煤堆场已列为中央投资预算内煤炭储备项目。泊位对外开放,对推动实现国家发展进口煤战略、服务西南区域煤炭市场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北海建成对外开放泊位20个。
港口建设与航线培育同步发力。目前,北海实现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通航;已开通集装箱班轮航线52条,北部湾港已常态化开行至渝桂、川桂、滇桂、黔桂、陇桂5条海铁联运班列线路,北海服务广西以及西南地区发展的交通物流运输功能日趋完善。
2023年北海港口吞吐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5300.62万吨,增长19.97%。今年,北海港繁忙依旧,1—6月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货物吞吐量1127.61万吨,同比增长21.54%。
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指出,做活广西高质量发展这盘棋,“棋眼”就在扩大开放上。周水祥表示,北海结合广西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的契机,正按照既定方案高标准推动铁山港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以进口贸易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大力发展向海经济,努力建设“品质北海、魅力北海”。(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覃鸿图 吴丽萍 通讯员 吴 伟 董兰兰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覃鸿图/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