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我的出生定是一场大欢喜,但好景不长,医生给我的诊断是脑瘫孩子……”近日,农思敏在朗诵比赛中讲述了自己的故事,15岁的她虽然坐在轮椅上,但自信满满,脸上挂满笑容。
农思敏参加2023年南宁群众艺术馆残障儿童公益会的朗读表演 供图 广西云彩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农思敏来自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的一个小山村,出生时由于早产缺氧窒息,一岁多的时候还不能抬头,后被确诊为患有脑瘫。为了给孩子治疗,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倾其所有,但收效甚微。
“那一天,一个叔叔、一个阿姨,背着我离开大山,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来到一个叫学校的地方,于是我有了老师、同学、朋友……”
原来,农思敏5岁那年,命运发生了改变。广西云彩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老师在下乡探访期间知道了她的情况,于是把她接到南宁进行康复训练和学习。
该中心是南宁市残疾人联合会指导成立的为残疾儿童提供康教融合服务的公益性社会组织,费用全免,这为农思敏一家带来了曙光。农思敏的父亲赴广东打工,爷爷在南宁照顾她,一家人步入了新的生活轨道。
农思敏在爷爷的陪伴与帮助下进行康复训练 供图 广西云彩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那一年,康复课,老师的汗水滴在我身上,我的泪水滴在布娃娃身上。手部课,老师手把手教我学,拿、捏、握、穿、放……”
“那一天,我站起来,独自迈开第一步,老师们欢呼雀跃,击掌相告;那一天,我握起笔,独自写下自己名字的第一笔,老师们相拥而泣……”
在该中心老师的精心呵护与帮助下,农思敏的身体一点点好转、一天天发生变化。“刚来的时候,她还只能躺着,现在变化太大了,能拄着拐杖自己走路。我们还锻炼她的生活自理能力,她爷爷回老家的时候,她能自己做饭,能自己照顾自己了。”广西云彩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韦玉琴说。
在康复训练期间,老师发现农思敏普通话讲得特别好,于是为她请专业的老师提供一对一指导,加上自己的勤学苦练,她成长成了一个会唱歌、绘画、朗读、制作小视频、播音主持的小能人。“我的愿望是能成为一名播音员。”农思敏说。
10余年的精心护理,让孩子获得新生。广西云彩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设置了从一年级到初三的班级,为这些折翼的“天使”提供免费的医疗、康复、教学服务。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农思敏只是其中之一。“她是一个非常勇敢、坚强、乐观的孩子,其他同学都有被她感染,大家都想变得更好。”韦玉琴欣慰地说。
当被问到孩子们长大了怎么办时,韦玉琴表示,“康复得好的孩子满足评估条件后,会返回普校或者回归到家庭和社会。对于17岁以上还需要留在中心的孩子,我们有青年班继续提供帮助,同时通过训练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并为他们提供一些工作机会。”
据了解,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下达南宁市救助任务2279人,截至11月底,全市已救助4400人,较2022年同期增长30%。“我们坚持应救尽救,但救助力量还很有限,希望社会能给予这群特殊的孩子更多的关注和关爱,尽可能帮助到更多人。”南宁市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邹柱梁说。
“我知道,我的人生道路注定有很多沟沟坎坎,我必须鼓足勇气,向前走去……”在朗诵的结尾,农思敏铿锵有力。她的改变离不开社会的帮助,也离不开她自己的乐观与坚强。
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希望更多折翼的“天使”能被看到,能逆风起舞。(文 罗兰)