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迎客。
天琴弹唱。
直播带货。
美食引客。
壮锦多彩。
展销两旺。
数字长卷。
桂版好书。
文创“吸睛”。
南海之滨,文气氤氲,5月23日至27日,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的深圳文博会绽放鹏城。广西以“秀甲天下 壮美广西”为主题组团参展,通过“畅游壮美广西、视听精彩广西、风情民族广西、魅力文化广西、创新活力广西”五大板块,精彩展现广西的文化魅力和产业动力,让更多人了解广西、爱上广西。
1 打开一扇窗
传统与现代交汇展民族魅力
图案绚丽的壮锦、憨态可掬的麽乜、造型精美的坭兴陶、活灵活现的合浦角雕、迷你版的壮族天琴……走进位于深圳国际会展中心9号展馆的广西展厅,琳琅满目的民族工艺品吸引不少观众现场咨询、竞相购买。根植传统走向现代,传承千年的民族非遗技艺融入当代日常生活,成为潮流文创、时尚单品,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和美好的前景。
“这是‘田’字纹,代表了壮族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展厅里,广西金壮锦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设计师辜晓娴向观众介绍不同壮锦图案的丰富内涵。展柜上,全手工壮锦披肩、壮锦图案手袋、领巾、挂饰等多款壮锦产品颇受参展客商和市民观众的青睐。
广西壮锦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其织造技艺传承千年至今,承载着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如今壮锦元素被广泛运用到文化产品中,其独有的图案蕴含着壮民族的文化密码,成为连接古今的桥梁,让人们在现代生活中感受历史文化的温度。“我们把非遗元素和时尚创意结合起来,希望借助展会打开更广阔的市场,和不同民族的文化碰撞出新的火花和灵感。”壮族织锦技艺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李素英说。
传统文化活在当下,产品是载体,文化是灵魂。本次文博会,广西精心遴选了11个设区市共36家本土优秀文化企业的300多项产品参展,涵盖非遗传承、民族工艺、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以更接地气、更富创意的产品设计,多角度展现富有中华文化底蕴、多民族融合发展的广西文化。
生活与灵感邂逅,生产与市场对接,为民族工艺品的生存发展打开了新天地,也为文化传承积蓄起新生力量。
“麽乜蕴含着壮族的织绣文化和医药文化,是我们古老文化深厚积淀的见证。”在母亲唐纯翠的引导下,从英国留学归来的李樱符看到了非遗技艺更广阔的未来。展会上,她用熟练的英语开直播、发抖音,在小红书上推荐最新研发的文创产品。她自豪地说:“通过创新产品让传统民族工艺融入日常生活,展示我们新的技艺、新的设计、新的理念,让更多人了解壮族文化,我是非遗传承人。”
展会期间,广西展馆内还设有互动体验区,多位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身着民族盛装现身展厅,引领观众沉浸式体验民族工艺品制作、研习非遗技艺、品尝特色美食,深入了解广西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 走出一条路
创意与品牌结合聚发展动力
民以食为天,文博会上酸嘢、螺蛳粉、六堡茶等广西美食强势出圈,八方食客寻味而来,“舌尖上的桂味”品牌效益凸显,带动流量的同时,也拉动展区交易氛围。
将芒果、脆李、萝卜等时令果蔬清洗,去皮、削片,放进腌制器皿,再根据不同的风味放入米醋、盐、白糖、辣椒、甘梅或椒盐粉,静待腌制完成……展会现场,广西酸嘢的小摊前终日人群聚集,酸甜可口的酸嘢供不应求。
为了推动广西酸嘢的标准化、品牌化,让消费者学会用简单方式制作酸嘢,广西本土企业酸品王带来了全新研制的酿造米醋、酸嘢配料以及品牌推广计划。企业代表表示,酸嘢制作技艺在传承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现代元素,为人们提供了独特的美食体验,已成为广西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地域性文化符号。
茶韵千里,文化飘香,以六堡茶为代表的广西茶叶是茶船古道上的重要商品,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梧州茶厂带来“三鹤”品牌全新系列产品参展,与各界茶友围绕文化、技艺、品鉴及收藏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据介绍,六堡茶在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颇受欢迎,当地销售六堡茶历史悠久,日常品茶蔚然成风。借助参展机遇,相关茶企继续探寻六堡茶漂洋过海在南洋落地生根的传奇故事,通过“南洋金花”“山野韵”等面向当地市场主推的特色产品,促进文化交流发展,进一步扩大广西六堡茶的品牌效益,弘扬底蕴深厚的中国茶文化。
在横州市茉盛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展位上,茉莉花茶、茶枕、茉莉精油、茉莉护唇护肤系列等文创产品吸引众多关注。“我们是一家新型文创企业,这次带来了二十几款产品,希望通过这些富有茉莉花特色的产品让更多人了解到‘好一朵横州茉莉花’的独特魅力”,总经理农海珍说。
时尚赋能,品牌聚力,文化促进消费。广西文化企业立足特色,激活创意,“文化+美食”的创新方式,为产业发展集聚人气。
南宁万国食品有限公司带来口味独特、方便包装的老友粉;桂林永福福中福罗汉果有限公司推出罗汉果杯茶,适应快节奏办公日常;桂花公社研发的桂花糕、桂花酒、桂花茶、桂花精油等系列伴手礼,吸引观众纷纷选购;柳州中医院将传统中医与奶茶相融合,调制出没有“负罪感”的奶茶,深受年轻消费者喜爱……“广西展馆有好多好吃的好玩的,有空我一定要带爸爸妈妈一起去广西,好好感受一下广西的美食美景。”深圳市民田小静逛展后激动地说。
3 架起一座桥
合作与交流并举促产业腾飞
展会期间,哈尔滨“老铁”专程送来蔓越莓,制成口味独特的南宁酸嘢;内蒙古民歌手带来马头琴与壮族天琴传承人即兴合奏;身着民族盛装的广西歌手边走边唱,悠扬动听的山歌喜迎四海宾朋……这些具体而微、有来有往的生动场景,展现了多元文化交流的勃勃生机。
“萨瓦迪卡,我是卓冰月……”在“视听精彩”广西展区,美丽的泰国女主播通过直播向泰国网友推荐广西好物。作为中国—东盟青年主播创造营的优秀选手,曾在广西求学的卓冰月用中泰双语娴熟地介绍起自己,自觉担当起中泰文化交流的友谊使者。中国—东盟青年主播创造营自2021年开办以来,招募、组织了60位青年主播,足迹遍布5个国家13个地区和城市,记录、传播着中国与东盟各国携手发展的友谊故事。“我们累积了大量的主播资源和国外新媒体平台资源,希望通过文博会找到相应希望出海的商家,推动中国和东盟之间的经贸文化合作交流”,广西华丽播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唐嘉嘉说。
交流,是一种深刻的文化体验;合作,为了共同奔赴的美好;互鉴,才能打开更多可能。
文博会上,文化出海“新军”齐聚,展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多元探索。广西乘风就势,积极展示文化产业领域的最新成果、优势资源和发展潜力,展示广西在推进中国与东盟文化合作、人文交流等方面的努力和成绩。
文化交流,书香为桥,今年文博会广西展馆,出版是一大亮点。我区各大出版社展示了一批精品图书、特色图书,以及近年来广西“走出去”好书。广西出版行业还通过图片、图书、视频、宣传册等方式集中展示了我区搭建中国—东盟版权贸易服务平台、中国—东盟少儿出版阅读论坛、中国—东盟少儿图书版权交易会等一系列平台,以及实施中国—东盟文学互译出版工程、海外珍稀文献出版工程、“艺术之桥”国际传播项目等取得的显著成绩,展现广西出版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活力。
“出版的加入增加了文博会广西馆的文化厚度,增强了广西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我们将继续用好文博会平台,加强与头部文化企业和科技企业的合作,推进融合出版;进一步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尤其是面向东盟的合作,讲好中国故事、广西故事,提升广西出版的国际影响力。”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利来友表示。
项目引领产业发展。展会期间,11家广西视听文化企业和行业协会共7个视听产业合作项目集中签约,包括建设面向东盟的视听作品融合平台、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天文科研普及示范点等,为广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4 闯出一片天
科技与文化结合显创新活力
今年的广西展馆以蓝、白为主色调,让海的意向在空间中衍生、蔓延,凸显广西“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的发展思路。文博会上,广西全面展示数字技术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在畅游壮美广西展区,自治区党委、政府“十四五”期间重点打造的全域旅游智慧服务平台“一键游广西”亮相展会。通过该平台,游客可享受覆盖游前、游中、游后的一站式、一体化、全过程服务,实现来桂、在桂“吃、住、行、游、购、娱”一键订单、一键投诉和综合监管。
走进创新活力广西展区,观众可以与广西产研加一数字虚拟技术研究所研发的数字人人机对话、互动交流;通过广西广播电视台广西卫视AI创作中心制作的宣传片,现场感受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创作节目的效果;坐上广西中易弘达科技有限公司的VR驾驶舱,体验数字驾培的乐趣……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让文化产业在技术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等方面拥有了更广阔的空间。人工智能新技术与社会主流文化价值的有效结合,为提升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了行之有效的传播方法和技术手段。
广西展馆里一幅长约8米的数字互动长卷吸引众人关注。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新华智云联合出品的“广西文学家数字长卷”首次线下亮相,重点展示了唐朝至今的168位广西籍作家。曹邺、冯京、王鹏运……点开每一位文学家的名字,可以看到他们的文学成就,在页面里还包含一个二维码,用手机扫一扫,就可以与24小时在线的广西数字文化使者“铜鼓娃娃”展开实时对话。
基于《广西通志·文学艺术志》的内容,长卷融合了AIGC、大数据、大模型、数字人等前沿技术制作而成,以历史为经、艺术为纬,以文学为魂、数字为形,勾勒出广西文学的辉煌篇章和“文学桂军”的卓越风姿。灿烂悠久的八桂文化以数字化方式繁衍生息,触手可及。
科技日新月异,文明积厚成势。当“软实力”遇到“硬支撑”,良性的文化发展,需要在产业背景下落地生根。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文化与产业共发展,广西文化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脚步从未停歇。(广西日报 记者 秦 雯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