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弹好“帮”到“兴”奏鸣曲
来源:广西日报  |  2024-07-19 11:35:12

  原标题:广西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为乡村振兴蓄势添能

  弹好“帮”到“兴”奏鸣曲

广西:弹好“帮”到“兴”奏鸣曲

  近日,全区“万企兴万村”行动现场推进会在梧州市召开。在该市苍梧县六堡镇“万企兴万村”行动示范点,与会企业家代表交流履行社会责任、服务乡村振兴心得。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蒋予昕/摄

  夏季的苍梧县六堡镇塘平村,茶山郁郁葱葱,全国各地茶客闻香而来。

  在当地,众多民营企业积极发挥商业运营熟练、市场触觉敏感、经济形式灵活等优势,与茶农建立起产业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苍梧县六镇黑石山茶厂党支部书记、六堡茶制作技艺传承人石濡菲介绍,他们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辐射带动当地发展六堡茶园超过4000亩,累计培训茶农6000余人,共带动175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家庭农场加入六堡茶行业,带动群众1.8万人发展六堡茶产业,茶农每户年均增收超过2万元。

  苍梧县六堡茶产业的发展,是广西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的生动写照。

  近日,记者从在梧州市召开的2024年全区“万企兴万村”行动现场推进会上获悉,广西数以万计的民营企业响应号召,与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扎实推动该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弹出从“帮”到“兴”的乡村巨变奏鸣曲。

  A 企兴村动力

  “万企兴万村”,发端于脱贫攻坚期间在广西开展的“万企帮万村”行动。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2021年7月,“万企帮万村”转为“万企兴万村”,成为全国工商联倡导的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品牌。

  我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大多数曾是深度贫困县。在“万企兴万村”行动中,基于帮扶县脱贫产业发展基础不够牢固的实际,自治区工商联充分发挥“联”的作用,牵线村企结对,探索建立全国、自治区、市、县四级工商联执委(商会)“组团式”帮扶机制,为乡村振兴注入民企动力。

  2022年,自治区工商联换届后,新任的46家常委企业带头与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46个村结对帮扶。2023年,全国工商联指定42名全国工商联企业家执委,联系帮扶我区2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在各级工商联执委常委企业的带动影响下,3527家民营企业帮扶乡村振兴重点县的3178个行政村。

  自治区工商联积极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及商(协)会组织,集智聚力,创新探索:盘活乡土资源,实施高效农业、优质种业、特色养殖、民俗旅游、田园综合体、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及贸易、现代物流等产业项目;激活乡村组织,支持民营企业投资建立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联合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全产业链开发和一体化经营;加强利益链接,在积极推动乡村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的“四化”建设中,让企业与农民都能从产业增值中受益。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广西金福农业有限公司在隆安县丁当镇保湾村采取“公司+基地+村集体+农户”模式连片种植火龙果,年产鲜果1.79万吨,产值1.56亿元,累计帮扶脱贫户1.1万余户。广西澳都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带领都安瑶族自治县的广大瑶胞发“羊财”,所建的“万羊万户”联育联养园区,19个乡镇104个村集体入股联营,打造的“雪花和羊”高端食材远销国内外。

  B 激发发展内动力

  “帮”是输血,“兴”是造血,重在激发乡村振兴内动力。

  在“万企帮万村”行动中,为了提升农民自“造血”能力,广大民营企业不断探索农民广泛参与机制:

  ——邀请农民代表外出考察,推动他们转变意识,从观望者转变为主人翁;

  ——做给农民看,让领头雁、致富带头人现身说法,让群众信服,看到变化;

  ——领着农民干,推动农民成房东、股东、创业者;

  ——帮助农民赚,让他们不出村口,就能拥有就业工资、闲置农房租金、土地流转租金、合作社分红等多笔收入;

  ——陪着农民练,让他们学有所术,技有所长;

  ——引导农民变,让他们不仅成为能够自给自足的农业达人,也逐渐变为关心乡村振兴建设的参与者。

  走进崇左市江州区卜花村,平坦的村道旁是长势正盛的甘蔗林,青瓦白墙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很难想象这个村子曾是自治区级贫困村。“村里家家户户建起了新楼房,许多农户都买了小汽车!”村民陈庆华满脸自豪。

  据了解,广西湘桂糖业集团有限公司结对帮扶卜花村以来,通过预付和补贴肥料、农药、蔗种、机耕和维修蔗区道路等形式,促进了当地发展。随着卜花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一个颇具文艺范的广西民族特色村寨正在美丽嬗变,游客纷至沓来,乡村旅游成了该村继甘蔗产业后又一新的增长点。

  “在‘万企帮万村’行动中,增强帮扶村和脱贫群众‘造血’功能,扶上马再送一程。在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继续努力。”湘桂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劳建铭表示。

  C 双向“奔富”聚合力

  广袤的乡村沃土,既是民营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舞台,也是投资的热土。

  村企共赢、双向“奔富”,合作才能更长久。

  当下正是种桑养蚕的好时节,在梧州市蒙山县新圩镇谢村的桑蚕基地,蚕农们正用刀具熟练切取桑叶;蚕房里,技术人员给蚕宝宝进行检查,这批蚕宝宝即将吐丝成茧。“第一批蚕得了240多公斤蚕茧,收入1.46万余元。今年我计划养8批蚕。”蚕农梁文仪开心地说,这批蚕茧将全部供给广西蒙山金富春新材料有限公司。

  金富春公司进驻蒙山县3年间,带动1900多户农户发展种桑养蚕,促进农民人均年增收3万多元。与此同时,企业发展也迈上新台阶,该公司发展成为我区规模最大的丝绸面料生产企业之一,桑蚕丝、氨纶弹力丝织物等同类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

  广西丹泉集团实业有限公司依托酿酒主业,建有万亩生态粮食基地、生态酿酒厂区、万头肉牛养殖场、万羽种鸭养殖场,形成“粮—酒—糟—牛—粮”的循环经济模式,既实现农民在当地就业,也为企业节约经营成本,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达到了互利多赢的目的。

  据有关部门统计,2023年广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2.5%,全区累计发展1453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1万户家庭农场、6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粮食、蔗糖、水果等6个千亿元产业集群,中药材等3个500亿元产业集群。

  从大石山区到海滨之畔,我区广大民企尽情释放发展动能,在希望的田野上尽展澎湃活力。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八桂大地上徐徐展开。

  “筑梦田垄间,奋斗于乡野,深入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功在千秋。”自治区工商联党组书记雷永达表示,“我们将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工作主线,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蒋予昕 佘鸿雁  通讯员 万小龙)

编辑:林姗婷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