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儿童少年是社会中的最弱势群体之一,依法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和康复权利,是做好残疾人服务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日前,在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宣传文化部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简称“广西残联”)共同举办的“中央媒体走基层”活动中,采访团走访了贺州市平桂区西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桂林市聋哑学校,实地探访当地残联在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和康复治疗的工作成果。
采访团来到贺州市平桂区西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西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时,“太阳班”的残疾孩子们正跟着康复科副护士长何文娟学认字。“我可厉害了,我现在会认好多字呢!”15岁的小陈是班上的大孩子,由于患有智力障碍,认知还停留在五六岁孩子的水平,一见到采访团,他立马兴奋地拿着识字卡片向采访团展示他新学的汉字。何文娟见状,笑着向采访团解释:“我们这里的孩子大多是患有孤独症、智力障碍、言语障碍的孩子,他们虽然在认知和自理能力上有缺陷,但都十分可爱和温暖。”
西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老师正在为残障孩子做康复训练
据何文娟介绍,服务中心根据残疾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需求,通过一对一指导、小组课、集体课等形式为残疾儿童开展言语、音乐、运动、自理训练等课程,并将其与中医熏洗、针灸、小儿推拿等治疗方式相结合。在孩子治疗期间,服务中心实行“零押金、医保报账、残疾儿童康复救治项目资金兜底”的做法,实现残疾儿童康复救治“零支付”。
“我们根据孩子们的康复程度,将他们分配到‘星星班’‘月亮班’和‘太阳班’,若孩子们从‘太阳班’顺利毕业,就说明他们的认知和自理能力已经接近同龄健全孩子的水平。”何文娟说。据了解,截至目前,已有80名残疾儿童在西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治疗后顺利到普通学校就读。
桂林市聋哑学校同样也在“康教融合”方面做了新的尝试。在当地残联的指导下,该校开创了桂林市第一个公办融合幼儿园,打造了残健幼儿融合比例1:10的融合班模式,促进残健儿童互相接纳、共同成长。在残疾儿童升入初高中后,桂林市聋哑学校还为残障学生提供职业教育服务,包括中西面点、美容美发、汽车美容等课程,为残障学生做好就业衔接。
桂林市聋哑学校职高班的学生正在做面点
据悉,2023年,广西残联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做好残疾儿童控辍保学工作,累计已有1.15万名残疾学生获得义务教育、中高等教育、联合办学资助,共培育62家融合幼儿园,适龄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9.94%,并与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合作办学,推动特殊教育向学前教育和中高等教育“两头”延伸。(文/图 陆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