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广西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速,是全国进步最快的五个省份之一
“转”出发展新活力
数字技术是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发力点。
近年来,我区大力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工程,制定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打造了一批创新应用场景,促进工业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2023年,我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指数提升至91.3,是全国进步最快的五个省份之一。
作为我区工业追上全国发展步伐的关键一招,数智化变革带来的企业生长活力,正竞相迸发。
由“智”提质 企业焕新
当数字“软实力”与制造业“硬技术”相遇,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在我区不少传统制造业企业中,两者发生的“化学反应”,正不断催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走进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柳州分公司5G智能制造基地,5G云化AGV智能小车正井然有序地穿梭,将原材料运送到指定的生产线上;通过厂区无人化智慧物流体系,货物入库、产线叫料精准完成;在5G高速网络的助力下,工作人员坐在中控室内就可以实时掌握车间生产情况……
“这是联电首个5G+智能制造改造项目,也是行业领先的5G车规级电子设备制造工业应用方案。”该企业生产制造网络主管陈勇成告诉记者,依托5G和云网技术,工厂实现数据高效流转,生产设备实现数字化智能互联,有效提高设备利用率,产品生产节拍降低0.9秒,多产出产品8万个,能为企业增加收入约1600万元。
通过“5G+AOI-AI系统”应用,该企业产品质检误报率由0.5%降低到0.01%,质检团队从之前的180人减至90人,效率提升100%。预计5G+智能制造改造项目实施后,全年将节省成本约3000万元。
老区百色,全球建材行业首座“灯塔工厂”华润建材科技田阳工厂内,数字化与智能化已经渗透到企业运行、生产各个环节:在水泥矿山,运用数字孪生和三维建模技术,可自动生成当班的采矿点位和采矿量组合最优配置方案;在水泥生产的“两磨一烧”工艺上,通过自主研发窑磨先进控制模型,结合大数据分析和AI算法,实现对窑、磨、余热发电的智能控制。
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建材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探索,既有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传统产业突破瓶颈、淘汰旧模式、探索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该“灯塔工厂”已实施30多项工业4.0应用场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下降24%,设备非计划停机下降56%,质量稳定性提升25%。
从“制造”到“智造”的跃迁,挺起了制造业创新的脊梁。
记者从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获悉,过去3年,广西超过3000家规模以上企业实施“智改数转”等技术改造,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全区共打造国家级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项目77个,推动“5G+工业互联网”项目197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已覆盖全区39个工业大类,钢铁、有色、汽车、机械等重点行业数字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重点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2%,运营成本平均下降19%,产品不良率平均下降24%,为广西工业提质降本增效提供了重要支撑。
乘“数”而起 全链升级
打开泛糖科技广西制糖工业互联网平台,一条条种植、生产、销售数据快速滚动,一张看不见的“网”将蔗糖产业上下游企业,产业的农、工、贸、储、运等环节紧密衔接。
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平台通过打造“工业互联网+供应链协同解决方案”,以涉糖工业为核心向前端延伸至糖料蔗种植,向后端延伸至蔗糖交易,提供“建设+服务+运营+维护”场景化解决方案。
目前,该平台已覆盖广西74家糖厂,服务65万户蔗农,入驻采购商157家、供应商395家,累计签约19.8万份电子合同,年交易额200多亿元。依托糖业大数据,糖价预测误差低于1%,有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通发展。
让不同的产业链找到融合点,背后是一个可以“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据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新技术浪潮的到来,中小企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需求日趋强烈,但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缺钱、缺人、缺技术的困境。我区正通过大企业、链主企业建平台,带动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让小企业快速融入大产业链,推动产业链延伸得更远、更快、更广。
据统计,2021年以来,我区已建成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7个、自治区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42个以及一批企业级平台,围绕大平台实施数字化转型项目1200多个,带动社会投资200多亿元,实现产业链整体转型升级。
广西机械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已覆盖上下游企业近2000家,链接超28万台终端产品,实现配件零库存、产品全生命周期监测。上汽通用五菱工业互联网平台串起4700家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实现零部件、整车、配件研发、生产、物流、质量管理高效协同,仅无人化、无纸化这一项,每年就能为企业节约成本1亿元。
“码”上赋能 夯实底座
近年来,乘着工业化的东风,柳州螺蛳粉火爆全网。但很多人不知道,螺蛳粉也有自己的“身份证”。
“现在不少袋装螺蛳粉都有一个经过国家级权威平台认证的专属二维码,我们可以通过二维码查看每一袋螺蛳粉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详细信息。”柳州市东科智慧公司相关负责人陆建波告诉记者,有了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的防伪溯源体系,产品品牌更加权威、质量也更有保障。
这家互联网企业,承担着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柳州)平台建设运营,近年来,正在推动柳州螺蛳粉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与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平台结合,为打通生产全过程溯源奠定信息基础。
不仅是螺蛳粉,一台超大型工程机械、一辆汽车、一支牙膏,甚至一颗螺丝钉,都可以被标识化。
数字化标识,就好比为传统工厂的每个产品、零部件、机器设备等赋予了“身份证编码”。这个“身份证”可以让它在运作中有规律地被记录,从而帮助企业实现供应链产业链协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质量溯源、物流跟踪等,有效提升企业数字化水平。因此,工业互联网标识也被视为是支撑工业万物互联互通的神经枢纽,是实现全球工业链系统和企业生产系统精准对接、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智能化服务的前提和基础。
夯实数字底座,才能为制造业升级“强基固本”。
目前,我区已经推动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13个,涉及制糖、螺蛳粉、农产品、车联网、智慧城市、汽车零部件等行业。面向东盟的广西F根镜像节点和国家域名顶级节点运行稳定,域名解析时延降低了80%,缩减了网络流量跨区域流通的时间和成本,显著提升互联网访问速度和安全性。
今年出台的《广西实施新一轮工业振兴三年行动方案》,谋划了“智改数转赋能行动”,提出要“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强工业互联网场景创新,完善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人表示,面对数字化转型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将提供政策、金融、技术和基础共性平台等各方面支持,统筹规划、持续加力,切实提升数字化转型质量和效益,以“智改数转”赋能产业转型升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动能。(广西日报 记者 骆万丽 黄远来 通讯员 左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